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师》营养与肥胖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遗传因素是肥胖的易发因素, 肥胖是多基因遗传、多后天因素的疾病。
内在因素----瘦素
※瘦素 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 有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瘦素对机体 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瘦素作用: 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摄食中枢,产生饱食感而抑制 摄食行为; 另一方面广泛作用于肝、肾、脑、脂肪组织等瘦素 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 在肥胖人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 乏和瘦素抵抗。
※ 对成人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进行分类 不受性别影响,并且简便、实用。 但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等,BMI 不能准确反映超重和肥胖的程度。
(二)腰围(WC)
※ 用来测定腹部脂肪的分布。 ※ WHO建议肥胖标准:
男性>94cm 女性>80cm
※ 测量方法:
双脚分开25~30cm, 取髂前上嵴和第十二肋下缘连线的中点, 水平位绕腹一周,皮尺应紧贴软组织,不压迫, 测量值精确到0.1cm。 腰围与身高无关,但与BMI和腰臀比紧密相关. 是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的一个近似指标。
(四)糖尿病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危险呈正相关。 对30~55岁的妇女观察研究了14年,结果
发现,肥胖妇女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妇 女的40多倍。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随BMI增 加而增加,随体重减轻而下降。
(五)胆囊疾病
肥胖病是胆石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肥胖发生胆石症的危险是非肥者3~4倍,而腹
部脂肪过多者发生胆石症的危险则更大。发生胆 石症的相对危险随BMI增加而增加。
胖的机会和程度高。 晚上进食, 即“夜食综合征”。夜间副交感兴
奋性增强,食物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而储存起来
饮食因素----其他因素
(1)妊娠期营养因素 (2)人工喂养及其辅食添加
(1)妊娠期营养因素
对胎儿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出生体重的影响,
肥胖母亲与子女肥胖的关系。
有报道表明:
母亲妊娠营养较差
高渗奶方则不但可诱发渴感增加水的摄入, 而且还会造成儿童在发育早期便养成进食高 渗饮食的习惯。
三、脂肪、CHO与肥胖的关系
脂肪与肥胖 蔗糖与肥胖
(一)脂肪与肥胖
膳食脂肪与肥胖关系密切。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其国 民膳食中脂肪占总能量的产热百分比的增加, 其国民的体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
在饥饿时进食高脂肪膳食会导致进食量尤其是 脂肪量的增加。
与CHO、Pr相比,进食后脂肪的氧化分解要 慢得多,而且脂肪还抑制葡萄糖的氧化。
高脂膳食还有良好的色、香、味以及热能密度 高特点,往往导致进食过多的高脂肪膳食。
(二)蔗糖与肥胖
高蔗糖膳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脂肪的合成, 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包括皮下脂肪和腹腔内脂肪。
(1)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
蛋白质:25% 脂肪: 15% CHO:60%。 动物性蛋白占50%左右 烹调油应选择橄榄油、茶油、葵花子油、 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
(2)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受摄入的能量限制,在膳食减肥时,常常会出现 维 生素和无机盐摄入不足的问题。
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主要有维B1、维B2、烟酸等和 无机盐有钙、铁等。
(三)腰臀比(WHR)
※ 腰围与臀围之比称腰臀比。 ※ 评价中心性肥胖
男性>0.9 女性>0.8
※ 臀围测量方法
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
(四)标准体重
※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评价:
超过标准体重10% 超重
超过标准体重20% 肥胖
20%~30% 30%~50% >50% >100%
膳食疗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节食疗法 (二)低能量疗法 (三)极低能量疗法
(一)节食疗法
能量: 约1200~1800kcal Fat: 20% Pr: 20%~25% CHO: 55%。
(二)低能量疗法
能量:约600~1000kcal 脂肪:<20% 蛋白:20%。
以上两种疗法主要适用于轻、中度肥胖者。 根据自己情况选其中任一种方法,但最好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
脂肪含量
※ 体内脂肪的百分量计算
※ 评价
男性>25% 女性>30%
肥胖病
二、肥胖的原因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 瘦素 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的变化
饮食因素 摄食过多 不良的进食习惯 其他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
※ 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单纯性肥胖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 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 父母体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约10%, 而父母中1人或2人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几率 分别增至50%和80%,但未确定遗传方式。
(2)不良的进食行为
肥胖样进食(the obese style of eating) 主要特征:进食时所选食物块大,咀嚼少、进食快。
其他行为因素:吃甜食频率过多、易诱发进食动机、 以进食缓解心情压抑或情绪紧张、边看电视边进食、 以及睡前进食等。
(3)进餐频繁
研究发现: 一天进餐2-6次的人,进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
内在因素----胰岛素抵抗
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使食欲旺盛,进食量大, 促进脂肪的合成和积蓄。
内在因素----脂肪组织的变化
脂肪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变化 ※ 一般认为数目的增多与年龄增长及脂肪堆积程度有关 ※ 儿时开始肥胖的人,成年后脂肪细胞明显增多; ※ 缓慢持续肥胖则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又有数量的增多 ※ 一个肥胖者全身脂肪细胞可比正常增加3倍以上。
营养与肥胖病
《中国营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营养教研室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徐冬连
肥胖的定义
肥胖病(obesity) 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来源
消耗பைடு நூலகம்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临床评价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二、肥胖的原因 三、脂肪、碳水化合物与肥胖的关系 四、临床表现 五、肥胖并发症 六、膳食与肥胖的治疗 七、运动在肥胖治疗中的作用
(三)消化系统的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是 肥胖人群中的高发病。
五、肥胖并发症
(一)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三)心血管疾病 (四)糖尿病 (五)胆囊疾病
(一)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pichwickian syndrome)
肥胖→肺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子女肥胖
最后3月和生后第1月
较少
前6月
较高
----胚胎生长发育早期孕母食物摄入量对胎儿生后的
营养状态存在较大影响。
(2)人工喂养及其辅食添加
过食、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的喂养 模式均是引起肥胖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发现: 在生后四周内就喂以固体食物结果将造成儿童 27.71%超重、16.7%肥胖。
轻度 中度 重度 病态
(五)皮肤皱褶厚度
※ 对均匀性肥胖者来说,以皮下脂肪厚度判断的
肥胖程度与用BMl判断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
※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
的脂肪含量。
(六)其他指标
需要专门的设备。 如密度测量法(多采用水下称重法)是多年来测 定体脂量的“金标准”,需要特殊设备,结果 还受到肺残气量、腹腔内气体及体液总量的影 响。
2.关节痛 肥胖患者最多见的症状。 主要是机械性损伤、进行性关节损害及其症
状加重引起疼痛。但也有代谢的原因,如脂 肪增加所引起的代谢改变。双手的骨关节病 多见于超重患者,痛风也多见于肥胖患者。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近期研究表明: 脂肪细胞不仅仅是脂肪库,而且还可作为内 分秘细胞,生成某些激素,也可作为许多激 素的靶细胞。肥胖患者的激素作用模式有所 改变,尤其是腹内脂肪过多积聚者。
胞增多、意识不清、嗜睡及昏睡等。
(一)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pichwickian syndrome)
重度肥胖呼吸功能不全,使呼吸耗氧增加,加重了缺氧。
胸压↑ →静脉压↑ →右心功能不全 血液循环量↑ →心输出量与心搏量↑ →加重左心
负荷,造成高搏出量心力衰竭,而导致肥胖性心 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为防vit和min缺乏,注意食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 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动物内脏、牛奶等是维生素
四、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三)消化系统的表现
(一)一般表现
1.气喘 气喘是超重者的常见症状和特有主诉, 肥胖→呼吸道机械性压迫→呼吸困难, 代谢率↑→需氧多,二氧化碳排出多→呼吸困难 肥胖易导致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手术后感染机会明显增多。
(一)一般表现
腹部与胸部脂肪过度堆积→腹腔内压力↑,横膈
抬高,膈肌活动幅度降低,腹式呼吸受阻,胸式
呼吸也受到一定限制→造成呼吸效率降低→低
换气状态。使肺内气体交换减少,血氧浓度降低,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一)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pichwickian syndrome)
由于肺泡通气不良,换气受阻→二氧化碳潴留, 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性酸中毒、发绀、红细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与肥胖病的气喘有关,发病隐匿,有时可能危 及生命。
特点:睡眠中阵发性呼吸暂停 提示可能患该综合征的症状:打鼾、睡眠质量
差或出现低氧血症,醒后不能恢复精神。
(三)心血管疾病
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胆固醇升高和糖耐量 降低等,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长期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肥胖是心血 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 因素,BM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正相关。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1.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者有关,尤其是腹部脂肪 量增加明显的患者,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 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抗胰岛素性不同,可能是 造成局部脂肪堆积的原因。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2.对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体脂过多尤其是腹部肥胖与排卵功能障碍、 雄性激素过多有关。中度肥胖与多囊卵巢综 合征的发生亦有关,肥胖者常伴有月经紊乱。
临床常用评价指标
(一)体质指数(BMI) (二)腰围(WC) (三)腰臀比(WHR) (四)标准体重 (五)皮肤皱褶厚度 (六)其他指标 (七)肥胖的判定标准
(一)体质指数(BMI)
※ BMI=现在体重/身高2(kg/m2)
※ 评价:
BMI=18.5~23.9 正常
BMI≥24
超重
BMI≥28
肥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规定: 年轻男性每天能量摄入低限1600kcal, 年轻女性为1400kcal。
三餐能量分配
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开始减肥阶段,为解决饥饿问题,可在午餐或 早餐中留相当于5%能量的食物,约折合主食 25g,在下午加餐。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1)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 (2)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3)增加膳食纤维的供给 (4)戒酒
※脂肪组织分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
白色是一种储能组织,将过剩的能量转化为Tg储
存在脂肪细胞,可以无限储存,白色脂肪细胞的 大小随储存的脂肪量而变化;
褐色是一种产能器官,当摄食和寒冷环境下,褐色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燃烧功能。 肥胖人的褐色脂肪组织功能低下。
饮食因素----摄食过多
摄食过多又称过食。
1.控制能量的摄入量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3.膳食习惯和行为的改变
合理饮食
1.控制能量的摄入量
1kg人体脂肪大约含有7000kcal的能量, 减重(脂肪)1kg,须减约7000kcal能量摄入 若每天减少500~700kcal,则约需10 ~14
天时间,才能实现减掉1kg脂肪的目标。
(五)胆囊疾病
肥胖者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下降 是胆石症形成的因素。
此外,由于胆石症常合并胆囊炎,所以急慢性胆 囊炎也在肥胖者中多见。
六、膳食与肥胖的治疗
膳食疗法是肥胖治疗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无论采取其他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辅助 以膳食疗法;
一般来说,在膳食疗法开始后的1~2月, 可减重3~4kg,此后可与运动疗法并用, 保持每月减重1~2kg,这样可获得比较 理想的治疗效果。
摄食过多→能量过剩→体脂增加。
饮食因素----不良的进食习惯
进食能量密度较高食物 不良的进食行为 进餐频繁
(1)进食能量密度较高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of food) 指平均每克食物摄入后可供能的热卡数。与食
物中各种产能营养素的关系十分密切,脂肪是 重要的产能营养素之一,因此脂肪含量较高的 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用于评价食物供能多少的一个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