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其他
请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按顺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全家产生了分 qí。
(3)泥土的气息、青草的香味、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niàng 。
二、选择题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填空。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见识,智慧,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A 启迪;B提高;C增长)
三、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2),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
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
(5)《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积少成多,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1)俄而雪骤(1)撒盐空中差可拟(3)太丘舍去(1)去后乃至
2.《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不少于两点)
3.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
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
(1)日夜恒鸣()(2)时夜而鸣()(3)然而不听()
【2】翻译下面句子。
多言有益乎?
【3】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名著导读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
阅读名著,完成题目。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
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的歌颂,对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
美的世界,是(作者)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六、现代文阅读
1.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
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3)“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4)“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
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5)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6)“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7)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
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8)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
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
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请你用15个字左右概括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3】从上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用短语构筑“我”的心理历程
【4】结合(9)段,谈谈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5】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①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②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
③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④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⑤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
⑥妈妈笑了:“什么?”
⑦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⑧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⑨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⑩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2】请你评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3】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
【4】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只有简单的三句话,为什么能感动老师?
七、诗歌鉴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
【1】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的著名诗篇。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的人。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比喻子女的心,用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八、作文
根据要求写作文。
心愿象一粒种籽,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
请你以《我的心愿》为题,把你小小的心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其他
请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按顺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全家产生了分 qí。
(3)泥土的气息、青草的香味、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niàng 。
【答案】贮、歧、酿
【解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本题要注意区别贮/伫、歧/岐、酿/粮。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二、选择题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填空。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见识,智慧,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A 启迪;B提高;C增长)
【答案】C或增长、A或启迪、B或提高
【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本题从词语动宾的搭配关键来判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三、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2),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
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
(5)《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
(2)曲径通幽处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解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剪、烛、曲、径、幽、残、博,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四、文言文阅读
1.积少成多,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1)俄而雪骤(1)撒盐空中差可拟(3)太丘舍去(1)去后乃至
【答案】(1)急(2)比拟(3)离开(4)才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去”与今义不同,要根据古文的语境来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答案】(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说”为通假字,“省”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1)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温”“故”“新”“可以”“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
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不少于两点)
【答案】颜回的贤表现为安贫乐道的精神,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以乐在其中。
淡然处之颜回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解析】首先要根据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读懂句子的内容,重点抓住“不堪其忧”“不改其乐”两词从安贫乐道、好
学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等角度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3.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
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
(1)日夜恒鸣()(2)时夜而鸣()(3)然而不听()
【答案】(1)一直、持久(2)切合时机、按时。
(3)却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时”为名词作状语,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翻译下面句子。
多言有益乎?
【答案】多说话有好处吗
【解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言”“益”,疑问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2.说话要看准时机。
3.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意思是说说话要符合时机才有效果、好处。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五、名著导读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
阅读名著,完成题目。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
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的歌颂,对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
美的世界,是(作者)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答案】(1)母爱(2)童真(3)谢婉莹
【解析】从文段所示诗句中可判断是冰心的诗句,根据所读所记,了解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即可解答本题。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六、现代文阅读
1.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
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3)“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4)“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
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5)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6)“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7)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
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8)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
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
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
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请你用15个字左右概括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答案】(2分)“我”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
(字数酌情扣分)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应围绕“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主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本题围绕“我”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最后的结果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答案】第一次哭泣:因为胆小恐惧而落泪;第二次哭泣:激动、兴奋的落泪
【解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在文中找到两句的位置,根据“我”所遇到的具体情况,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即可解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从上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用短语构筑“我”的心理历程
【答案】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
【解析】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本题根据故事情节的进程,找到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按要求用短语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结合(9)段,谈谈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答案】作者从一件往事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走下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解析】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
本题根据全文所叙述的故事内容,主要从事件中有关“再走一步”的细节以及事件的结果来理解标题的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答案】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迈出第一步,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完全成功。
(或他的教子方法值得赞赏。
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进行阐释,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题解答要根据文中“父亲”的行为即他是如何让孩子“再走一步”让孩子自己战胜困难这一点来评价父亲,说明父亲这样教育孩子的良好作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①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②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
③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④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⑤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
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
⑥妈妈笑了:“什么?”
⑦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⑧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⑨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⑩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答案】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
(人物+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概括能力。
抓住文中提到的人物主要行为和事件的结果概括,可选出几个词来,孩子、作文、老师、妈妈,组成一句简短的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请你评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答案】示例1:本句中的“蹦蹦跳跳”这个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男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或者学
生分析句中的其他几个动词,如“捧”、“笑”,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示例2:比喻。
将小男孩比作一只喜鹊,
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小男孩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能准确表述出修辞词语在这里的具体表达效果,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此处应从修辞角度来进行赏析,首先说明这种修辞的特点,再进行对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这里的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个小男孩受到老师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
【答案】示例1: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示例2:那天,他起得特别早,
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示例3:他静静地
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学生自己概括亦可)
【解析】这是对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
阅读文本,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列举合理即可。
如: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但是他能记住自己妈妈的生日,并且给妈妈送“生日礼物”。
这里用记住自己妈妈的生日,而且送给妈妈生日礼物,来表明小男孩还很乖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只有简单的三句话,为什么能感动老师?
【答案】(1)因为小男孩的话语简单而质朴,打动了老师。
有时候,华丽的辞藻只是装饰,最简单的言语更能触
及人的灵魂。
(2)他因智力受损无法比别人学得好,但他对妈妈的真感情却不会因为智力因产生影响,他也是一个孩子,他也
渴望得到赞赏,最稚嫩的语气却最直入心灵,唤起无限感却。
他写出了所有残疾孩子的心声,是残疾人需要社会关注的一声呐喊。
(任答一点即给满分)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题型。
塌鼻子的小男孩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但他也是一个孩子,有真性情的孩子,也需要别人给予的关爱和赞赏,这一点打动了老师和妈妈。
深入一点考虑,这也是对全社会发出的有力的呼喊:关爱残疾人。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七、诗歌鉴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