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_立春寓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_立春寓意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

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春的传统习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

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

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

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

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9、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

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10、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

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立春养生小知识
1、早起早睡以养肝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

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

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立春吃春饼的寓意
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寓意。

立春吃春饼生菜等是立春习俗之一,俗称嚼春、咬春或者尝春。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立春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立春的气候变化
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增高了,日照延长了,降雨也开始了。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时竹北方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一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立春时的南方却另有一番生机,“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里或小溪旁,鸭鹅在水中展翅,自由欢快地游荡嬉戏觅食。

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来直接感受春的暖意,而人们用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春天乍暖还寒、冷暖交替,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