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卤素及其化合物讲义(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卤素及其化合物
【学问归纳】
一、氯气的理化性质与制备方法
1.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 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2.氯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 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 +Cl 2 ===点燃 2NaCl 2Fe +3Cl 2 ===点燃
2FeCl 3
Cu +Cl 2 ===点燃CuCl 2 Cl 2+H 2 ===点燃
2HCl
Cl 2+H 2O=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 2 ↑ Cl 2+2NaOH == NaCl +NaClO +H 2O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3.氯离子的检验
离子Cl -
,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HCl +AgNO 3 == AgCl ↓+HNO 3 NaCl +AgNO 3 == AgCl ↓+NaNO 3
Na 2CO 3+2AgNO 3 ==Ag 2CO 3 ↓+2NaNO 3 Ag 2CO 3+2HNO 3 == 2AgNO 3+CO 2 ↑+H 2O Cl -+Ag +
== AgCl ↓
4.Cl 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 2+H 2O == HCl +HClO 2HClO ===光照
2HCl +O 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 酸HClO 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
次氯酸有弱酸性, 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其有效成分NaClO 比HClO 稳 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 、Ge 、Ti 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5.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比较
6.试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 2+4HCl (浓) ===△
MnCl 2+2H 2O +Cl 2 说明:
发生装置:
收集:
尾气处理:
二、卤化物的性质
(1)非金属元素与氯气燃烧
(2)金属元素与氯气燃烧
2.氯水的成分
3.漂白粉的成分
4. 溴、碘及其化合物
典型例题
1.下列试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解析: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Cl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答案:C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试验现象和结论肯定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逝,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解析:A: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Cl2不能,有色布条褪色不能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加入盐酸酸化,引入了Cl-,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黄绿色消逝,只能说明Cl2被消耗,不能说明有HClO分子的存在。
答案:B
3.下列关于试验室用MnO2制取Cl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共热
B.缓慢加热反应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
D.多余氯气常用较浓的碱液吸取
解析: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故必需缓慢加热以削减HCl的挥发;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Cl2极易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故应用较浓的碱液吸取多余的Cl2。
答案:C
4.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挨次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将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取;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
解析:确定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挨次要留意:①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②装药品的挨次是先加固体,后加液体;③对于有毒的气体,肯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D
5.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试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气体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试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l) 黄绿色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解Cl2对溴置换碘试验的干扰
6.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觉用KClO3和浓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备氯气。
为此该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试验室中制取Cl2并探究其相关性质:
(1)装置A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这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需要在装置A、B之间添加装置E,装置E中所盛装的试剂为
__________。
为了探究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氯气还是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需要在整套装置中添加装置E,其中加入浓硫酸,装置E在整套装置中的添加位置为________(填序号)。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之后
(4)取下集气瓶B,将铁丝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到集气瓶B中,可以观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检验该反应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水b.蒸馏水和铁粉
c.氢氧化钠溶液d.KSCN溶液
(5)另外一个化学学习小组就环境爱护方面指出了上述装置的缺陷,并给出了改进措施,
该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改长颈漏斗为分液漏斗
(2)KClO3+6HCl =" KCl" +3Cl2↑+ 3H2O
(3)饱和食盐水;b
(4)集气瓶内及瓶口有棕黄色烟产生;bcd
(5)在装置D后增加一个盛装浓碱液的装置,使碱液吸取逸出的氯气尾气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物质
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斗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解析:在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液氯可以用钢瓶储运,所以A是正确的。
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以B选项不正确。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由于氯气气体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害,可以用于制造毒气弹应用于战斗中。
答案:B
2.有关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洁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
解析:漂白粉是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得的混合物,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其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以上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
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盐酸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
D.盐酸和氯水都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析:A项,液氯中不含有Cl-;B项,Cl2和液氯均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项,盐酸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C
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接受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潮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解析:检验氯气接受潮湿的KI-淀粉试纸,而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检验氯气。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氢和氯气反应的现象相同。
答案:D
5.[双选题]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色布条渐渐褪色。
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 A.浓硫酸B.NaOH溶液
C.H2O D.饱和氯化钠溶液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装置的特点及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或潮湿的Cl2)。
依据打开B阀后,C 处的红色布条渐渐褪色,说明A处通入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关闭B阀时通过了D瓶,看不到C试管中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吸取了Cl2或吸取了Cl2中的水蒸气。
答案:AB
6.下列试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觉呈血红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7.将20 mL 10 mol·L-1的浓盐酸缓慢滴入足量的 MnO2固体上加热,若不考虑 HCl 的挥发,则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
A.小于0.1 mol B.等于0.1 mol
C.大于0.1 mol 而小于0.2 mol D.等于0.2 mol
6、B 7、 A
8.下列关于试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烟
9.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AlCl3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易升华,应当密封保存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深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酒精与水互溶,所以不能用酒精把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D.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将NH4Cl与碘的混合物分别
8、D 9、D 10、D
11.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列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请回答: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反应的框图中看到:反应①A+B→D(固体),反应④F+B→D溶液,可知:F是化合物,A是变价金属,且A在F中呈低价。
又从气体颜色中可推断B是Cl2。
由此可推出A是Fe,D为FeCl3,F为FeCl2。
从反应③A+E→F+C可知,E为HCl,C为H2。
答案:(1)Fe Cl2H2(2)2Fe+3Cl2===2FeCl3
(3)2HCl+Fe===FeCl2+H2↑(4)2Fe2++Cl2===2Fe3++2Cl-
12.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图示装置制备Cl2,制得的Cl2通过浓H2SO4(甲中),浓H2SO4干燥Cl2;Cl2与干红布条不反应(乙中);Cl2与H2O生成HClO,HClO起漂白作用(丙中);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CCl4萃取I2,溶液分层(丁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戊中);进行尾气吸取(己中),利用针头连接后,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下。
答案:(1)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潮湿的红布条褪色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分液
(2)p1=p2有利于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当流下
(3)MnO2+4H++2Cl-=====
△
Mn2++Cl2↑+2H2O
提升训练
1、下列关于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生成蓝色的CuCl2
C.氯气不能与非金属反应
D.氯气有毒
2、2009年委内瑞拉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死亡。
作为消防干警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准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照实报告事故有关状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潮湿)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准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
3、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的是()
A.NaOH B.Na2SO3C.FeBr2D.FeSO4
4、将布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内,经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看到现象是()
A.气体黄绿色变浅,瓶内水面无变化
B.气体黄绿色不变,瓶内水面无变化
C.气体黄绿色变浅,瓶内水面先上升而后又渐渐下降
D.气体黄绿色不变,瓶内水面先上升而后又渐渐下降
5、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取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若在棉花球外侧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据其颜色变化推断氯气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取
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氯气和水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大
7、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易失效的主要缘由是( )
A.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B.Ca(ClO)2易吸取水分而潮解
C.Ca(ClO)2跟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
D.Ca(ClO)2跟空气中的CO2反应8、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长期放置后颜色会渐渐褪色为无色
B.长期放置的氯水也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长期放置的氯水中含有的H+多于新制氯水
D.新制氯水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H+
9、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0、某同学做如下试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马上变蓝;其次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渐渐消逝。
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试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O->I2>SO42-
B.淀粉KI溶液变蓝是由于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C.蓝色消逝的缘由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11、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并能与水发生反应:IBr+H2O=HBr+HIO。
下列有关溴化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IBr、Br2、I2具有相像的化学性质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性强于I2的,但弱于Br2的
C.在溴化碘与水的反应中,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溴化碘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可生成两种盐
12.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验开头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布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
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
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
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E处,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B.无明显的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逝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动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下列试验过程填空:
(1)a、b、c、d处应填的相应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答案:1、D 2、B 3、C 4、C 5、B
6、B 7、C 8、B 9、A
10、C 11、C12、(1)4HCl+MnO2MnCl2+2H2O+Cl2↑(2)2Cl2+2H2O(气)+C4HCl↑+CO2↑吸取Cl2中的HCl气体,供应D处所需水蒸气
(3)生成的HCl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l2与H2O作用产生的HCl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逝(4)B
(5)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l2
13、(1)a.黄色;b.橙红;c.蓝;d.蓝
2)① 2FeBr2+3Cl2=2FeCl3+2Br2② 2FeCl3+2KI=2FeCl2+I2+2KCl ③
Br2+2KI=2KBr+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