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谈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那么,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局部,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

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一江春水侧重说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说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四、美点寻踪,开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

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

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达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

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

表达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盘旋等词表达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
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

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达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表达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表达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表达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沉着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

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那么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那么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答复。

2.仿照以下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

光明象征生命到达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

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奉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例如: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那么无欢喜也无悲哀。

质的认识。

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

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

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

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

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

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

语言看似平常,实那么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美在诗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

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

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例如: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沉着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那么,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拟《霞》与《谈生命》,说说它
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
《谈生命》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

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
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

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稳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

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
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根底。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

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

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
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
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开
展奠定根底。


教学反思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

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

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开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

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根底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

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根底。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置对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
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开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

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

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

略。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
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

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

设计此
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根底上,通过幻灯片展示。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局部〕,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根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进行小组交流。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根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

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那么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

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

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根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

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