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课时原电池工作原理.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实验装置图如图: Pt 2Ag++2e-―→2Ag Cu Cu―→Cu2++2e- (2)①Cu Ag AgNO3 ②将两个隔离 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 导 ③Cu Ag
2.一个原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电池 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可能是(双选)( )
(2)题目条件可以构成原电池,其中Cu为原电池负极,石墨 为原电池的正极。
(3)反应Cu+2H+===Cu2++H2↑可通过电解池来实现,Cu 作电解池阳极,石墨或其他电极作电解池阴极,选用盐酸作电 解质溶液。
答案: (1)构成原电池,负极铝加快腐蚀 (2)能 Cu―→Cu2++2e- 2Fe3++2e-―→2Fe2+ (3)见下图所示
答案: C
1.剪约6 cm长、2 cm宽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 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 电流表的两接线柱相连,电流表指针调在中间位置。取两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硫酸,在另一只 烧杯中注入4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已 知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子流向一致):
(3)若Cu+2H+===Cu2++H2↑能发生,请在上边框图 内画出实现该反应的装置图(运用题目所给材料和药品)。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原电池原理,只要有两种活泼性不 同的电极相连,另有电解质溶液且构成闭合回路就可构成原电 池。
(1)中铜导线和铝导线连在一起在潮湿空气中就构成了原电 池,导致铝导线被腐蚀。
电子经导线由 流负向极 正极
二、原电池
1.定义:将转化化学为能的装置。 电能
2.构成条件
(1)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和非金属作电极,一
般较活泼金属作,负较极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作。
正极
(2)两电极必须同时浸在中。电解质溶液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或盐桥)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电流产生时需具备此 条件)。
答案: CD
1.(2010·余姚高二质检)以下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水果中有电解质溶液,如果酸等。②④符合原电 池的构成条件。
答案: C
2.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解析: 从图中看出装置是原电池,Zn较活泼,发生失电 子的氧化反应,是负极,电子由Zn流向Cu,溶液中的H+在铜 片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答案: D
解析: 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一般为放热的、可以自 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不能,因为A为复分解反应,是 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
2.将铜和锌用导线连接插入到盐酸中,关于该装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锌是负极,铜的表面有气泡 B.电子从铜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C.溶液中Cl-向铜极移动 D.溶液)已知:直流电池、导线 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 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2(SO4)3溶液、盐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 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 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_______,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还可设计成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的原电池装置,如 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Y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 溶液Z是________。 ②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3.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是 否偏转
电极表面变化情况

偏转
锌片质量减,少铜片质量
增加

偏转
锌片质量,减铜少片质量
增加
4.实验分析及电极反应
得失电 子
电极名 称
电极反 应
反应类 型
Zn极 失电子
负极 Zn―→Zn2+ +2e- 氧化反应
Cu极 溶液中Cu2+ 得电子
电子流动
正极
Cu2++2e- ―→Cu 还原反应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开放探究] (1)构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有何特点? (2)如何用反应2Fe3++Fe===3Fe2+设计原电池? 提示: (1)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是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生的反应必定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的焓 变小于零。
(2)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H2SO4(aq)+BaCl2(aq)===2HCl(aq)+BaSO4(s) ΔH<0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0 D . 3Cu(s) + 8HNO3(aq)===3Cu(NO3)2(aq) + 2NO(g) + 4H2O(l) ΔH<0
答案: (1)铝 (2)铜 正
二、原电池的设计 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例,设计一个原电池。 1.确定电极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u―→Cu2++2e- 正极:2Fe3++2e-―→2Fe2+
3.某原电池,将两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 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现Y电极质量增加,则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
A.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 C.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D.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
解析: 将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 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 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而被还原, 若使Y极质量增加,四个选项中,只有A正确;X是负极;Y是 正极,电解质是CuSO4溶液。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和设计,解题时应明确设计思路, 理解带盐桥的原电池的组成原理。根据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设 计原电池的思路是: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即氧化 反应和还原反应):Cu―→Cu2++2e-,2Ag++2e-―→2Ag; 然后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 该用Cu作材料,正极要保证Ag+得到负极失去的电子,一般用 不能还原Ag+的材料如Pt或碳棒等,电解质溶液只能用含Ag+的 电解质溶液如AgNO3溶液。在带盐桥的原电池组成半电池时, 注意电极材料与溶液中的离子一般要相对应,如Cu2+/Cu或Ag+ /Ag。
由M棒变粗知M棒表面析出金属,发生还原反应,应为原 电池的正极;同理由N棒变细知N棒为负极。再根据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知,金属活性N>M,故A、D项不符合题意。B项的正极 反应为:2H++2e-―→H2↑,不符合题意。C项:负极反应为 Zn―→Zn2++2e-,正极反应为2Ag++2e-―→2Ag,符合题意。
(1) 两 电 极 同 时 插 入 稀 硫 酸 中 , 电 流 表 指 针 偏 向 连 接 ________(填“铝”或“铜”)的接线柱。
(2) 两 电 极 同 时 插 入 浓 硝 酸 时 , 电 流 表 指 针 偏 向 连 接 ________(填“铝”或“铜”)的接线柱,此时铝是________(填 “正”或“负”)极。
正极
A
Zn
B
Cu
C
Cu
D
Fe
负极 Cu Zn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CuSO4
解析: 原电池总反应:Zn+Cu2+===Zn2++Cu,可得出 其负极反应:Zn―→Zn2++2e-(氧化反应),正极反应:Cu2+ +2e-―→Cu(还原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原电池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正极,因此负极材料只能是Zn。 正极为Cu2+得电子还原成铜,电解质应为可溶性铜盐,正极材 料为活泼性比Zn弱的Cu、Fe(或C、Pt)等。
(2011·宁波高二质检)如图所示装置中, 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 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 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N
P
A


稀硫酸溶液
B


稀盐酸
C


AgNO3溶液
D


Fe(NO3)3溶液
思路点拨: 由M、N棒的变化 ―确―定→ M、N的电极名
称→逐项验证。
答案: ④⑥⑦
一、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 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 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 向的极是负极。
答案: A
4.(2011·马鞍山高二质检)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 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1 g H2 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
A.①和③B.①和④ C.②和③D.②和④
解析: 锌片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Zn2++2e-,所 以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锌片溶解了32.5 g;铜片做正极, 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 时,铜片上析出氢气0.5 mol (1g)。
解析: B项锌失去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 与电子流向相反,B错;原电池中阴离子流向负极,C错;H+在 正极得电子生成H2,所以溶液中H+浓度降低,pH增大。
答案: A
3.在下图中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解析: 构成原电池要有四个基本条件。a.电解质溶液;b. 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相对较活泼,另一个相对较不活泼。两个 电极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c.能自发 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闭合回路。④⑥⑦符合条件。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是否被溶解判断:被溶解的电极为负极,增重 或有气泡产生的电极为正极。
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 的性质有关。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 铝为正极;而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为 负极,镁为正极。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会设计原电池。
一、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1.装置
2.盐桥 (1)成分:KCl饱和溶液。 (2) 离 子 移 动 方 向 : Cl -Zn移SO向4 溶 液 ; K + 移 向 溶液C。uSO4 (3)作用 ①使两个半电池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②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2.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做负 极;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作惰性电极(如 Pt、碳棒)做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比负极材料不活泼。 本例中可用铜棒做负极,用铂丝或碳棒做正极。 3.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如本例中可用FeCl3 溶液做电解液。
4.构成闭合回路,画出示意图。 (合理即可)
依 据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2Ag + (aq) + Cu(s)===Cu2 + (aq) + 2Ag(s),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原电池。
(1)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