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性质与水,氧气,盐酸,硫酸铜,氯化铁反应实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的性质与水,氧气,盐酸,硫酸铜,氯化铁反应实验教
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1.“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3.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学者分析
学习态度: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富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他们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知识基础: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另外,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认知特征: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白主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白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另外,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和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法,体会实验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加强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分析和归纳钠的性质,树立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和归纳。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利用2001年的珠江河“水雷”事件引出钠,让学生思考“金属桶为什么会爆炸”和“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金属桶”,为这节课做下铺垫,预留悬念。
2.讲解钠的原子结构。
从元素周期表出发的讲解钠的为第三周期第一主族,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容易失去而形成钠离子,结构决定性质,初步解释钠的性质是活泼的。
3.探究钠的物理性质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一(钠的切割),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小组讨论;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现象;
(3)讲解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
4.探究钠的化学性质
(1)播放实验二(钠与氧化反应)视频,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补充学生没有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钠在常温条件卜氧化成白色固体Na₂0,在燃烧的条件下生成黄色固体Na₂O2;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三(钠与水的反应)的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说出原因;
(3)播放实验三的视频,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分析产物的生成;
(4)用图片展示氢气的检验步骤,然后根据生成物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5.问题的深入探讨
(1)从离子的角度解释在酸溶液中,无论钠是否过量,钠都先与酸反应,然后过量的钠才与水反应;
(2)学生进行实验四(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播放实验视频,老师提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讲解金属之间存在存在以强制弱的原则,活泼的金属可以置换出较弱的金属。
6.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1)在自然界中不存在钠单质,钠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钠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比如说食盐等等。
另外,钠、钾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等。
钠与熔融盐的反应:4Na+TiC1,==Ti+4NaC1七、归纳知识点,学以致用。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水雷”事件,解开一上课留下的悬念题。
7.课堂练习九、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