写出事件的波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
红安县大赵家高中郑传兴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记叙文《写出事件的波澜》。

一、说教学理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十种“兴波”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记叙
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记叙文产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意犹
未尽之感。

《写出事件的波澜》是《中学生作文全程学案》高一分册第一部分第五节的内容,这
一节介绍了记叙文如何“兴波”的十种方法,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例,在技巧讲解方面
力求精要,通过事例让学生有所感悟,便于学生掌握常见记叙文“兴波”的主要技法。

高一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期间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记叙文写作,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记
叙清楚完整,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挑战一切的年龄,对未来充满信心,喜欢探索。

但是,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
无中生有,编造故事。

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

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
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也有学生叙述一件事就完了,思想
深度不够,情节简单,不能真正把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如“欲扬先抑”“设置悬
念”“利用巧合”等手法在记叙文中体现不出来。

四、说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叙事波澜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意识;
2. 总结出十种写出事件波澜的方法,并运用到续写中;
3. 通过续写波澜情节和构思整篇波澜的训练,以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4. 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2.掌握写出波澜的常见方法;
3.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难点:1. 感受生活,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2.运用写出波澜的方法,调动想象,写出事件的波澜。

六、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准备两个课时,实行“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事件波澜”的教学思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式:1. 自主、合作、探究 2.讲解法、讨论法、点拨法
七、说教学过程
1.讲小故事,情境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蟠桃献至亲(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然后介绍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

2. 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1)《中学生作文全程学案》上十种常见“兴波”的方法复印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就这些方法中的三种作为重点讲解。

(2)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记叙文,教学中让学生自荐,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的选文,文章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然后找学生点评该文使用了何种兴波澜的方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没有的方法教师可结合中小学课本进行点拨。

例如:《祝福》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
《边城》中巧设伏笔
(3)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口头表达,使其有波澜。

情景:①. 下晚自习后,我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

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
②. 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
③. 下晚自习后,我和李明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
④. 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
⑤. 上课铃响了,李磊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 这些
情景,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4)学生在口头表达完后,教师及时点评并指出兴波澜应该注意的问题:(1)、将
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构思
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
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3. 拓展延伸
给出作文《巧遇》的一些部分,让学生把其中的空缺部分补充恰当,并且要指出运用
我们学过的兴波澜方法中的哪一种。

学生补充完整之后,点一些学生把自己补充的内容读
一读,再点一些学生点评,评出其中补充的最好的一位,教师最后针对最好学生的范文点评,好在哪里,值得学习和借鉴。

4. 构思事件波澜(课后形成文)
刚才是针对文章空缺部分进行补充,现在给出三个作文题目,要求构思:(1)出人
意料的一件事(2)重逢(3)意外的收获学生思考后,在三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
就如何构思进行合作探究,要求记叙中有波澜,课后写成文章。

教师最后点评并作小结。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

”的确,平静的
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
和感受。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波澜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读后不忍弃去。

1. “写出事件的波澜”是针对作文的情节安排来说的,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
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要用心观察生活。

2. 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

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
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

学生要把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不
可不重视上面所述的兴波之法,也不可不汲取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和营养。

当然,我
们对于文章的曲折生动性的追求,也要以如何有助于达到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为依据,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