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机箱外观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柜机箱外观检验标准
(ISO9001-2015)
1、目的
规范机械产品结构的表面等级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确保生产自检和检验人员检验产品外观时有据可依。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金属表面、电镀、氧化、喷涂、丝印产品的外观检验(当客户有指定标准时,依照客户标准)。

3、4.0内容
4.1外观表面等级划分为三个级别(各等级表面的具体划分参考图1~图3):4.1.1 A级或1级:重要外观表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例如:面板、装饰框正前面,常人可视顶面。

4.1.2 B级或2级:经常被看见的表面。

例如:机柜外侧面、后外表面、电镀类散件。

4.1.3 C级或3级:一般情况下看不见的表面(除非是修理,装配,运输等过程中)。

例如:两个面接触零件的接触内面,机柜的底面。

除A、B级表面外的表面均定义为C级表面。

图1、机柜外观面等级示意图
图2、钣金机箱外观面等级示意图
图3、盒式结构外观面等级示意图
内部:3级
正面:1级
正面:1级
侧面和后面:2级 底面:3级
顶面:1级
4.2外观检验条件
4.2.1目视检测条件:
4.2.1.1光照度在300-600LX(40W日光灯)的强度,相距为300~100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详见表1:
表1、检测条件
表面等级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检视时间5s 4s 3s
检视距离400mm 600mm 1000mm
光源40W日光灯
4.2.1.2检查者位于被检查零件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要求检验者的矫正视力在 1.0以上且无色盲(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4.2.2检测面积划分:
4.2.2.1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
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如表2。

(注:一般情况下,被检表面上的缺陷个数超过2个时,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cm,否则视为同一缺陷,尺寸以其总和计。


表2、表面大小类别划分
表面大小划分标准
按面积(mm2) 按最大外形尺寸(mm)
小面检测面积≤6400最大尺寸≤300
中面6400<检测面积≤48600300<最大尺寸≤600
大面48600<检测面积≤97200600<最大尺寸≤1000
超大面97200<检测面积1000<最大尺寸
4.2.3可接受的各类外观缺陷总数限定见下表,本表规定了被检表面上出现的各类外观缺陷的总个数,其中定义为可接受的缺陷不计入总个数。

表3、可接受表面缺陷总数限定
表面大
可接受缺陷总数
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小面 3 4 5
中面 5 8 10
大面10 12 15
超大面15 15 20
4.3金属表面可接受缺陷标准(包含电镀、氧化、不锈钢)
4.3.1缺陷定义
模具痕:折弯等模具成型过程中在结构件表面产生的压痕、轻微凹坑等。

磨擦痕:加工过程中板材在机床台面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轻微划痕,无凹入感。

焊渣:指电镀、氧化前,金属焊接时飞溅到焊缝位置以外区域的、牢固粘附在基材表面的金属点状颗粒。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焊接打火/电镀电极。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及焊接的背面所呈现出的打磨痕迹。

镀前划痕:指电镀或氧化之前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痕迹,手摸有明显的凹入感。

镀后划痕:指电镀之后因操作不当等人为造成的表面划伤痕迹。

手摸有明显的凹入感。

基材花斑: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镀层起泡:电镀不良、或因基材原因而出现的镀层鼓起甚至脱落现象。

露白:镀锌彩色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锌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彩色的白色。

黑点:镀锌彩色钝化膜上因初期腐蚀变化而出现的零星分散的小黑点。

雾状:镀铬、镀镍表面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变色:指电镀锌彩色钝化膜颜色发生的变黄、变白、变浅等表面颜色不一致现象。

水印: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挂具印:电镀或者氧化时挂具和结构件接触部位局部无镀层或者膜层的现象。

指印:镀层表面的指纹等缺陷。

披锋/毛刺/接刀痕:下料过程中,模具或刀具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披锋/毛刺/接刀痕。

腐蚀: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表面金属生锈、氧化现象。

修补:因膜层损伤、轻微腐蚀等原因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处理。

4.3.2金属表面可接受范围
表4、金属表面可接受的缺陷范围
(提示: L表示单个缺陷长度,单位为mm、 S表示单个缺陷面积,单位为mm2、D表示单个缺陷的直径,单位为mm、P表示被检表面允许的缺陷的最大数量,单位为个)
缺陷类型表面大小表面状态合格范围
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
模具痕不限各种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
磨擦痕(注1)小
各种
L≤10,P≤1 L≤15,P≤1
可接受中L≤20,P≤2 L≤40,P≤2
大L≤40,P≤3 L≤80,P≤3
超大L≤80,P≤3 L≤100,P≤3
焊渣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烧伤不限拉丝不允许不允许S ≤10,P≤2
凹坑(注2)小
各种
D≤1,P≤2D≤2,P≤3
可接受(散件
货根据限度样)
中D≤2,P≤3D≤3,P≤4
大D≤3,P≤4D≤3,P≤5
超大D≤3,P≤5D≤3,P≤6
抛光区小
各种
不允许S≤100,P≤2
可接受中以限度样为准
可接受

以限度样为准
超大
镀前划痕(注1)小
各种
L≤20,P≤2L≤40,P≤4
可接受中L≤40,P≤3L≤50,P≤6
大L≤50,P≤4L≤60,P≤8
超大L≤60,P≤5L≤100,P≤10
镀后划痕
3)
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基材花斑不限各种不允许
缺陷面积总和≤被
积的5%
缺陷面积总和≤
面积的10%
镀层起泡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S≤2,P≤4
露白黑点小
镀锌不允许
S≤2,P≤3S≤3,P≤4 中S≤3,P≤4S≤3,P≤5 大S≤3,P≤5S≤3,P≤6 超大S≤3,P≤6S≤3,P≤10
雾状不限镀铬、镀镍不允许S ≤100,P≤2可接受镀锡S≤100,P≤2可接受可接受
变色不限镀彩锌同批一致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
水印小
适用于电
氧化
不允许S≤10,P≤3
可接受中S≤5,P≤3S≤20,P≤4
缺陷类型表面大小表面状态合格范围
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
大S≤10,P≤4S≤50,P≤5
不限S≤20,P≤2可接受可接受挂具印
(注4)
不限各种不允许补同色漆可接受可接受手指印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披锋、毛
接刀痕
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板厚5% 腐蚀不限各种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修补(注5)不限各种S≤4,P≤3S≤5,P≤4可接受
注:
1)1级表面磨擦痕、镀前划伤间距应大于200mm以上。

2)1级和2级表面上凹坑、露白、黑点间距应大于50mm以上。

3)镀后划痕B级面允许修补。

4)挂具印尽量设置在最低级表面,如果仅有1级面,必须满足S≤3,P≤4。

5)颜色与原膜层目视无明显色差,用相同或相似的颜色修补。

4.4喷涂表面可接受缺陷标准
4.4.1缺陷定义
零件间色差:同种喷涂层要求的零件分别符合涂层颜色要求,但组装后在相邻零件表面出现涂层颜色差异的现象。

喷涂保护面色差:零部件的喷涂保护表面出现的发黄等和基材表面颜色不一致的现象。

光泽差异:同一表面或者不同表面间的涂层光泽不均匀,从不同角度可看出差
异。

涂层破损:涂层脱落、剥落、开裂等现象。

涂层鼓起:由于气泡、涂层底层膨胀等导致局部产生涂层凸包。

孔洞:涂层出现的针孔、小孔洞等现象。

颗粒/杂质:由材料、流水线架子、环境或机器设备中的灰尘、夹杂物、污物等影响而在涂层中形成的粒状或不规则凸起的现象。

涂料堆积:结构件孔口边缘积粉、积漆和积瘤等现象。

毛边、接刀痕:在喷涂保护区的分界线上因去除保护材料而出现的附着力牢固的、明显的涂层多余或缺少现象;数冲接刀产生的节点。

浅划痕:锐器在涂层表面产生的划痕,但未伤至底层(即底层未暴露)。

深划痕:锐器在涂层表面产生的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打磨痕:焊接的背面所呈现出的轻微凹凸、打磨痕迹,手摸时基本无不平感觉。

模具痕:折弯成型过程中模具在零件表面产生的压痕、凹坑、摩擦痕等。

压铆印:压铆工序正常加工过程中在结构件表面产生的凹凸痕迹。

点状熔化焊:点焊位置处的材料凹陷、局部变形等。

检具痕:检具或者工具与喷涂表面面接触时产生的痕迹,目视有反光等现象。

焊渣:焊接操作时导致的飞溅到焊缝以外区域的表面残渣和颗粒、牢固地粘附在表面。

挂具印:喷涂时挂具和结构件接触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凹坑: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打磨过深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

焊接凹坑:由于焊接应力引起的材料向施焊面塌陷而形成的凹坑
腐蚀:涂层表面出现锈迹等。

污迹:涂层表面出现的散落的黑点、斑点现象,可擦拭掉。

擦拭印:因清洁涂层表面不当而留下的水印样痕迹。

手印:手接触涂层表面产生的印记。

修补:因涂层损伤采用对应涂层的修补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补救。

表5、涂层表面缺陷的可接受范围
(提示: L表示单个缺陷长度,单位为mm、S表示单个缺陷面积,单位为mm2、D表示单个缺陷的直径,单位为mm、P表示被检表面允许的缺陷的最大数量,单位为个)
缺陷类型表面大
合格范围
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
零件间色差不限按标准或以限度样为准按标准或以限度样为
可接受
喷涂保护
面色差
不限不允许可接受可接受光泽差异不限以限度样为准以限度样为准可接受涂层破损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涂层鼓起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孔洞不限不允许
600mm距离观察,不明
接受
可接受
颗粒/杂质小S≤0.6,P≤3 S≤0.6,P≤6
可接受中0.7≦S<1.0,P≤2 0.7≦S<1.0,P≤4
(注3)大0.7≦S<1.0,P≤3 0.7≦S<1.0,P≤7
超大0.7≦S<1.0,P≤5 0.7≦S<1.0,P≤10
涂料堆积(注4)不限不允许
1.2米距离观察,不明
接受
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毛边、接刀痕不限不允许可接受可接受
浅划痕(注5)小L≤10,P≤1 L≤20,P≤2
可接受中L≤15,P≤2 L≤30,P≤3
大L≤20,P≤3 L≤40,P≤4
超大L≤30,P≤4 L≤50,P≤5
深划痕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打磨痕不限
在距离500mm距离观察不
被注意到
可接受可接受
模具痕不限以限度样为准以限度样为准可接受压铆印不限盒式产品的一级面不允许可接受可接受点状熔化焊不限不允许不允许可接受检具痕不限不允许可接受,P≤4 可接受焊渣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挂具印(注6)不限不允许
补漆可接受: S≤3,
P≤5
补漆可接受
凹坑(注7)小D≤1,P≤2 D≤2,P≤3
可接受中D≤2,P≤3 D≤3,P≤4
大D≤5,P≤4 D≤5,P≤5
超大D≤5,P≤5 D≤5,P≤6
焊接凹坑不限凹坑深度≤0.20;
大小以实际样品为准
P不限
凹坑深度≤0.3;
大小以实际样品为准
P不限
可接受
腐蚀不限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污迹(注8)不限不允许不允许擦拭不掉可接受擦拭印不限不允许以限度样为准可接受
手印(注8)不限不允许以限度样为准可接受
修补(注9)不限不允许S≤50,P≤4S≤100,P≤4 注:
1) 所有直径小于0.20mm的缺陷均可视为不可见。

2)任何外露基材的缺陷均不可接受。

3)1级和2级表面上杂质、颗粒、凹坑间距应大于100mm以上。

4)涂料堆积、焊渣不能影响装配,例如方孔条上的方孔。

5)1级和2级表面上的浅划痕间距应大于200mm以上。

6)挂具印尽量设置在最低级表面,如果仅有1级面,必须满足S≤3,P≤4。

7)凹坑深度≤0.20mm可接受(客户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8)污迹、手印均要求擦拭、清除掉。

9)颜色与原膜层无明显色差,必须用相同或相似的颜色修补。

4.5 丝印表面可接受缺陷标
4.5.1缺陷定义
丝印偏位: 由于丝印网板与产品的位置未校准,导致丝印位置出现偏移.
字体倾斜度偏差: 由于丝印网板与产品的位置未校准,导致丝印字体出现倾斜. 字体易读性差(模糊/断线/少油/漏印/透光/拖墨):丝印不良致使线或字模糊不清,粗细不匀或字线局部断裂.
颜色偏差: 由于焗炉温度过高或过炉时间太长,产生变色.
异物:污垢、麻布线或者其他微小物质残留在油墨里面(譬如尘丝)。

擦伤/划痕/污渍: 丝印后涂面的擦伤/划痕/污渍.
表6、丝印表面缺陷的可接受范围
缺陷描述
A级或1级
可接受标准B级或2级可接受标准
丝印偏位与图纸要求的位置有±0.4mm的公差。

与图纸要求的位置有±0.9mm的公差。

字体倾斜度±0.254mm的倾斜。

±0.635mm的倾斜。

字体易读性字符的边缘清晰,字符的密度变化在距离
500mm距离观察不容易被注意到。

字符的边缘清晰,字符的密度变化在距离
m
颜色偏差颜色应优先符合产品的规格产品的图纸和/ 丝印字母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颜色,在异物不允许直径有大于0.76mm的污染物颗粒。

不允许直径有大于1.59mm的污染物颗粒。

擦伤/划痕/ 不允许有大于(0.2 x12.7毫米)的擦伤/不允许有大于(0.4 x25.4毫米)的擦伤/ 4.6外观争议仲裁:在产品外观判定有争议时,由MRB进行确,必要时由客户确认。

5.0参考标准
DKBA04000021华为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C-SQ-00 新达通NS2110钣金物料检验标准
S5231788B山洋外观检验标准
INVT0_072_0011_JB_01英威腾产品表面外观缺陷判定标准
6.0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检验管理程序
7.0相关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报废单
异常处理联络单
特性值测定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