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疑问代词的一项是()
A. 夫学须静也
B. 将复何及
C. 从何而来
D. 奈何忧崩坠乎
【答案】A
【解析】B项“何” 意为“怎么”
C项“何” 意为“哪里”
D项“何” 意为“为什么”
故选A
2.下列有关名著《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脾气暴躁却又粗中有细的鲁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梁山好汉们“落草”原因各不相同林冲因受高太尉诱骗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而被逼上梁山宋江怒杀阎婆惜因此被发配江州后又因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罪被迫上梁山
C. 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鲜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疾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 景阳冈打死凶猛的老虎而名震天下的武松叫“打虎将” 敢于反抗却脾气火爆的李逵叫“黑旋风”
D. 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 宋江私放晁盖是“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答案】C
【解析】C项武松的绰号是“行者” 李忠的绰号才是“打虎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D. 《伟大的悲剧》选自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答案】D
【解析】D项“英国作家茨威格”说法错误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4.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B. 《陋室铭》《爱莲说》中涉及到的孔子和陶渊明都是古代的高洁之士
C.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D. 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播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南北朝时的民歌《木兰诗》
【答案】B
【解析】B项“孔子和陶渊明都是古代的高洁之士”错误应是《陋室铭》《爱莲说》中涉及到的诸葛亮、扬子云和陶渊明都是古代的高洁之士
5.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文章
B. 《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的批判
C. 《无常》讽刺了人间没有公正恶人没有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的社会现实
D. 陈莲河是《父亲的病》中的庸医他自己为自己造舆论把自己和真正的名医叶天士先生相提并论只为了给大家造成错觉
【答案】D
【解析】D项“自己为自己造舆论把自己和真正的名医叶天士先生相提并论只为了给大家造成错觉”的是姚芝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6.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è_______________足告 qìng_______________ jīn_______________持修
qì_______________
【答案】涉, 罄, 矜, 葺
【解析】“shè 足”应写作“涉足” “告qìng”应写作“告罄” “jīn持”应写作“矜持” “修qì”应写作“修葺”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说
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好
③思而不学则殆殆
④王生益愠愠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3)下列画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7.(4)请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7.(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1)①同“悦” 愉快, ②爱好喜欢, ③疑惑, ④恼恨生气
【解析】(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 愉快
②句意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好爱好喜欢
③句意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王生更加生气愠恼恨生气
【答案】(2)①你只是记下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析】(2)①但只是谓说善善于
②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答案】A
【解析】(3)A项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
B项代词
C项同行
D项表示否定
故选A
【答案】(4)该句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人” “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4)《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主要讲了学习
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5)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解析】(5)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8.(2)在众多景物中作者为什么唯独选择“杨花”与“子规”?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愁心
【解析】(1)阅读诗歌可知本诗前两句写景兼点时令后两句抒情诗人与友人相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将“愁心”寄与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
辽远的夜郎之西由此可以看出诗中“愁心”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答案】(2)“杨花”“子规”既写景又写物点明了暮春时令渲染了悲凉、伤感的气氛为后两句抒发情感作了铺垫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解析】(2)阅读诗歌可知首句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两个意象交代了时令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悲痛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9.(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9.(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9.(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9.(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_______________
描写色泽的 _______________
描写生长旺盛的 _______________
9.(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内容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
好处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解析】(1)阅读画线句可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描
写的是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表现了人们愉快的心情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以人们的欢乐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答案】C
【解析】(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的是小草生长之初的情景
A项意思是“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写出了草势之旺
B项意思是“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写的是春草的生长阶段
C项意思是“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写的是小草
生长之初的情景
D项意思是“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
出来” 写出了草势之旺
故选C
【答案】(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
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要区分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再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述对象进行揣摩理解首先明确观点“闹”字比“叫”字好“叫”只是突出了蜜蜂的声
音而“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音也表现出了蜜蜂忙着采蜜的欢快、热闹的景象
将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了出来赋予了画面生动感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
【答案】(4)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的情景
【解析】(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桃树、杏树、梨树”人的动作和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景使文
章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生机盎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5)嫩嫩的软绵绵, 绿绿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解析】(5)认真研读第一段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来填空即可“嫩嫩的”“软绵绵的”是
写小草的质地“绿绿的”是写小草的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写小草的生长之旺盛【答案】(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好处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解析】(6)阅读第二段可知第二段有实写也有虚写其中虚写的部分就是作者的想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为虚写作者眼里看到的是花看到花朵就
联想到结出的果实给人一种收获的喜悦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10.(1)在句子序号中用“/”将上段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第一层大意
第二层大意
10.(2)从写法角度为画线句子做批注
10.(3)文段中连用一组排比反问句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第一层(①—④)作者对白杨树外形的评价第二层(⑤—⑧)肯定白杨树的品格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解析】(1)文段共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①—④句是作者对白杨树外形的评价第二
层为第⑤—⑧句肯定了白杨树的高尚品格点明了其象征意义
【答案】(2)欲扬先抑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解析】(2)根据文中出现的“没有”“没有”“但是”可以判断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
而揭示了白杨树的品质
【答案】(3)由树到人语意层层递进语气和情感逐层肯定和加强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强烈的赞美对像白杨树一样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北方军民的崇高礼赞气势恢宏语意、情感坚决
【解析】(3)⑤⑥⑦⑧句连用4个“难道” 用反问的形式构成排比由赞美白杨树推及到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1.(2)依次选用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1.(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两项是()
A. (1)擅于(2)自吹自擂(léi)(3)谚语(4)供职(gòng)
B. (5)书籍(6)做客(7)矫(jiǎo)揉造作(8)扭捏(nie)
C. (1)善于(2)自吹自擂(léi)(3)偐语(4)供职(gōng)
D. (5)书藉(6)作客(7)矫(jiāo)糅造作(8)扭捏(niè)
【答案】B
【解析】(1)A项“擅于”应写作“善于”
C项“偐语”应写作“谚语” “供职”的“供”应读作“gòng”
D项“书藉”应写作“书籍” “作客”应写作“做客”“矫揉造作”的“矫”应读作“jiǎo” “扭捏”的“捏”应读作“nie”
故选B
【答案】C
【解析】(2)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礼貌待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经常做的事应选用“习以为常”
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翘鼻子多比作高傲根据前文“摆架子”可知应选用“翘
鼻子”
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根
据前文语境“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
致让周围的人们……”可知应选用“侧目而视”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从事有关文化活动
(多含贬义)根据“出于无聊”“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可知应选用“附庸风雅”
故选C
【答案】C, D
【解析】(3)A项“原因是……”和“……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的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
故选C、D
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2.(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2.(2)下面三幅图都是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请你任选其一说明插画选自鲁
迅的哪篇散文并为图片配
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 30字左右
你选择第_______________图画它选自_______________
解说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
B. “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 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
C.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 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
D. 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答案】B
【解析】(1)B项“我”想去五猖会看“迎神赛会”
【答案】(2)三幅,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寻购赠送“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依据图片内容进行作风作答第一幅图根据“三味书屋”的牌匾以及对正堂《松鹿图》和牌匾礼拜的行为可知图片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的是“我”到三味书屋上学老师引领“我”进行课前行礼的场景第二幅图根据“浑身雪白”“一顶白纸的高帽子”“手里的破芭蕉扇”可知所画人物是地狱勾魂的使者——无常由此也知道图片选自《无常》一文表现的便是无常的形象第三幅图根据妇人和蔼的形象、包袱中的书籍以及“我”看书的着迷状态可知图片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描述的是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场景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