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发生中暑或致横纹肌溶解的机制及预防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
165
 创造性,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从表2可看出,改革后该医院职工数、在
编职工人数、编制床位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长比例增加,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生所占增长比例最大。

但是到2013年底,该院编制人数与编制床位数之比仅为0.953,在职职工人数与编制床位数之比为1.238,远低于卫生部“二甲”医院每张病床配备1.3~1.4人的核定编制,说明该院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工作。

3.2医院的医疗服务量改革后,医院的医疗总服务量增加,门急诊人次与住院总人次均同比增长,住院人数的增长率高于门诊的增长率,其重要原因可能与医疗保险政策
的全面推开有关,目前全国的新农合的参合率高达97.48%,住院报销起伏线降低、报销比例提高,使县级公立医院的门诊住院人数增多[2]。

其次改革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
入增大,城市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进行“托管式帮扶”推进了县级医院能力的
快速提升[
3],吸引了患者来就医;第三,由于该医院积极引进不同层次的医疗技术人才,并给予其一定奖励,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导致医疗服务量增加。

3.3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医院收入表4结果显示,该院的门诊次均费用降低,住院次费用略升高。

药品费用明显降低,技术服务收费明显提高,说明国家实行基本药物控制政策,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取消药品加成,药品费用降低,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
4]。

国家调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的医改政策,导致人均技术服务费上涨了28.41%,这也体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该医院改革后,由于政策的原因[
5],其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收入均明显减少,说明该医院的药品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政策给予提高技术服务费收费标准,加上该医院医疗服务量增加,因此医疗总收入增加。

按2012药、技费占比计算,2013年总期望医
疗收入降低1
.26%,但政府通过增加补贴的方式,使医院的医疗收入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提示医疗深化改革,必须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

3.4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表6结果显示,患者对该院的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与2012年相比,2013年该院11项患者满意率调查除“医生的医术”一项外,其他10项均
优于2012年。

满意率提高最多是医生的态度、医院的就诊环境和护士的态度。

其原因
可能与该院自改革以后,逐步树立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一流服务”为首的发展战略,医疗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服务态度改善有关,其次可能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新农合基金补偿结构调整,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关;第三可能还与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有关,但患者对医院的后勤服务、医术的满意度提高不明显,提示后勤服务的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总之,国家推行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政府必须增加对医院投入,以保证县级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1] 赵云.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形势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5):11
-13.[2] 周良荣,肖策群,王湘生等.蓝山、桑植两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额付费方式调查
[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6):60-62.[3] 于春富,牟蔚平.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
究,
2012,5(8):30-33.[4] 杨燕绥,罗桂连.政府主导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J].中国卫生
政策研究,2009,2(2):31-34.[5] 高远远,阳金侠.县级公立医院经济状况运行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
853-855.
探究健康指导应用在社区慢阻肺家庭氧疗
患者的效果观察
李佩娟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南通 2264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165-01
【摘要】 目的:进一步对健康指导应用在社区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市某社区100例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
0例,两组患者差异无(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果:经一系列指导后,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4%,对照组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80%,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社区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通过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健康指导;慢阻肺;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
症反应增强有关[1]。

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使得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等出现炎
症,很多患者经治疗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但患者的肺功能仍旧在恶化,需要长期治疗。

不少患者选择家庭氧疗,利用给予氧气改善人体的生理、生化内环境,促进代谢过程的良性循环,以达到缓解症状、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我市某社区1
00例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旨在能够延缓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市某社区100例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2岁,年龄最小的59岁,平均年
龄(70.36±2.76)岁,病程在2—15年不等,平均病程(8.21±1.75)年,有15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心血管病,其余50例患者为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
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指导,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具体登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等,便于随访,同时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因病情的影响,会表现有焦虑、恐惧,性情也出现易怒、焦躁等症状,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和患者耐心沟通,积极引导患者,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对病情的认识及防治能力,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
情绪,克服对疾病症状的恐惧心理,改善其依从性,以而能够配合治疗[
2]。

其次,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同时用腹部协助呼吸,每天训练7—10次。

此外,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适当进行锻炼,主要锻炼患者的上肢、下肢,使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另外,对患者极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极其家属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较低,所以,需要和患者家属讲解卫生知识,以便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对病情的认识及防治能力。

患者因采用家庭氧疗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述采用氧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对氧气管、湿化瓶、鼻塞、鼻导管等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同时适当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慢阻肺患者的饮食遵循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主,适量的无机盐,除普通谷物、面食外,适当增加含蛋白质的食物,并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1.3判断标准
我院自制相关疾病知识掌握调查表,由患者亲自填写,将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分为掌握、基本掌握和没有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
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掌握率
(含掌握和基本掌握),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用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一系列指导后,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4%,对照组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80%,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n=(例)%]
项目例数掌握基本掌握没有掌握
对照组5024(48)16(32)10(20)观察组
5035(70)
12(24)3(6)

2———
6.39
P———<0.05 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机体存在代谢高、体力消耗大等特点,家庭氧疗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保健方法,患者通过给予长期小流量的家庭氧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气管缺氧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存
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等[3]。

绝大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在家庭氧疗
的过程中,存在着操作错误的现象,如氧气管、湿化瓶、鼻塞、鼻导管等不进行消毒等,部分患者家属认为只有当患者缺氧时才可需要吸氧的错误认识,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

健康指导通过一系列干预,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增强患者极其家属对相关疾病的认识,避免错误操作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健康指导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叫对照组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的。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针对社区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通过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 杨桂芳,孟芬,周莉等.健康指导在社区慢阻肺家庭氧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
理杂志,
2012,18(25):106-106.[2] 顾克敏,罗晶,邱祖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指导[J].哈尔滨医药,2011,31
(06):464-465.[3] 张玉.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评价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
刊),
2012,23(12):151-151,31.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发生中暑或致横
纹肌溶解的机制及预防探讨
魏代鹏 (解放军苏州军分区第三干休所卫生所 江苏苏州 215008)
【中图分类号】R5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165-01
【摘要】 部队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期间中暑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参训率,重症中暑还会危及生命[1]。

虽然该科目训练期间中暑的预防,已经引起
各级重视,但还是屡次发生由于重症中暑致横纹肌溶解而危及生命的事例。

本文从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防的角度,对部队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期间中暑或导致横纹肌溶解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夏季;武装越野;训练;中暑;横纹肌溶解;机制;预防
1、病因及发病机制
部队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所致中暑亦称运动性中暑[6]。

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
下,机体产热迅速增加,散热过少,使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失调所致[1],属于致死性劳力性
热射病。

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包括肌酸激酶增高,甚至肌红蛋白增高,引起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40℃)和神志异常(如昏迷),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两大类。

劳力型热射病,多发生在高温而又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

中暑所致的横纹肌溶解和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主要原因是高热和中暑,后者主要原因是运动。

但是,恶性高热、中暑与
横纹肌溶解可能属于同一系列的综合征,存在一定的关联。

高热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
HS-EIR(ExertionalHeatStrokeExerciseRhabdomyol ysis)是指运动后运动后肌纤维崩解断裂导致肌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肌痛、乏力、肌肉肿胀、深色尿及血中肌细胞内容物(特别是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增高为临床特征。

严重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EIR(ExerciseRhabdomyolysis)多发生于马拉松赛跑、5km武装越野等突然大量剧烈运动的新兵或平素不经常运动的人员。

研究显示3%的新兵在训练第1周可出现血肌红蛋白增高。

EIR发病的因素包括平素锻炼情况、运动前的身体状况、运动的类型及环境、服药情况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遗传性疾病等。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
166
 肌肉发生损伤的机制:1)机械性损伤:肌肉经过长时间剧烈、重复、高强度的机械性收缩,肌纤维过度牵引,导致横纹肌结构受损。

肌肉拉伸的速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2)缺血再灌注损伤:肌肉过度收缩会导致肌肉缺血,当缺血肌肉再灌注时,组织内ATP耗竭,糖原贮存减少,导致肌肉进一步受损。

3)热损伤:肌肉过度收缩可引起肌肉温度升高,在散热困难的高温潮湿环境中更加明显。

高热下,不仅增加能量代谢率和ATP的消耗,而且可以提高降解酶的活力(体温每升高1℃,酶活力提高10%),使肌细胞更易发生损伤,影响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横纹肌溶解、坏死。

并发肾损伤的机制:1)肌红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2)肌红蛋白的直接肾毒性;3)肾脏缺血: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血容量明显减少,由于大量血液供应肌肉,血液需重新分配,肾脏血供减少约50%,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0%~60%。

低血容量或脱水、酸性尿是肌红蛋白尿诱发ARF的重要前提。

2、EHS-EIR的诊断标准1)临床及实验室特征(1)不同程度的肌肉肿胀和肌体无力;(2)黑“茶色”小便提示肌红蛋白尿;(3)部
分患者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量出汗、头痛、恶心、呕吐、高热;(
4)体格检查:可有肌力减低、张力增高,低钙血症可引起肢体麻木、肌肉痛性痉挛、手足抽搐、短暂的全身强直性及阵挛性发作;高血钾可引起心室颤动、心脏骤停而致死亡;(5)肌酸激酶及其他肌酶(转氨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均升高;(6)肌酐、尿素、尿酸升高、高K+、低或高Ca2+、高P3+及代谢性乳酸酸中毒;(7)血小板减少或DIC;(8)部分患者合并急性肾
功能衰竭;(
9)部分可发热、白细胞升高;2)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评估(1)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当肌细胞损伤或死亡时释放入血。

血浆CK>1000U/L提示肌肉损伤,当CK>20000U/L时出现肌红蛋白尿,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损
伤可以诊断为肌肉损伤。

心肌、骨骼肌和脑中均存在C
K,需做同工酶分析,正常人CK-MB/CK<1%,当比值介于1%~3%时,可以提示为骨骼肌受损;(2)血、尿肌红蛋白检测为阳性;(3)酰基肉毒碱(4)尿二羧基酸排泄(5)分子点突变分析(6)长链甘油三酯负荷实验或禁食实验等。

以下指标可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1)在剧烈运动或高强度军事训练当时或之后发病,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或长时间没有运动后的突然运动;2)出现肌痛、乏力和
深色尿,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量出汗,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等全身症状;
3)血清肌酶谱显著升高,特别是CK超过正常值5倍及以上并以CK-MM为主;4)血、尿肌红蛋白升高;5)尿隐血试验阳性,镜检无明显红细胞,沉渣检查可见棕色色素管型;6)血肌
酐、尿素氮、尿酸含量升高及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
7)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横纹肌溶解;8)中枢神经损伤。

3治疗1)一般治疗原则(1)阻止进一步肌肉损害,去除可逆性导致肌肉损害的因素。

(2)补液是治疗EIR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防止EHS-ERF的关键。

维持有效循环血
量,改善肾缺血,增加G
FR.,保持尿量在200~300ml/24h。

一旦发生横纹肌溶解则应尽可能早期输入大量液体,保证血容量及稀释到达肾脏的肌红蛋白。


3)促进肌红蛋白从肾脏排出,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甘露醇可提高肾血流,减少肾缺血;同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自由基对肾脏的损害。

2)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肌肉损伤100g,球蛋白水平超过5~15mg/L时,尿色变成棕色或黑色尿,提示运动
性横纹肌溶解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暑的平均死亡率为10%~15%[3],我国的文献报道病
死率为5.6~33.3%[4]。

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则
病死率可超过40%,即使存活亦有30%以上的患者遗留神经系统等各类后遗症[5]。


队夏季训练发生中暑,严重影响官兵的生命安全,影响部队战斗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

预防由于夏季5km武装越野训练引起中暑至关重要。

1、提高对中暑危害性的认识
中暑分为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轻度中暑患者症状加重即可转为重度中暑,故轻症中暑患者应处置后严密观察,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医疗后送。

重症中暑是指暴露于高热、高湿环境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出现中心体温升高>40℃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而引起
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的一种重症疾病[3]。

重症中暑预后极差,抢救不及时或治疗
措施不得当均可发生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应引起广大官兵和基层组训单位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2、做好中暑的预防
①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
严格遵守科学训练。

热习服训练也必须根据参训官兵的不同体能基础和耐热能力,做出运动量由轻到重、热负荷由弱到强的合理训练计划
安排[1];②适宜负荷训练,也应考虑个体差异。

坚持“达标即合格”的考核标准[1],不宜过分追求速度,以免发生体力过度透支,失去持续作战的能力;③科学施训,避开一日的烈日高温时段。

及时、灵活地调整近日该科目的训练计划,必要时暂停训练,切不可机械的执行制定的月、周计划训练;④以人为本,做好训练保障。

使官兵了解熟悉中暑的早期症状、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

饮水切忌暴饮,应适量、多次、适当含盐。

应科学安排
膳食,保证营养需求[1]。

4、及时发现中暑征兆,有效急救处理
①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

施训指挥员发现中暑先兆,应立即终止运动,在现场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可避免发展为中暑。

②迅疾果断,科学施救。

首先脱离高温环境,
放置阴凉通风处,敞开患者衣服,采取快速物理降温;在中暑发生2
4h内将中心体温降至38.5℃以下是治疗的关键[1]。

③对症处理。

重症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静脉滴注地
塞米松5~10mg、监测生命指征;持续高热者可给予氯丙嗪25~50mg静脉滴注;抽搐者
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ml缓慢静脉注射等[1];④医疗后送。

“轻症留治,重症后送”的中暑救治方式[
2];对重症中暑“宁可过度后送,也不迟疑延误”,边积极救治边迅速医疗后送,也不要采用逐级后送模式[1],而是迅速就近送至驻
军医院或医疗技术等级较高的医院救治。

参考文献[1] 于晓华,郭建斌,卜爱文.夏季5武装越野训练预防中暑的几个关键环节[J].东南
国防医药,
2014,(1):102-104[2] 苏磊,郭振辉,钱洪津重症中暑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
志,
2006,31(9):909-910[3] BouchamaA,KnochelJP.Heatstroke[J]NEnglJMed,2002,346(25):1978-1988[4] 于晓华,周仲贤濒海军事训练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3-232[5] 于晓华,史新中.当前部队军事训练伤病防治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东南国防
医药,
2012,14(5):472-474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
高 奇 顾昭明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1)
【中图分类号】R478.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166-01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分析其成因。

方法考试焦虑诊断(TAT)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8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中学生考试焦
虑与学生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普通高中生当中处于镇定状态的学生为5
7人,占20%;轻度焦虑状态有181人,占63.5%;中度焦虑状态有30人,占10.5%;重度焦虑有17人,占0.6%。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拒绝型、过分保护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考试焦虑呈正相关,情感温暖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考试焦虑呈负相关。

结论普
通高中生考试焦虑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度焦虑以上的学生占1
1.1%。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考试焦虑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考试焦虑;原因分析;建议 考试焦虑是目前我国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和相对严重的心理问题。

过重的学习负担,来自家长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对学习成绩过高的期望,再加上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倘若学生又把高考看成自己成才的唯一出路,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症状。

焦虑过度会使学生感到沮丧、痛苦、失望、内疚、闭锁,而焦虑不足则会使学生不思进取、萎靡、消沉、灰心丧气,从而造成学习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会给学生、父母和老师带来很多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考试当中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头脑的兴奋性、思维的敏捷性等等,对考试成绩的一定的促进作用;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心烦意乱、
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对考试成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家庭教养方式在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有一定的影响。

本课题结合前人调查研究,对考试焦虑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临汾市城区某普通高中为调查对象,分层随机抽取300人进行研究。

每个年级抽取100人,男女各50个,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5分。

其中男
生138人,女生147人。

高一95人,高二98人,高三92人。

1.2方法①考试焦虑诊断(TAT)问卷:该问卷有五个量表,分别是考试进行时焦虑、伴随生理反应的焦虑、对考试的厌恶和批评、考试的焦虑、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和生气,共33题,最高99分。

得分在0--24分则无焦虑,25-49即为轻度焦虑,50-74
为中度焦虑,75以即可判定为重度焦虑。

[2]②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
是1980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由我国岳冬梅等于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

EMBU包含11个因子,其中有关父亲的6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惩罚、严厉,Ⅲ过分干涉,
Ⅳ偏爱被试,Ⅴ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

有关母亲的5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
理解,Ⅱ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Ⅴ偏爱被试。

(建议: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育方式评测,可从父亲教养方式中抽取5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共包含52个条目;从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4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过度探护、拒绝否认,共包含53个
条目。

[3]1.3统计分析采用本文采用SPSSIO.OFORWINDOWS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2.1普通高中生考试焦虑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285人中,处于镇定状态的学生为57人,占20%;轻度焦虑状态有181人,占63.5%;中度焦虑状态有30人,占10.5%;重度焦虑有17人,占0.6%。

2.1.1普通高中生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家庭教育类型中,拒绝型占22.1%,63人;情感温暖型占34%,97人;过分保护型占21.4%,61人;溺爱型占22.
4%,64人。

2.1.2普通高中生不同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通过软件分析发现,在拒绝型家庭当中,处于镇定状态的学生有12人,处于轻度焦虑的有38人,处于中度焦虑的有5人,处于重度焦虑的有8人;情感温暖型家庭中,处于
镇定状态的学生有2
2人,处于轻度焦虑的学生有64人,处于中度焦虑的学生有11人,处于重度焦虑的学生0人;
过分保护型家庭中,处于镇定状态的学生有11人,处于轻度焦虑的学生有40人,处于中度焦虑的学生有10人,处于重度焦虑的学生有0人;溺爱型家庭中,处于镇定状态的学生有12人,处于轻度焦虑的学生有39人,处于中度焦虑的学
生有4人,
处于重度焦虑的学生有9人。

从中可以看出,情感温暖型家庭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家庭。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拒绝型、过分保护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考试焦虑呈正相关,情感温暖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考试焦虑呈负相关。

表1
 不同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程度焦虑程度镇定轻度中度重度
教拒绝0.25430.25430.51530.6026养情感温暖0.43570.5336-0.6136-0.6741方过分保护0.34680.35620.43340.5865式
溺爱0.21470.42460.54240.5369P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普通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
轻度、镇定、中度和重度,该研究结果与刘兆伟[4]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对于大多数人
来说,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高中生更多的体验到考试焦虑,本研究中有11.1%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及以上。

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考试焦虑有一定影响。

从某方面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高中生的各项心理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拒绝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迫于家长的权威式压力,被迫接受来自家长的认知观点,人生信条,在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往往会受到很多责备,生活在“别人家小孩”的阴影之下,使孩子将自己的性格压抑起来,遇事的时候唯唯诺诺,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更容易缺乏耐心和毅力,往往造成考试焦虑。

参考文献[1] 孙新卫.高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及成因分析.研究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23[2]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3] 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
~129[4] 李连英.普通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李英,张
春霞.正确认识中学生的考试焦虑[J].工作研究,2011(3):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