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线钻孔桩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办法
一、前言
钻孔桩施工在目前桥梁施工中已经很普通常见,其优越性也无可比拟。
可是在成孔进程中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若是处置不妥,将会给施工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本文就钻孔桩施工进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及其处置方式进行论述。
二、工程概况
施工区域地属******大桥,沿线软土、鱼塘较多,且各段淤泥层、软土层散布,地面高程15~23m,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冲洪积层、海积层,一般为黏性土、粉土、细砂。
地下水丰硕,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局部具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砂类土、卵石土和圆砾土。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大体烈度)为。
三、钻孔桩施工进程中宜出现问题的预防及处置
一、钻孔施工中坍孔
⑴造成原因:
①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周围封堵不密实;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②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③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井壁渗水。
钻进时未持续作业,半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维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④钻孔周围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时通行便道,在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⑵预防办法:
①在钻孔周围,不要设临时通行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在陆地上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夯实,护筒周围要均匀回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避免地面水的渗入。
②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按照地质资料,将护筒沉穿淤泥及透水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避免漏水。
③应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按照地质情况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
浆粘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
④钻孔时要持续作业,无特殊情况半途不得停钻。
⑤提升钻头时应保证垂直,尽可能不要碰撞孔壁。
⑥供水时不得将水管直接冲射孔壁,孔口周围不得聚集地表水。
⑶处置办法:
①如有轻微坍孔时,可采取增大泥浆比重、提高泥浆水位的办法,保证水头压力。
②坍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将护筒周围回填、夯实,从头钻孔。
③若发生严重坍孔,应马上退出钻机。
从头用粘土回填,待回填土密实后再从头钻孔。
二、钻孔桩倾斜,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
⑴造成原因: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厂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进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⑵预防办法: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厂地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进程中,应常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
⑶处置办法:当钻孔误差超限时,应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从头钻孔。
3、导管进水
⑴主要原因
①首批砼储量不足或虽储量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砼下掉队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②导管接头不密封,接头间橡皮垫被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③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犯错,管底口超出砼面,底口涌入泥水。
⑵预防和处置方式
①原因①引发的导管进水,应当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和物利用旋挖筒或泥浆泵清出。
不得已时,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从头实施水下砼灌注。
②原因②、③引发的导管进水,视具体情况,拔换导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导管内的水和沉渣用吸泥和抽水的方式吸干。
若采取续灌,续灌砼配合比应增
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在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
以后灌注的砼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4、卡管
⑴剪球时卡管
原因有二:一是剪球制作不合理,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不同过小;一是剪球前砂浆或细石料渗入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
处置方式:主要采用比漏斗长2m左右,¢20~25mm的钢筋捅塞球,使砼下落;或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下落。
⑵混凝土本身的原因:
主如果砼塌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颗粒骨料、拌和不均匀,和运输中产生离析导管漏水、导管接缝漏水、雨天输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致使混凝土中水泥被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首批混凝土的要求:灌注的第一斗混凝土塌落度以控制在水下混凝土塌落度规范要求的高限为宜,为确保剪球顺利,首先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泌水率、含气量等进行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性达到要求时方可进行灌注。
处置方式:采用长¢25mm以上的长钢筋或钢管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用重锤敲击导管表面等。
如混凝土仍不能下落,则视事情(经济比选),考虑是不是依照“二次砍球法”处置。
五、灌注混凝土时坍孔
在灌注进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突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塌孔征象,可用测探锥探测。
塌孔原因:护筒底角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清孔后未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太长。
预防办法:灌注混凝土时禁止大型设备在周围作业,若浇注工作准备工作不充分,暂时不要清孔,情况合格后及时浇注砼。
发生塌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办法,如维持水头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或机械振
动等。
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塌入孔中的泥土。
若不继续塌孔,可恢复正常灌注;若塌孔仍不断止,塌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保留孔位,回填沙砾粘土,往后从头钻孔成桩。
六、埋管
浇筑进程中,发生埋管有两种可能:
①笼制作质量差,部份钢筋离开主筋后插入导管吊环(此情况一般会浮笼)。
处置方式:转动导管,使导管和钢筋分离并居钻孔中心,再继续浇筑。
②导管埋深过大或混凝土初凝造成导管内外摩檫力增大。
预防: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不得大于6m且不小于2m),活动导管,避免砼初凝。
处置方式:查明原因,尽可能增大拔力、正反摇动、拔起导管(但要避免拔漏导管)。
7、浮笼
⑴产生原因:混凝土的顶推力。
桩基设计为部份钢筋笼(钢筋笼长度小于成孔深度)的桩基础在施工中尤应重视!
⑵预防及处置办法
①采用多根¢42mm左右钢管套住钢筋笼主筋,焊接在钢护筒上,或多焊几条主筋在灌注钢平台上,增大固结力。
②尽可能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避免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
③当混凝土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缓缓灌注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④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四、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大桥段桥梁基础及下部构造工程。
桩基工程共有φ的桩基263根,折合5366延米,混凝土约万立方,钢筋3414吨。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冲洪积层、海积层,一般为黏性土、粉土、细砂。
地下水丰硕,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局部具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砂类土、卵石土和圆砾土。
在施工中就碰到过坍孔、钻孔倾斜等问题,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处置方
式,已检桩Ⅰ类桩达到100%、Ⅱ、Ⅲ类桩为零的好成绩,取得了有关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