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月考化学试卷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炭B.空气C.海水D.冰水
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海水晒盐B.汽油挥发C.饭菜发霉D.冰雪消融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B.氩气用作焊接保护气
C.液氮用于医疗手术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4.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Cu B.NaCl C.CO 2D.Si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6.下图是“KMnO4制氧气并验证其性质”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B.乙:制取
C.丙:验满D.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软化硬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和
C.用10mL量筒量取7.45mL石灰水D.加热除去固体中混有的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B.氮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中元素种类:
C.空气中气体含量:
9.下列指定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正确的是
A.镁条燃烧:
B.用稀盐酸除铁锈(氧化铁):
C.用稀盐酸除铜绿:
D.用石灰石浆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
10.有强刺激性臭味的二氧化氯(ClO2)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ClO2遇水发生反应
的符号表达式为:ClO2+H2O→HClO+O2+Cl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到气味说明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B.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C.Cl 2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D.ClO 2应密封干燥保存
11.某工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保持不变B.丙的化学式为CH 2
C.转化②中物质丁比丙多3个原子D.该处理若推广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甲的
污染
12.实验室加热Ca(OH)2和NH4Cl的混合物制取N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试管口有较多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B.用装置②收集NH 3,说明NH 3的密度比空气大
C.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NH 3
D.装置③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说明NH 3可能易溶于水
1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B.
C.D.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5.下图为CH4(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的转化和资源化利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属于化合反应
B.转化②中CH 4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C.转化③中催化剂不需要不断添加
D.转化④在常温下进行,可采用双氧水溶液和MnO 2制取O 2的发生装置
16.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渣和
滤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实验②:向滤液中滴加适量肥皂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气泡先快后慢,是因为盐酸的浓度下降了
B.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可能是
C.实验①中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还有碳酸钙剩余
D.实验②中产生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说明滤液是软水
17.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B.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18.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B.说明分子是不A.测量氧气体积
断运动的
C.证明的催化
D.获取纯净的水作用
19.取质量相等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加热,实验测得加热温度与产生氧气的关系如下
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0-T 1时没有氧气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温度
C.a点剩余固体物质的种类比b点多
D.产生相同质量的氧气,氯酸钾需要的质量比高锰酸钾多
20.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
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X表示氧气,曲线Y表示的是二氧化碳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2个钠离子___________;
(4)人体缺少___________元素易得佝偻病。
22.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氧气
B.干冰
C.活性炭
D.氢氧化钙
E.石墨
F.氮气
G.大理石
H.碳酸氢铵
(1)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_;
(2)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3)农业上作化肥的是___________;
(4)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___;
(5)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
(6)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23.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利用太阳光聚焦点燃红磷。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瘪后膨胀
2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1)大气中CO2浓度上升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其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吸收CO2。
(2)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
b.田间焚烧作物秸秆
c.鼓励短途出行骑自行车
(3)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近年来我国制氢量位居世界第一。
①水光解制氢。
水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作用下制备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
光解水时,产生
H2和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不变。
②通过下列流程可实现氢气的贮存和释放。
在氢气的贮存和释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5.用废铜屑生产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1)某酸可用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2)操作M中,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玻璃棒、烧杯。
(3)烘干时产品中出现黑色物质,该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4)若所得产品的产率(产率=×100%)偏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原料未完全反应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产品未洗涤干净
26.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
示:
(1)应III中发出明亮的______色火焰。
(2)反应II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若用E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按序填写序号)。
a.盖上玻璃片
b.正放在桌上
c.取出集气瓶
(3)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选
用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选用D装置收集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实验时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2。
①由图2可知:MnO2的作用有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加快反应速率
b.降低分解温度
c.增加氧气产量
②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
(1)探究金属Mg。
镁是一种______色的固体,质软,有导电性;将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
到固体消失,产生大量______,放热。
(2)制备金属Mg。
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镁,其原理:MgCl2Mg+Cl2。
该反
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该反应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再探金属镁。
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资料】Ⅰ、镁+氮气氮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固体。
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
(3)写出Ⅱ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4)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容积的70%。
经分析,镁燃烧时一定还消耗了氮
气。
理由是______。
(5)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Ⅰ、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Ⅱ、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其性质与铜绿相似,写出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9.有一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OH)2、CaCO3、NaCl、NH4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
(1)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微微加热一段时间,无氨味生成,则白色固体中一定
没有______。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仍有部分固体没
有溶解,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3)取(2)中试管中的上层清夜,向其中通入CO2气体,清液立即变浑浊,则白色固体中
一定还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30.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工业制O2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是______。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_(填字
母)。
A.木条熄灭B.木条燃烧更旺
(3)工业制得的液氧属于______。
(“纯净物”或“混合物”)
(二)生活中的O2
(4)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
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
湿化瓶装置类似于如图。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人吸O 2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O 2输出
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O 2输出的速率
(三)渔业制O2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5)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O2。
【实验过程】
①______(填一实验步骤);
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 CaO2与H2O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分析与反思】
③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______。
④同学们对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Ⅰ、氢氧化钙和O2 Ⅱ、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四)潜水员供O2
(6)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
(Na2CO3)和O2。
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优点是:①节约能源,②______。
(7)过氧化钠还可以与水反应。
该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