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第一段中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是:手自笔录。
(3)最能体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表明作者坚守信用,绝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哪些句子标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高望重的严师: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表现平时求教恳切虔诚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的句子是: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9)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文章怎样从侧面描写先达有学问德高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
(11)作者“虽愚”,但是“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作者在记叙自己求学经历之时,处处都体现了一个“苦”字。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三
个方面来体现“苦”的呢?
求书难、求师难、求学难。
2、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写作此文赠送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大量篇幅地写自己求学
的经历)?
通过自己艰苦的学习条件与马生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作对比,现身说法,劝勉告诫马生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惧艰辛,最终有所成就。
3、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家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嗜学”?
无以致书以观,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负箧曳屣,寓逆旅,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天寒仍然借书抄书、百里求师、老师生气时仍谦卑求教、穷冬烈风,行深山巨谷中。
4、请分析“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走”和“稍”的含义。
“走”的意思是跑,写出了还书的急切,“稍”则强调了不敢有一点超越约定的期限,体现了他诚实守信,坚守信约。
5、文中有很多对比之处,请任选几处,并说说对比的作用。
①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外貌与自己“缊袍敝衣”形成对比。
②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艰苦的学习条件形成对比。
③老师辞色严厉、“叱咄”与学生的“色愈恭,礼愈至”形成对比,突出作者谦虚谦卑的学习态度和对老师的恭敬、尊敬。
6、请结合文章结尾处的“勤且艰”,谈谈你对求学的认识。
①勤指勤奋,告诉我们在求学中要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惧艰辛。
②艰指艰苦,告诉我们不能追求安逸享乐,也不要被客观环境所困扰。
排除客观不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业才会有所收获。
7、“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持经叩问”一方面说明了求学道路的遥远,同时也说明了作者求师欲望的迫切与坚决。
请你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试分析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表现求师欲望迫切与坚决的?
①趋百里求师可以看出求师坚持与执着。
②老师的严厉,突出它的诚恳。
③平时求教的情景表现出虔诚、恭敬。
④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情景可以看出他求学过程中的谦卑。
⑤环境的恶劣,寄人篱下,无鲜肥滋味之享可以看出他求学的坚决。
8、在宋濂自述求学经历并学有所成的故事中,可以印证哪一位先哲所说的哪一句话?
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作者写自己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11、文中写“手自笔录”,为什么以冬天为例?
冬天寒冷,抄书最为艰难,以此突出学习刻苦勤奋。
12、文中写求师时,老师的屋子里“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衬托老师德高望重,知名度高,求师人数之多。
13、本文讲述了学习上怎样一个道理?
应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惧艰辛,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14、最初“无以致书以观”,后来却“遍观群书”,为什么能如此?
家贫却能天寒抄书的刻苦精神和按时还书的诚实守信感动了藏书之家,得以遍观群书。
15、“执经叩问”这一情景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描述的?
先描写老师的严厉来表现求师的诚恳;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表现出他的虔诚;老师发怒时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出他谦卑的学习态度和对老师的恭敬。
16、作者在写衣食住行上着力刻画其“苦”,目的何在?
对比同舍生的奢华生活,表现自己“以中有足乐”的精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