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L-1β及IL-12含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L-1β及IL-12
含量的影响
姚琳;王韵篪;鞠玉琳
【摘要】为探讨桦褐孔菌多糖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在建立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后,随机将其分成3组,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p、IL-1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IL-1β及IL-12水平极显著高于桦褐孔菌多糖试验组及阴性组(P<0.01),除阴性组外,IL-1β、IL-12均在24 h和36 h出现峰值.
说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抑制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12的
过度释放.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12(033)010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弓形虫;细胞因子
【作者】姚琳;王韵篪;鞠玉琳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
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吉林延吉13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7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机会性寄生原虫,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受损或者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人群中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3],
刚地弓形虫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
李佳佳等[4]证明桦褐孔菌多糖能促进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细胞因子IL-2、IFN-γ的释放,达到抗
弓形虫的目的。
本试验通过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β的影响,为桦褐孔菌多糖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作用机
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在分子免疫水平上探讨桦褐孔菌多糖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方法在文献[5]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获得的桦褐孔菌多糖含量为49.45%。
小鼠血清IL-12、IL-1β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RB公司。
1.1.2 虫株与实验动物弓形虫RH株由日本带广原虫病研究所惠赠,延边大学农学院药理实验室保种,液氮保存。
昆明种小鼠,体重18g~22g,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小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的建立接种RH株的小鼠72h后处死,并用生理
盐水洗涤腹腔,适当稀释后计数备用。
除阴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2个/只,阴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
在感染前
3d开始灌胃桦褐孔菌多糖,总共6d。
1.2.2 小鼠血清的制备及细胞因子IL-12、IL-1β的测定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阴性组,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组,桦褐孔菌多糖试
验组。
阴性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蒸馏水0.2mL/只,试验组每天灌胃桦褐孔菌多
糖0.2 mL/只。
于接种后12、24、36、48、60h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置-20℃保存备用。
用时分别将IL-1β、IL-12组待测血清原倍、100倍稀释,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根据所给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将OD值换算成浓度(pg /mL)。
1.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用±SD表示。
数据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 t检验。
2 结果
2.1 小鼠血清中IL-12的测定
分别在12、24、36、48、60h采集阴性组、模型组、试验组的小鼠全血,分离血清,用时将待测血清稀释100倍,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将OD值换算成浓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阴性组中不同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中不同时间比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中24h和60h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2、36、48h相比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和试验组与阴性组比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及试验组IL-12的峰值均出现在36h,48h开始下降,但试验组IL-12值一直高于阴性组,低于模型组。
2.2 小鼠血清中IL-1β的测定
分别在12、24、36、48、60h采集阴性组、模型组、试验组的小鼠全血,分离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将OD值换算成浓度如表2所示。
表1 各组小鼠不同时间血清中IL-12水平比较Table1 The serum level of IL-12in different tim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in mice注:同行中标有不同大写字母的均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
No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lines is very significant(P<0.01).时间/h Time阴性组Negative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试验组Test
group 12 39.482±0.563A 50.327±0.563B 47.278±0.426C 24
41.427±0.563A 69.694±0.426D 57.167±0.426E 36 42.806±0.466A
100.103±0.563F 76.122±0.712G 48 41.844±0.731A 73.485±0.269H
64.337±0.165I 6040.042±0.563A 62.195±0.563 58.321±0.602E
表2 各组小鼠不同时间血清中IL-1β水平比较Table 2 The serum level of IL-1βin different tim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in mice注:同行中标有不同大写字母的均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
No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lines is very significant(P<
0.01).时间/h Time阴性组Negative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试验组Test group 12 747.235±10.294A 1774.720±8.134B 1441.247±9.416C 24
751.944±12.877A 2204.469±8.612D1834.874±11.816E 36
759.247±12.529A2058.373±11.978F1671.555±20.761G 48
753.909±13.163A 1901.944±8.908H1449.798±35.133C 60
759.247±14.825A 1745.527±6.219J 1434.397± 7.680C
由表2可知,阴性组中不同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中不同时间比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中12、48、60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24h和36h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和试验组与阴性组比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及试验组的IL-1β峰值均出现在24h,36h开始下降,但试验组IL-1β值一直高于阴性组,低于模型组。
3 讨论
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已发现
29种白介素(IL),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发挥重
要调节功能[6]。
IL-1β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是早期免疫反应的介质,能促进IL-2、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的杀
虫活性。
IL-12[7-8]由巨噬细胞分泌,其通过诱导和调节T淋巴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等产生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来杀伤弓形虫[9]。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3d后模型组和试验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和IL-1β表达量分别在36h和24h达到高峰,而后呈现下降趋势,而试验组于
用药3d后在12h~60h期间IL-12、IL-1β值一直高于阴性组,低于模型组,
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抑制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12
的过度释放。
至于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和
IL-1β的调节,是否通过影响IL-2、IFN-γ而间接达到抗虫目的,还有待于进
一步研究。
李佳佳等[5]试验结果证明,桦褐孔菌多糖可使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FN
-γ、IL-2值升高到适当水平,并可有效调节染虫小鼠CD4+、CD8+T细胞比例;刘妍等[10-11]的病理学试验结果证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减轻染虫小鼠病
理损伤,提高染虫小鼠生殖器官机能,促进染虫小鼠及孕鼠功能胎鼠的发育。
本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抑制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12的过度释放。
上述结果充分的说明桦褐孔菌多糖能有效的通过调节小鼠的
细胞免疫功能来减轻弓形虫病对机体的伤害。
本试验用为桦褐孔菌多糖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Dubey J P.Toxoplasmosis of Animals and Humans[M].2nd ed.CRC Press Inc.Boca Raton:New York,2009:1-313.
[2]从伟,吴松明,黄思扬,等.野生动物弓形虫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2):83-86.
[3]刘阳,殷丽天,孟晓丽,等.弓形虫STAg联合IFN-γ佐剂滴鼻免疫小鼠诱导不同粘膜部位抗体水平动态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2):
125-128.
[4]李佳佳,鞠玉琳,张厚双,等.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1,43(1):20-23. [5]李佳佳,鞠玉琳,李杨,等.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9-122.
[6]Roman E,Zamir C S,Rilkis I,et al.Congenital toxoplasmosisprenatal aspect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J].Repiod Toxicol,2006,21(5):458-472.
[7]Robert B,Dipti V,Christine A.IL-12and related cytokines:Function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in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J].Clin Develop Immunol,2011,10:1-9.
[8]OGarra A,Murphy K M.From IL-10to IL-12:how pathogens and their products stimulate APCs to induce TH1development[J].Nature Immunol,2009,10(9):929-932.
[9]Zenner L,Darcy F,Capron A,et al.Toxoplasma gondii:kine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in the host tissue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nfection of mice and rats[J].Exp Parasitol,2005,90(3):86-94.
[10]刘妍,鞠玉琳,刘立本,等.桦褐孔菌粗多糖对急性弓形虫感染雄性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74-10475. [11]刘妍,鞠玉琳,刘立本.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孕鼠生殖器官及其胎鼠发育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