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为企业增值
1、增值:增值是实现等价的财务节约或收益,但不仅限于单位价格的变动
2、价值链原理:
1)支持活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2)采购为公司运营增值的各种机会
A:进货物流;(原材料、货品的购置成本、运输成本、理货成本)
B:运营;(运营成本、制造成本、加工成本)
C:出货物流;(成品包装分拣、将成品运送至客户处)
D:市场和销售:(产品开发工作、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工作)
E:服务:(服务成本、安装、维修)
3、增值的方法(机会):降低成本来提高绩效,采购节约为公司增值的贡献
1)消除或改变最终用户和用户指定的原始需求,选择替代品
2)改变产品、服务规格或标准
3)用符合规格和标准的低成本产品替代。
V=F/C (价值=功能/成本)
4)延长付款期限,方便资金周转和流通
5)延长保固期限,减少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6)使用寄销库存,减少采购成本
A:JIT(准时制)降低库存量
B: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将库存整合给供应商管理
C:零售行业,通过寄销库存,将库存整合在零售商处,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量
7)提高运营绩效
A: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
B:采购工作数量(效率):一段时间的下单数量;承担物品/服务的数量;处理咨询的数量
C:采购人员工作价值(效力):订单资金价值;交易成本;与预算相比实现的节约
8)降低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
A:通过谈判降低采购价格,并改善采购合同的条款
B:客观上数量的减少――降价、折扣
C:主观的改善或价值――延长保修、提高服务
D:减少采购的交易成本——采购卡结算、系统处理订单,节省时间
4、绩效增值的目标:
1)相的产品或服务,取得更低的价格
2)相同的价格,取得更高的货物或服务质量
3)既降低成本,又提高货物或服务质量,终极目标
5、测量采购人员--效率的指标(强调采购过程):
1)采购过程的实际成本;2)每张采购订单的成本;3)购置成本
4)实现的节约;5)获得的增值
6、测量采购人员--效力的指标(强调采购结果)
1)客户服务水平;2)质量水平;3)货物/服务的准时交付;4)关系的改进;
7、TCA&TCO的概念
1)TCA:总购置成本
2)TCO:总生命周期成本=采购价格+获取成本+运作成本+处置成本
8、采购成本(购置成本,交易成本)
1)采购人员及采购团队的工资
2)办公室及支持成本;(可以降低人均办公成本、通过信息系统降低交易成本)
3)信息系统的成本
4)人力资源因素:采购人员个人能力与专业能力(技巧、知识、经验、资格、态度)
第三章:绩效测量的类型
1、绩效测量的6点属性:制定KPI应遵循的6点属性
1)可靠的;2)有意义;3)有针对性;4)公平与平衡;5)能够变化和改进;6)对目标进行管理
2、设定目标的SMART标准
1)specific(具体的);2)measurable(可测量的);3)achievable(可完成的);4)relevant(相关的);5)timed 3、采购组织形式注:案例中有2个以上运作地点的,可以考虑整合中央采购,实现规模效应
1)中央采购;2)分散采购---完全授权给运作部门采购;3)总部领导的行动网络
第五章:库存管理
1、仓储和库存绩效指标:
A:采购成本
B:库存周转率
C:平均库存价值
D:库存的损失(贬值、淘汰)
2)效率(运作的关键指标)
A:要保存多少库存
B:库存方式和管理方法
C:帕累托分析(80/20法则)或ABC分析法
3)效力(库存交付服务)
A:库存损坏或淘汰比较
B: 员工分拣或处理率
C: 维修的比率
第六章: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
1、IT/IS演变的五个步骤:
1)运作:基本信息、分离的独立系统
2)巩固:跨职能部门沟通、仍存在一些部门利益
3)整合:整合整个企业信息、了解各种改进机会
4)优化:增加供应商管理、不断改进
5)创新:ERP文化
6、供应链数据库输出信息:
输入:1)物料管理MRP;2)客户订单
输出:1)采购订单和合同;2)供应商绩效数据
第七章:为什么要评估供应商
1、供应商的绩效和商业业绩,供应商绩效影响整个采购组织的绩效。
对组织业绩影响的的5个合适,供应商5R:
1)合适的价格:价格影响组织的利润
2)合适的质量: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品牌建立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3)合适的数量:减少库存的关键目标。
直接提高效力和降低成本
4)合适的地点:将货物运至正确的地点
5)合适的时间:准时交货,配合库存管理
2、采购职能管理中供应商绩效的测量。
1)采购是否对组织重要(采购组织在评估采购时,在系统方面投入精力需考虑的5个因素):
1、订单的重要性
2、订单的价值
3、继续检查和更新测量方法可用的时间和资源
4、采购时一次性的还是长期的需求
5、供应商控制能力之外的因素
3、供应商绩效测量指标:
1)供应商绩效:基本测量指标
1、交货质量:规定条件规定时间接收到的货物的比例
2、质量:产品的质量缺陷或者是退货率;测量服务失败的纪录
3、服务:可接受的领域来测量,如售后服务,事故的反应速度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4、价格和成本:产品如何定价的?能够提供成本细目的信息吗?
2)供应商绩效:高级测量指标
1、整体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供应商的绩效,把其他供应商当作标杆
2、财务的稳定
3、贡献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4、绩效测量和质量管理
1)质量在供应商绩效考核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性,采购测量供应商质量方面的因素有以下:
A:供应商的测试能力和设备
B:供应商的生产人员培训和技能
C:供应商的机械设备
D:供应商的技术投资
E:供应商的生产或流程的管理方法
F:供应商的组织和管理质量系统
G:供应商的质量认证
H:供应商的一般管理结构和整体的质量感觉
5、供应商喜好和动机,供应商如何看待与采购方的关系
第8章:供应商测量流程的步骤
1、供应商测量的层次
1)授于前:
A:基本的供应商选择:缩小供应商选择范围
B:供应商分类:首选择供应商/被认可的供应商
C:高级供应商选择:关键物料/高价格/高风险的物料
2)授于后:
A:基本的供应商等级评定
B:高级供应商等级评定
C:供应商开发
D:伙伴供应商
2、供应商测量步骤:
1)授于前:
A:计划和准备;B:行动和个体评估;C:评估和报告结果;D:推荐与反馈
2)授于后:
A:计划;B:介绍(背景、计划);C:行动、监控和反馈;D:业务流程再造;E:行动、监控和反馈;F:关闭系统
3、绩效评审时间表(授于后):
1)阶段-1:每天或每周
A:低水平的联系和例行评价
B:常规的数据交换
C:电子或书面的沟通
2)阶段-2:每月
A:总结阶段-1的数据
B:传递关于变革和改进(终止低劣的供应商)的意见
C:与关键经理及员工会议
3)阶段-3:每季
A:对变革的意见进行审查
B:供应商终止的关键决策
4)阶段-4:每年
A:高级别的审查
B:关键经理和高级管理者会议
5)特殊情况和紧张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召开特别的会议
4、供应商测量,出席评审会议的人员
1)采购部门;2)内部客户;3)信息技术或数据支持;4)财务;5)特别支持;6)供应商职员
第10章:绩效测量
1、测量供应商绩效的一般方法
1)以统计为基础
A:简单评定(品质、交期、价格、服务);B:复杂评定;C:加权评定;D:成本率评定(如:品质问题引起的损失)2)以感知为基础:A:7Cs法;B:类别评定(品质、交期、价格、服务、发票、解决问题等大类别)
3)以研究为基础:A:财务分析;B:历史绩效;C:企业声益
4)标准和认证:ISO9001
2、供应商等级评定(简单评定的方式)
1)品质;2)交期;3)价格;4)服务
3、供应商绩效测量的7Cs法
1)资格:供应商关键人员的能力
2)能力:供应商在智力、物资、财务资源方面的能力
3)承诺:过程控制、质量方面的统计等
4)控制:管制流程、信息系统
5)现金:过去5年的现金资源和财务稳定性
6)成本:总购置成本TCA
7)一致性:供应商如何证明其有高标准的交付能力
4、加权评定:给一个要素给比其他要素更高的优先权
1)缺点
A:数据不准确;B:权重不正确;C:个人观点的偏差
5、第三方参与和测试程序:测试工作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来承担
1)缺点
A:成本高
B:第三方人员离职等更换,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C:需要对第三方人员的服务进行监督
6、审计和审计追踪计划
1)传统财务审计:有没遵循政策和程序、费用和花销
2)过程审计:确保系统和过程正常工作
3)现金价值审计:有没现金节省
4)查账索引:记录
第11章:沟通
1、战略层、战术层、运营层的沟通和商业关系
1)董事层(战略层):A:长期关系发展和绩效概览;B:关心关系的好坏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经理层(战术层):中期计划沟通
3)部门主管层(运作层):短期计划沟通
2、良好关系的特点:
1)关系越早建立越好,还要不停地检查,积极管理
2)关系是灵活开放的,同时要保证一定业务和专业活动
3)良好的程序能够帮助建立一种平衡关系
4)敌对关系一般都会养生负面效应
3、争端和冲突
1)争端:发生在双方某个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
通常是技术和合同的问题
2)冲突:冲突是发生在个人与组织之间。
通常是个性与文化。
争端得不到解决也可能升级为冲突
3)解决争端的方法:
A:公司正常程序(双方协商);B:内部升级(高级经理层或董事会);C:调解;D:仲裁;E:诉讼
3、沟通的类型:
1)高层计划:战略规则;公司计划;采购计划
2)运营层计划:市场预测;客户需求;采购目标
3)业务运营统计:品质;交期;价格;服务
4、沟通方法
1)通信;2)会议;3)拜访;4)电子邮件
第15章:为何要测量采购人员绩效
1、绩效管理和采购人员(绩效测量对采购人员的好处):
1)提高技能和知识;2)更好的为组织作贡献;3)更好的了解整体目标和经营战略;4)受到激励,提高积极性2、绩效管理和组织(绩效测量对组织的好处):
1)提高员工绩效;2)沟通更加顺畅;3)获取信息;4)程序或法律的要求
3、绩效测量的频率
1)持续的;2)周期测量(每月、每季);3)年度测量
4、人员绩效测量可能出现的问题
1)人员绩效测量成为摆设,没有认真执行
2)压力过大常常被错过,管理人员和员工日程过多,容易错过
3)缺乏保密性
4)缺乏良好的信息
5)管理者没注意倾听员工的陈述
第17章:绩效评价的技术
1、绩效考试的种类:1)正式考评;2)非正式考评;3)结构化考评
2、定量与定性评价法的特征:
1)定量的方法:
A:以数字和价值为基础
B:客观性和可测性
C:容易转换为具体的指标
D:多数以任务为导向
2)定性的方法
A:以质量和服务为基础
B:主观性和不易测量
C:难于转换为具体的指标
D:用来测量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3、考评面谈的三个阶段
1)面谈前:
A:为面谈作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B:与企业的规划流程保持联系,确认新的工作目标
C:审视现有的各种目标
D:回顾去年的面谈记录
E:预定面谈地点,进行预约
2)面谈中:
A:一定要在仅有两个人情况下保密进行
B:气氛应当随便些
C:管理人员应当给予员工充分的说明时间
D: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并进行确认
E:形成一系列目标和绩效指标
3)面谈后:
A:详细填写面谈记录,并加以确认
B:协商不一致的内容必须加以确认
C:决议要转化为实际行动
D:对考察期内的员工绩效给予明确意见
E:面谈双方对企业其他工作反馈意见
4、自我评价:是员工个人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评价
1)自我评价能够为更为庞大人考评过程提供信息
2)自我评价应严格实施
3)自我评价对于培训和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4)一般都会采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
5)很难避免个人认识上的偏差
第19章:信息和个人绩效管理
1、绩效测量过程中有效数据的特性:
1)相关性:数据应与测量指标尽可能的密切相关
2)合适的标准:应选择与员工的职位级别相适应的标准
3)精确性:数据准确,从正确渠道获得
4)时效性:尽可能采用最新数据,采用在要求的时间有效的数据
5)公平性:所有主观数据都应仔细核对
6)适用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确认适用性
2、测量和指标范围
1)基本的业务活动(基层采购人员)
A:需求处理;B:投诉次数;C:催交活动;D:发票查询次数;E:服务质量的服务效率
2)部门或内部绩效(部门绩效)
A:人员成本的减少;B:员工评估和发展;C:每个员工承担的任务数;D:人员和福利计划;E:人员招聘的目标3)操作业绩(个人)
A:成本节约;B:存货减少;C:质量或服务的改进;D:委托采购量;E:采购卡的使用
4)战略绩效(部门或公司的战略)
A:新供应商搜寻战略;B:产品和原料的改进;C:对公司的业绩贡献;D:制造或购买的战略;E:供应商关系和开发3、绩效测量所使用的数据来源
1)企业系统:A:ERP;B:MRP;C:财务系统;D:人力资源系统
2)部门内部管理系统
3)个人管理系统
4)内部客户提供的信息
5)供应商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