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理性主义的艺术审美_从_请买票_看劳伦斯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D.H.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首先在19世纪中期兴起于西方的哲学界,在20世纪初期达到了高潮。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人思维中的非理性方面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源都是有这些非理性因素构成的,这部分哲学家就认为:只有通过非理性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认识到世界本质的东西。

这一时期的代表哲学家有叔本华,尼采等人。

在这些人中,尤其是叔本华关于“意志”、“生命力”等带有强烈非理性主义因素的哲学思想,对劳伦斯的小说创作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给劳伦斯最大触动的是叔本华提出的“意志第一”的学说。

他认为所有知识性的,理性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

这是因为它们给了人们追求的东西,但并没有告诉人们一个假定到达了便会带来满足的目的地。

叔本华由此对个体的生命价值进行了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悲观论———他的又一重大理论。

人生中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快乐的东西存在,生命历程中愿望的偶尔满足,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快感。

而之后,便是另一渴求带来的痛苦。

经过艰难的路程,人们最终被死亡所战胜,就像他说的那样,“就像我们把肥皂泡尽量吹的久,吹得大,固然我们完全知道它总归是要破灭的”。

叔本华提出的“意志”学说,在人生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存意志指人们追求个体存在的动力和能量,人们用它来抵制死亡对自身的威胁和追求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恰好与以知识为代表的理
性因素相反,意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永恒的境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知识只是表面现象,它是服务于意识的。

在对抗人生中的劲敌———死亡的时候,生存意识是通过繁殖后代的途径进行的。

两性的结合,仅是人们在追求自身永恒存在的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而已。

他认为,两性之间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紧密的联系,是各种生物的种族求生意志的表现。

这里的意志,已预见到他们所生长的个体,很适合意志本身的目的和它本质的客观化。

所以,爱情和婚姻及与其相关的一切活动,都是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的,它们仅仅是个人生存意识得以体现的一些手段而已。

婚姻演变成单一的以生殖繁衍为目的的活动,而并非男女之间爱情的结合。

劳伦斯深受叔本华这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关于两性行为方面。

比起弗洛伊德的把性动力或者“力比多”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来讲,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说法是较为妥帖的。

性是弗洛伊德和劳伦斯思考的中心。

弗氏精神分析理论的一项重要贡献,是把性看成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动力,劳伦斯把这一观点发展到了极致。

劳伦斯也同意弗洛伊德这一认识:在文明社会,人的性生活被压抑和忽视了。

但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在对待性的价值评判上,却有巨大的差别。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冲动是一种原始欲望,它与文明的社会道德规范是背道而驰的,二者的冲突,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根源。

弗洛伊德医学实践和研究的方法是发现人心理中这种非理性的、纵欲行乐的欲望,并对其进行疏导和控制,使之
收稿日期:2009-08-09
作者简介:王建文(1984-),男(汉族),河南唐河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第29卷第4期Vol.29No.4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9年12月20日
Dec.202009
摘要:非理性主义哲学对劳伦斯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短篇小说《请买票》,在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等方
面,非理性因素都在发挥着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审美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生存意志;悲观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9)04-0021-03谈非理性主义的艺术审美
———从《请买票》看劳伦斯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王建文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21
·
符合文明规范,进而发生转移和升华。

可以看出,在性和文明的冲突中,弗洛伊德站在文明一边,使性屈从于文明。

劳伦斯和弗洛伊德在对待自然和现代文明的态度是一致的、相通的。

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二者的自然观出现了抵触。

尽管在某些方面,叔本华、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将无意识等非理性的东西与现代社会文明和知识对立起来,强调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方面,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弗洛伊德认为要对人的本我的部分加以控制和约束,增加人性中社会人的成分,通过人的自我调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达到一个自我的内部的和谐状态。

可是,由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观点出发,劳伦斯认为要解决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引起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那就必须更加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包括直觉、性欲、潜意识等方面在内的生存意志。

对于这些方面的处理,劳伦斯恰恰与弗洛伊德的方法相反,他着眼于发挥疏导的作用,解除理性和文明对人类精神的羁绊。

通过这种办法把人类扭曲的性格得到纠正,恢复到健康的人格,从而挽救人类的精神危机,使人类和自然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这,便构成了劳伦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二、《请买票》中非理性因素的透析
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中,非理性的成分很显著。

这种非理性的写作技巧的运用,使这部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鲜明。

小说《请买票》主要讲述了一对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

约翰·托马斯是一个电车上的检票员,他和列车上的多个女售票员之间都有暧昧关系。

后来,他和另一位售票员安妮恋爱了。

但是不久,花心的托马斯便抛弃了安妮,他的举动伤害了安妮的感情。

盛怒之下的安妮联合其他受到同样遭遇的姑娘们,将托马斯诱骗到她们休息的小房间里,逼迫他在姑娘们中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情人。

无论姑娘们如何劝说,使用何种方法,托马斯都拒绝做出选择,气愤交加的姑娘们痛打托马斯。

然而,姑娘们最后还是无奈地目送托马斯起身离去,留下她们自己惶惶然地站在那里。

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蕴含了大量非理性的内容。

非理性因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和深度,从更深的层面吐露了作者自己的意图。

首先体现在对生存意识的阐释方面。

《请买票》自然流露了这一非理性因素。

小说中关于环境的描述与叔本华意志高于知识的观点不谋而合。

小说通过对人类所谓的文明进步的批判,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人性中理性部分的怀疑。

在小说的开端,劳伦斯这样写到:“这条线路勇敢的告别县城,跃身冲进工业近郊,忽而冲上山峦,忽而跌入峡谷,穿过一个长而丑陋的工人村……他经过死气沉沉,肮脏阴冷的小集市区……一个冲刺到达终点——
—工业区最后一个丑陋的小地方,一个倚在黑暗的荒野边上不断颤抖的寒冷的小镇。


以上的描写展现出了一个荒凉阴郁的自然环境,作者想要表现的却不单单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控诉。

在这一表象的深层,隐藏着更为骇人的事实:在这一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

紧接着,劳伦斯直接转向了电车中的乘客,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揭示。

即使在电车发生了故障马上就要起火的时刻,人们还是宁愿呆在车内,不愿意离开电车。

只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离开车厢这个温暖舒适的地方,去面对车厢外的黑暗和寒冷。

这些黑暗和寒冷,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和精神上的。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矿工们之所以不耐其烦来回地跑,就是为了换一个电影院,换一个姑娘,或者换一个酒馆。

在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工业文明的发展扭曲了工人的身心,残害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变得机械而肤浅,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在落寞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

另一方面,我们还感受到了人们的孤独和压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变得愈加孤独无助,在茫茫的黑暗中挣扎着,找不到出路。

他们只能寻找一个短暂的愿望来填补自己寂寞空虚的心灵,使自己得到暂时的麻醉,继而又陷入茫茫的黑暗之中。

正如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他之所以频繁的勾搭和抛弃那些女孩子,同样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短暂的渴求,来麻醉自己。

这与叔本华非理性主义中悲观论的基调是一致的。

劳伦斯正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矿工们心理状态的描写,从非理性角度揭示出人们受苦受难的根源,表达了对工业化环境的厌恶之情,对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此外,劳伦斯还将叔本华生存意志当作人类活动根本动力的理论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在作者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观点。

他认为,那种物质的,非人性的因素要比老式的人性因素更使人感兴趣,那种老式的人性因素使人根据某一道德体制勾画出一个人物,并使它始终如一。

这种道德体制正是他所要反对的。

劳伦斯所要刻画的人物是不受传统道德理性因素控制的,而是带有典型性非理性因素的崭新人物形象,由这些人物来对人生命力的源泉进行探讨。

通过小说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存意志,我们便可进一步了解劳伦斯小说中的
·22·
非理性因素。

正如第一部分所述,两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在生存意志及其延续中是居首要地位的。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和安妮就是这样,彼此的吸引是克服了理性因素的。

安妮在和年轻的检票员托马斯交往之前,自己是有男朋友的。

她也很清楚托马斯和其他姑娘之间的瓜葛,所以之前她多次冷言拒绝托马斯的“邀请”。

然而一次偶遇使一切变得不同,她当时需要一个男孩子陪她,有托马斯在她身旁,安妮觉得很高兴。

这次,安妮越过了道德的底线,突破了理性的限制。

但是从在电影院灯光变暗时,她同意和托马斯接吻、变亮时她又急急忙忙躲开的行为来看,安妮并非完全脱离了理性的控制,此时的她似乎还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对托马斯来说,非理性彻底占据了他的身心。

就像小说中描写那样“托马斯也是真心喜欢安妮,比往常更甚。

安妮能使男人筋酥骨软,神魂颠倒,就好像她融化进了他的身体一样。

这可真是罕见而又令人销魂的。

他对此赞赏不已”。

他对安妮过多的还是出于肉体的需求,决不是爱情的驱使。

那么,所有道德之类的问题就是无稽之谈了。

随着两个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占有与反占有的冲突。

满心欢喜的安妮在得到托马斯以后,便要通过其他各个方面了解他,对他的精神生活和性格发生了兴趣,她占有的欲望被唤醒了。

按照叔本华生存意志学说,个人的生存意志在不断的扩张,会不断的要求其实现个体的客观化,通过这种手段达到个体生存意志的长远发展和存在。

安妮的占有行为和欲望正是自己生存意志客观化的结果。

相应的,托马斯的生存意志势必产生警觉,来抵御这种外来的侵蚀,产生反占有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他对安妮的回避。

在占有行为遭遇挫折后,安妮便通过另外一种方法来实现目标——
—和其他姑娘一起威逼托马斯做出抉择。

可惜的是,她的愿望又落空了,最后便出现惩治托马斯的一幕。

表面看来是惩罚,而在深层次上却是一种占有失败后的泄愤行为。

这群女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她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疯狂的举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变得恐慌甚至惧怕了。

从以上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生存意志的非理性特征和不同个体间生存意志的斗争才使两性关系误入歧途,导致了人性的迷茫。

三、结论
劳伦斯的小说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与他运用非理性的表述手法是分不开的。

本文通过对他的短篇小说《请买票》中非理性因素的分析,尤其是从叔本华生存意志这一学说出发,揭示了非理性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以及在他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非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劳伦斯小说的内涵,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等发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非理性主义在20世纪初期对西方文艺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自此以后,非理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一直以来理性主义长期占据的统治地位。

诸多非理性元素的渗入,促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而在这场文学变革中,劳伦斯恰恰作为一个旗手的形象出现在文艺的舞台上,他的作品让原本暗淡的非理性主义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美]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3][英]D.H·劳伦斯.劳伦斯短篇小说集[M].王万等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1983.
[4]蒋炳贤.劳伦斯评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5]高继海.英国小说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楠)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