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
艾尔斯巨石

艾尔斯巨石
——乌卢鲁国家公园
艾尔斯巨石的简介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又名乌卢鲁巨石 (Uluru Rock属澳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 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独块石 头)。它气势雄峻,在茫茫荒原之上,在耀 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艾尔斯巨石 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 年历史。
图片
超大的变色龙
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乌鲁鲁会呈现出不 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乌鲁鲁也随 时跟着光线而变化。清晨,阳光刚刚射到地平线以上, 乌鲁鲁就立刻穿上浅红色的靓丽外衣,风姿绰约地展 现在众人面前。这个时候很轻易就能拍到明信片一般 的精彩照片。日落是乌鲁鲁最美的时刻。晚霞笼罩在 岩体和周围的红土地上,乌鲁鲁从赭红到橙红,热烈 仿佛在天边燃烧,最后变成暗红,渐渐变暗,消失在 夜幕里。肉眼大概看到的颜色变幻大概有三到四种, 不过如果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会发现乌鲁鲁的色彩 变幻比肉眼看到的更加丰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幻。
艾尔斯巨石的成因
艾尔斯巨石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 两端略圆的长面包。长3.6千米,宽 约2千米,高348米,基围周长约 8.8千米。
艾尔斯巨石的文化
这里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过数万年的阿南古人, 艾尔斯巨石对当地土著人来说是一座圣岩,他们认为 这里是宇宙的中心,是祖先神圣居住的地方,他们为 此而顶礼膜拜,敬若神明。传说洞内居住着彩色蛇神, 因此人们定期前来朝拜。这座圣山本来是除了祭司以 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攀登的,因此有很多土著人对 旁人攀登这座圣山表示不满。
描写石林巨石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石林巨石的句子唯美(第一篇)石林,一个自然之美独具匠心的地方。
在这片奇特的土地上,巨石如同雕塑般矗立着,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为您呈现描写石林巨石的唯美句子,希望能够带领您领略这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 石林之中,苍松翠柏掩映着巨石,宛如山间精灵在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2. 晓起初阳,石林巨石在金色的光辉中显得格外耀眼,仿佛一群巨人在黎明中醒来。
3. 如玉石般洁白的巨石点缀在青翠的森林之中,宛若仙人遗落的琼瑶。
4. 远远望去,石林巨石如同破浪奔腾的海浪,威猛而壮观。
5. 巨石如雕塑一般雄浑而威严,仿佛矬梅花开在山间。
6. 雨后的石林,巨石上残留着湿润的水滴,细密如珠。
7. 石林巨石若隐若现,宛如大自然对人类的调皮戏弄。
8. 岩石纹理纹丝不动,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大自然的悠久故事。
9. 石林巨石杂乱有致地排列着,形状各异,犹如一幅艺术家的杰作。
10. 在石林巨石之间穿行,仿佛走进了神秘而神圣的迷宫之中。
11. 石林巨石高低错落,宛如一群静默的塔楼,屹立于天地间。
12. 蓝天下,石林巨石显得更加宏大壮丽,仿佛一座座天然的雄伟宫殿。
13. 石林巨石上苔藓碧绿,温润如玉,宛如一幅清幽的山水画。
14. 巨石上的光滑表面映照着阳光,绚丽多彩,犹如一面面宝石铺成的大地。
15. 石林巨石伫立在山间,宛若巨人在凝视着人类的渺小。
16. 夕阳西下,石林巨石映照着火红的余晖,仿佛天地融为一体。
17. 在石林间寻觅,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巨石成为了隐藏的守护者。
18. 石林巨石,坚硬而庄严,宛若大地赐予人们的礼物。
19. 在石林之中行走,如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碰触着历史的温度。
20. 清晨,石林巨石显得格外神秘,仿佛大地在沉睡中呢喃着自然的神秘密码。
21. 石林巨石如同群山之中的孤峰突兀,挺立在时间的长河里。
22. 石林巨石种类繁多,风雨打磨,历经岁月的珍贵痕迹。
23. 石林巨石之美让人陶醉其中,仿佛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巨石阵的科普知识

巨石阵的科普知识一、简介巨石阵(Stonehenge)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的撒里斯伯里平原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史前遗址之一。
它由大约80块重达25吨的巨石组成,分布在一个直径110米的圆形区域内,周围还有数十个小型石柱和土堆。
巨石阵被认为是古代人类用于天文观测、仪式活动等目的的重要场所,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二、历史1. 建造年代巨石阵建造年代尚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并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
据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巨石阵可能只包括一些木质结构和少量石头,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如今所见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
2. 建造者身份关于巨石阵建造者身份仍存在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居住在英国南部地区的原住民所建,而有些人则认为它是由外来移民建造的,可能与欧洲大陆的文化和宗教联系密切。
3. 历史变迁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使用和改造后,巨石阵逐渐被废弃并遭到了破坏。
在中世纪时期,一些人试图拆除巨石阵并将其用于修建教堂和城堡等建筑。
直到19世纪末期,人们才开始重新发现并重视这一遗址的历史价值,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三、结构1. 大型巨石巨石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达9米、重达25吨的大型巨石。
这些巨石分为内环和外环两部分,内环由19块立柱组成,外环则由30块立柱组成。
每一块立柱都是从附近数十英里之外运来的,但具体运输方式仍不清楚。
2. 土堆和小型石柱除了大型巨石外,周围还有多个土堆和小型石柱。
这些土堆可能用于支撑木质结构或作为祭司们进行仪式活动时站立的位置。
小型石柱则可能用于标记特定的方位或作为祭司们进行仪式活动时使用的道具。
3. 方向和排列巨石阵中的巨石排列方式非常精确,其中一些巨石甚至可以指向太阳、月亮和星座等天体。
这表明建造者在设计和建造巨石阵时已经掌握了相当高水平的天文知识。
四、功能1. 天文观测巨石阵被认为是古代人类进行天文观测和测量时间的场所之一。
艾尔斯巨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尔斯巨石的文化
这里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过数万年并创造了灿烂 文化的阿南古人,他们认为祖先们缔造了大地与山河。 因此,阿南古族人就是维护这块神圣土地的后继者, 并由于艾尔斯石恰好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心,当地土著 人便认定这块巨石是澳大利亚的灵魂,艾尔斯石上许 多奇特的洞穴里,留存有土著人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 雕,线条分明,圈点众多,描绘着“梦幻时代”的传 奇故事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艾尔斯石是西部沙漠 地区土著人宗教、文化、土地和经济关系的焦点,是 他们心中的“圣石”,许多部落的土著人都在这里举 行成年仪式和祭祀活动等。乌卢鲁国家公园是澳大利 亚遗产委员会注册的国家财产,1985年,澳大利亚政 府将它正式归还给阿南古人,由他们负责管理。每年, 有几十万游客慕名前来一睹艾尔斯石的风采.
图片
艾尔斯巨石的成因
艾尔斯巨石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 面包。长3.6千米,宽约2千米,高348米,基 围周长约8.8千米。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高, 其表面因被氧化而发红,整体呈红色,因此又被称作 红石。突兀在广阔的沙漠上,艾尔斯巨石如巨兽卧地, 又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此雄伟地耸立了几亿年。但 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 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因 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 蔚为壮观。
艾尔斯巨石
——乌卢鲁国家公园
艾尔斯巨石的简介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又名乌卢鲁巨石 (Uluru 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 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斯普林斯西南方向 约340公里处。艾尔斯岩高348米,长 3000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 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 虽巨,只是独块石头)。它气势雄峻,犹如 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 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 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 有4—6亿年历史。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 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 来观赏巨石风采。
描述巨石阵的历史意义。

描述巨石阵的历史意义。
巨石阵是位于英国威尔特郡萨里斯伯里平原的一组史前巨石建筑,被认为建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它由巨大的
立石和横梁组成,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景观。
巨石阵具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教仪式,巨石阵被认为是古代宗教仪式的场所。
它可能被
用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以及古老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巨石阵
的布局显示了古代人类对宇宙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反映了他
们与宇宙的联系。
2. 天文观测,巨石阵的布局显示出对天文现象的观测和测量。
一些研究者认为巨石阵的排列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有关,可能被用
于预测季节变化和农业活动。
因此,巨石阵在古代人类对天文知识
和宇宙规律的探索中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意义,巨石阵的建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表明了古
代社会的组织和协作能力。
它可能是古代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可能是社区活动和仪式的中心。
因此,巨石阵反映了古代社会组
织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巨石阵作为史前文明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古代宗教和天文观测的场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组织结
构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巨石阵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从而丰富我们对人类
历史的认识。
巧搬巨石的解决方法

巧搬巨石的解决方法
1. 哎呀呀,找对角度很重要呀!就像推雪球,找好角度轻轻一推就咕噜噜滚起来了。
比如搬一块大石头,从它倾斜的方向使力,不就能轻松不少嘛!
2. 嘿,利用工具可真是个好办法呢!这就好比骑自行车比走路快多了。
像用撬棍来撬起巨石,不是省了好多力气嘛!
3. 哇塞,团结就是力量呀!大家一起搬石头,比一个人硬扛可强多了。
这就像拔河比赛,一群人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几个人一起搬巨石不就能搞定了嘛!
4. 咦,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呀!就如同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
比如给巨石底下垫上圆木,让它滚动起来,是不是很巧妙!
5. 哈,分解步骤来做呀!可不就像吃蛋糕,一口一口来。
把巨石分成小块来搬,不就没那么难了嘛!
6. 噢,寻求帮助也很棒呀!就跟迷路了找人问路一样。
找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怎么搬巨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啦!
7. 呀,耐心很关键呢!就像等待花开,不能心急呀。
慢慢想办法来搬巨石,总会成功的呀!
8. 嗯,换个思路咋样?这就像走迷宫换条路走。
不要死磕一种方法搬巨石,多个角度试试看呢!
9. 所以呀,巧搬巨石的方法有很多呢,只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总能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
描写湖边巨石的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湖边巨石的短句子唯美(篇一)湖边的巨石,宛如大自然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1. 千年磐石,镇守湖滨,傲然屹立。
2. 波光粼粼,巨石倒映湖面,如诗如画。
3. 雾气蔓延,湖边巨石隐现朦胧,神秘莫测。
4. 上演着水与石的对话,湖岸那座巨石宛若守护神。
5. 清晨湖边,巨石呈现出静谧的美感,宛如睡梦中的巨人。
6. 风儿轻拂,湖边的巨石微微颤动,仿佛欲开口述说。
7. 巨石伫立,湖水悠悠,相互映衬,形成天然的诗情画意。
8. 蜿蜒的小路前,湖边嵌入的巨石犹如默默守护的守望者。
9. 雄伟的巨石,逆水而上,像是不屈不挠的勇士。
10. 迷雾笼罩,巨石若隐若现,令人神往。
11. 四季交替,湖边巨石静静地欣赏着潮起潮落。
12. 清澈的湖水中,映照着巨石的静谧和坚毅。
13. 黄昏时分,湖面泛起微澜,巨石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14. 碧绿的湖水静静流淌,巨石无声倾听。
15. 湖边巨石如狮子一般威武,矗立在大地上向众人宣告自己的存在。
16. 彷徨的湖水围绕着巨石,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巨人。
17. 薄雾弥漫,湖边那座巨石仿若云中仙境。
18. 夕阳西下,湖边的巨石在温暖的光线中闪耀自己的存在。
19. 逆流而上,巨石舞动着湖面,仿佛回忆中的画面。
20. 湖畔的巨石如一场无声的交谈,将自然之美传递给每一个过客。
21. 凌晨时分,湖边巨石仿佛在呼吸,沉静而宁谧。
22. 天空湛蓝,湖边巨石静静欣赏着白云如雾的美妙景色。
23. 山水相依,湖边的巨石像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
24. 风吹过,湖水泛起涟漪,巨石映入眼帘,安详而宁静。
25. 温柔的微风拂过,湖边巨石散发出淡雅清香。
26. 春雷滚滚,湖畔的巨石仿佛在迎接新生。
27. 湖光山色,巨石静默欣赏,舞动着大自然的交响乐。
28. 湖泊乘风,湖边的巨石仿佛在感受大自然的心跳。
29. 夜幕降临,湖边巨石逐渐隐没,似乎沉入尘世之外。
30. 风雨交加,湖边那座巨石默默承载着岁月的洗礼。
31. 雁归湖畔,巨石迎接新的征程,默默表达自己的沉静与坚定。
在广阔的沙漠之上,与大片风化的巨石们为伴

在广阔的沙漠之上,与大片风化的巨石们为伴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 rock),又名乌鲁鲁巨石(uluru 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泉市(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约公里处。
艾尔斯岩高米,长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
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测量员横跨这片荒漠,当他又饥又渴之际发现眼前这块与天等高的石山,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
高斯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
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
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来观赏巨石风采。
巨石成因:艾尔斯岩图册艾尔斯巨石底面呈圆形椭圆形,形状有些像是两端略圆的长面包。
长3.6千米,阔约2千米,低米,基围周长约8.8千米。
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低,其表面因被水解而红肿,整体呈圆形红色,因此又被称作红石。
杂乱在辽阔的沙漠上,艾尔斯巨石例如巨兽卧地,又例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此壮丽地矗立了几亿年。
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拉扯构成大片岩石,而大约至了3亿年前,又一次奇妙的地壳运动将这座非常大的石山面世了海面。
经过亿万年去的风雨沧桑,大片砂岩已被风化为沙砾,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居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裂缝和断隙,沦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
但长期的风化冲刷,并使其顶部圆润明亮,并在四周陡崖上构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深浅不一的沟槽和深坑。
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飞溅,蔚为壮观。
土著人称这座石山为“乌卢鲁”,意思是“见面集会的地方”。
西方人称之为“艾尔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欧洲地质测量员到此勘探,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世界奇迹,由于他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洲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石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
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
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测量员横跨这片荒漠,当他又饥又渴之际发现眼前这块与天等高的石山,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
高斯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
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
艾尔斯巨石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
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发红,整体呈红色,因此又被称作红石。
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艾尔斯巨石如巨兽卧地,又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此雄伟地耸立了几亿年。
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
经过亿万年来的风雨沧桑,大片砂岩已被风化为沙砾,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
但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
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蔚为壮观。
雨中的艾尔斯石气象万千,飞沙走石、暴雨狂飙的景象甚为壮观。
待到风过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蒙,又好似一位披着银色面纱的少女;向阳一面的几道若隐若现的彩虹,有如头上的光环,显得温柔多姿。
雨水在岩隙里形成了许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浇灌周围的蓝灰檀香木、红按树、金合欢丛以及沙漠橡树、沙丘草等植物,使艾尔斯石突显勃勃生机。
更为神奇的是,艾尔斯石可以随着早晚和天气的改变而“换穿各种颜色的新衣”。
当太阳从沙漠的边际冉冉升起时,巨石“披上浅红色的盛装”,鲜艳夺目、壮丽无比;到中午,则“穿上橙色的外衣”;当夕阳西下时,巨石则姹紫嫣红,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至夜幕降临时,它又匆匆“换”上黄褐色的“夜礼服”,风姿绰约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爱尔兰巨石阵

爱尔兰巨石阵
爱尔兰巨石阵是由13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每块石头都重达数吨。
这些石头排列成一个圆形,中间还有一块巨石立起来,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巨石圆。
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个巨石阵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比英国的巨石阵还要古老。
这个巨石阵的用途至今仍然是个谜。
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用于宗教仪式,而其他人则认为它可能是用作天文观测仪器。
不管用途如何,这个巨石阵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历史遗迹。
在参观巨石阵的过程中,你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巨大石头的震撼力量。
你可以环绕着巨石阵走一圈,触摸这些古老的石头,想象着古人是如何搬运这些巨石的。
同时,你还可以欣赏到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如果你对历史和考古学感兴趣,爱尔兰巨石阵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个连接我们与古代文明的桥梁。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吧!。
巨石应用的概念

巨石应用的概念及实际应用情况1. 应用背景巨石应用(Monolithic Application)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架构模式,它将一个应用程序作为单个、整体的单元进行开发、部署和管理。
在巨石应用中,所有的功能模块都被打包在一个单一的代码库中,并且共享同一个数据库。
这种架构模式通常适用于小型或中型规模的应用,具有相对简单的业务逻辑和较低的复杂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巨石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所有功能模块都耦合在一个代码库中,任何小修改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程序,导致部署时间变长且容易出错。
其次,当多个开发团队同时开发不同功能模块时,代码合并和版本控制变得困难。
此外,由于所有功能模块共享同一个数据库,数据库查询和更新操作可能会变得缓慢,并且当某个功能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影响整个应用程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架构模式,如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技术。
然而,在某些场景下,巨石应用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详细描述巨石应用的实际应用情况、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
2. 应用过程2.1 工程规划和设计在进行巨石应用开发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
首先,团队需要明确业务需求,并对系统功能进行拆解和模块化设计。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需求分析、用户故事编写和原型设计等方法来完成。
其次,需要确定系统的技术栈和架构风格,包括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框架和数据库等。
2.2 开发与集成在进行巨石应用开发时,通常会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并将团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开发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开发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并按照一定的开发规范进行编码。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代码合并和版本控制问题。
在各个功能模块完成初步开发后,需要进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旨在验证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常,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为了方便集成测试,可以使用模拟数据或者虚拟环境来模拟系统的其他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其广泛分布在我们周围,花岗岩更是一种分布最广的侵入岩,可以说我们对大多数的岩石都相当熟悉,那么,你能想象得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有多大吗?艾尔斯岩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Ayers Rock)(经度131.036纬度-25.348),又名乌鲁鲁巨石。
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9.4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
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遗产地区。
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1987年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其地理构造,罕见的动植物和超乎寻常的自然美景得到充分肯定。
1994年,它又被列为文化遗产,乌鲁鲁传统主人阿南古人的传统价值体系得到了肯定。
阿南古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群之一。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内有两个主要景点,乌鲁鲁(艾尔斯岩)和卡塔丘塔(奥加石阵)。
乌鲁鲁是原住民对这块巨石的称呼,艾尔斯岩是后来白人到来后为它另起的名字。
乌鲁鲁是一块巨大的单体岩石,长约3千米,宽达2千米,高350米,周长则接近10千米。
陡峭得接近垂直的岩壁,硕大无比的体积,让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非常渺小。
地面上能够看到的乌鲁鲁还只是冰山一角,它更大的一部分隐藏在地表之下,大概有6公里那么深,而仅仅是露在地面的部分就已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
最重要的是,这块红色巨石已经在红土中心的沙漠地带屹立了上亿年,历经了上亿年前的风风雨雨。
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乌鲁鲁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乌鲁鲁也随时跟着光线而变化。
清晨,阳光刚刚射到地平线以上,乌鲁鲁就立刻穿上浅红色的靓丽外衣,风姿绰约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时候很轻易就能拍到明信片一般的精彩照片。
巨石造句 .doc

巨石造句1.巨石从上面滚下来。
2.北部城镇建设巨石圆环。
3.巨石,半圆山的容姿,约塞米蒂国家公园4.近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喜看雪花凋谢。
你看它们虽刚破土,但仍是一撮撮一簇簇,还散发泥土的芳香。
竹笋弟弟也不孤独呢!它再也不想待在土中,于是,它推翻巨石,冒昧地冲出了土中。
5.他急如星火,一掠而上,跳至一巨石上,再次大声呼喊着。
6.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轻柔的雨丝,虽不惊人,却能滴穿巨石。
涓涓细流,虽微不足道,却能汇聚成江河大川。
7.目前关于金字塔的建构,最被接受的理论是觉得他们先把巨石从矿场拖出来,然后举起来摆上去。
8.巨石滚下山腰。
9.山腰奇岩环抱酷似锦带,山上有巨石突出,名黄岩,悬空数百丈,惊险奇绝。
10.更有巨石相拥成洞,可容游人进入,一尝探险滋味。
11.阿妙话未落音,东首巨石下一个盘膝而坐的葛袍人向子洋道:“小子,你究竟是什么人?”。
12.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巨石得以放下,晚上心急如火的赶到一个学生的家里,询问这一天的过程和逃学的原因。
13.多了份憧憬,就多了份向前的动力。
大海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它凝聚了千万滴细水;大山之所以豪迈,是因为它凝聚了千万块巨石;大漠之所以广袤,是因为它凝聚了千万颗细沙。
多了一份憧憬,你会像他们那样迈向成功。
14.这块巨石矗立在这个小镇的边界上。
15.有一块巨石在马路上。
16.在崖顶之时,扼狂澜于腕转的擎天之势,让雷忌觉的飘立与巨石之上的她是不可向迩的。
17.总之,他要我做浮士德的恶魔。
我感到荣幸。
再者,他还是个童男,身高八尺,体格结实跟巨石群一样。
别害怕哦。
约翰·勒卡雷18.在图片中心的地方,你可以看到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泰德火山,后面是火山的地貌,可以看到许多巨石。
19.这里巨石兀立,深谷苍凉,容易使人产生敬畏感。
20.差不多就在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巨石阵的第一批石头被运达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英文名称:Stonehenge建造年代:公元前4000-2000年建造者:远古人类面积:11公顷地理位置:距英国伦敦12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阿姆斯伯里概述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建筑结构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
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树着的石柱上的。
英国索尔兹伯里是一座历史古城,距英国首都伦敦120多公里,在这座古城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阿姆斯伯里,史前巨石阵就坐落在这里。
三个重要时期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900年这段时间中,巨石阵的建造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段时期的巨石阵分布在Irish海以及Irish-Scolttish海路信道的周边地区,数量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直径超过30米以上,在圆阵之外都有一个独立石,似乎是一种宣告“此地已被占有”似的标示。
公元前2600年左右——金属被引入不列颠全岛,坚硬的凿刻工具被制作出来,这个时期的巨石阵更精致完美,像Somerset的Stanton Drew、Orkneys的BrodgarRing,直径超过90米。
然而一些其它主要的石阵则小多了,一般只有18到30米。
它们有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除了圆形石阵之外,还会现椭圆形的石阵,长轴方向指向太阳和月亮的方位。
数目在宗教上也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不论巨石阵的圆周有多大,各地的立石数量都有独特的数目,如Lake District地区的数量都是12,Hebrides地区的则是13,苏格兰中部则是4、6或8个,Land's End地区是19或20个,而爱尔兰南部是5。
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最后时期,以传统方法建立的巨石阵数量便开始减少。
整体形状也不是很完美,不是呈现椭圆形就是扭曲的环状。
在规模上也大不如前,有的直径甚至还不到3米。
巨石阵的作用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
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
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
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
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德鲁伊教。
德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
据说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德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
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
关于神秘的巨石阵,人们仍旧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
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陪葬品的数量要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阿彻。
阿彻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考古人员发现,阿彻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从阿彻遗留下的牙齿形状和损坏的程度检测来看,他的童年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的,他很有可能是来自瑞士或者是奥地利一带。
如果是阿彻建造了巨石阵,那么被视为英国古老象征的史前巨石阵将会是一名外来人的作品。
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巨石阵建造方法具有千年历史的巨石阵在古代英语的意思是高悬在天上的石头,几千年前的人们究竟用什么方法建造了巨石阵呢?20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研究发现,史前巨石阵的建造期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不过当时并没有巨石,只是建造了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圆形土堤,在土堤内挖出了56个圆形坑,据考证,坑内当时很可能埋入了木桩,而木桩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季节变化的。
公元前2000年,铜器时代初期,人们对巨石阵的进口进行了改造,当时铺设了壕沟和两道500米长的人行道,被称作“斯泰申石碑”的四座石柱,竖立在了巨石阵内侧,在这个阶段,似乎曾决定在中央竖起两圈蓝砂岩石柱,大约竖起四分之三圈石柱之后,可能由于计划改变,这项工程突然停止,于是石柱被搬走坑被填平。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巨石阵进入了建筑的第三个阶段,人们运来了100多块巨大的砂粒岩,并且建成了有30多个石柱的外圈,在外圈里侧布置了马蹄形。
在第三阶段中期,在这5座石碑坊的里侧布置了许多蓝砂岩石柱,其中蓝砂岩的石柱残存到了今天。
巨石阵的主要材料是蓝砂岩,小的有5吨,大的重达50吨。
但在索尔兹伯里地区的山脉中并没有蓝砂岩。
最后,考古学家在南威尔士普利赛力山脉中发现了蓝砂岩。
考证结论说明,数千年前的人们,不仅能将坚硬的蓝砂岩从山体中开凿下来,还能轻松地将原本粗糙锐利的表面打磨光滑。
考古人员在普利赛力山脉的采石场发现了一些废弃的石斧和金属工具,这些工具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考古人员推测,当时的建造者已经掌握了凿刻巨石的技术,巨石就是被这些工具从山体中开凿下来的。
在找到需要的石块后,还要将这些较大的石块分割成预定尺寸的小石块,专家们从石块的开凿痕迹中判定,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一种木楔断口的方法,接下来用非常硬的沙砾连续打磨石块,来完成巨石最后的修整工作。
这些巨石是怎样从南威尔士采石场运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呢?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些蓝砂岩确实是通过人力从南威尔士被搬运到现在的位置的。
运输蓝砂岩最合理的路线是:巨石首先从普利塞里山经陆路到达靠近海岸的米尔福得港,然后将石料装上船,最后到达巨石阵。
这条线路,水路长达300多公里,专家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载运巨石的船只。
从普利塞里山脉到达巨石阵,陆地行程将近40多公里,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在陆地上运输这些巨石的呢?研究人员认为,运输巨石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运输的工具很可能是利用撬杠、滚木和绳子。
古时候巨石阵周围的山谷里有茂密的树林,人们利用坚硬的树木充当滚木和撬杠,而一种叫做断树的树皮可以制造出绳子,考古学者首先将树皮放在湿泥里浸泡6个星期,树皮就变成了富有韧性的纤维,把它们绞在一起,就成了简单结实的绳索。
在没有起重设备的条件下,古人又是如何准确地将横梁放到石柱顶部的呢?专家们认为,架置石块横梁很可能用的是“土屯法”。
专家介绍说,土屯法就是利用斜面原理,用很多的土把两个柱子埋起来,形成一座山形,高度就是这个石头要到的高度,做成一个斜坡,然后从斜坡上把石头拉上去,下面用撬杠,很可能要铺原木,就位之后把土挖掉。
在漫长的年代里,巨石阵犹如强劲的磁铁,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这是远古祖先有意留给后人的一个巨大谜题。
巨石阵之谜难倒科学家据法制日报报道宇航员现在可以乘航天飞机自由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无人宇宙飞船可以前往火星探测那里是否有水;科研人员刚刚完成了“生命之书”,破译了人体基因编码的序列,这一切都说明现科学是何等的发达。
但人类对自己的祖先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期留下来的一些遗迹,也仍然有解不开的谜团。
坐落在英国的圆形石林就是其中之一。
圆形石林也叫做巨石阵,位于英国离伦敦大约一百三十公里一个叫做索尔兹伯里的地方。
那里的几十块巨石围成一个大圆圈,其中一些石块足有六米之高。
据估计,圆形石林已经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
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确切知道当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些科学家认为圆形石林是早期英国部落或宗教组织举行仪式的中心。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那里是观察天文的地方,人们很可能在季节变化之际在那里举办活动。
圆形石林是人类早期留下来的神秘遗迹之一。
科学家经过多次详细的考察之后,已经大概估计出它的建造年代和过程。
科学家认为,圆形石林可能最早于四、五千年前开始动工,整个工程前后进行了数百年,才成为同现在状况类似的格局。
据研究人员估计,建造圆形石林总共花了三千万个小时的人工,相当于一万人工作一年。
科学家知道建造圆形石林的石头来自威尔士。
但是没有人知道古代的威尔士人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三百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
很多专家认为,圆形石林建造的时间在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六百年之间,但是到了大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也就是离现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英格兰的早期居民就不在这个地方举行任何活动了。
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圆形石林可能到更晚一些的时期仍然在发挥某种功能。
根据科学验证,在圆形石林内发现的一名男子的骨架是两千多年前留在那里的。
英国公众6月份在圆形石林举行了1984年以来的第一次纪念夏至的活动,圆形石林内的巨石正好同夏至那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一线。
在圆形石林纪念夏至的人大都相信英国古代克尔特人的巫师宗教,他们认为他们举行的活动同当年在圆形石林举行的宗教仪式相似。
甚至有人认为,信奉多神灵的古代克尔特人是圆形石林的建筑师。
最早的克尔特巫师是法官、立法人员和神职人员。
他们在那里举行宗教仪式,解决法律纠纷,并向老百姓发布指令和提供帮助。
但是据认为,这种宗教在一千五百年前就销声匿迹了。
英国政府从大约八十年前开始修复圆形石林。
从那时起,圆形石林已经成为英国最热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有一百万人到那里游览。
最近到那里参观的人当中有一名美国教师。
参观过后,这名教师颇有感慨地说,建造圆形石林的古代人当中一定有很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