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2单元 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排查练(第二单元)
(建议用时:40分钟)
易错点1 主要地质构造的判断分析
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98510082】
1.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
1.B 2.D[第1题,根据三地海拔判断,B地所在区域为谷地;根据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和地面海拔判断,沉积岩层在B地的海拔约为247米,而A、C两地沉积岩层的海拔分别约为79米和188米,说明沉积岩层在B地向上凸出,故地质构造为背斜。
第2题,题中显示该地潮湿,有红壤分布,说明位于我国南方。
]
易错点2 大气热力作用及其影响分析
3.a 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 .a 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 .a 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4.b 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 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 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 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 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A 4.B [第3题,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而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
第4题, b 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部分热量向高空辐射,近地面大气吸收的热量少,因此本题选B 项。
]
易错点3 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天气特点的判断
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
读图,完成5~6题。
5.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B.台风
C.寒潮D.连绵阴雨
5.B 6.D[第5题,根据所学天气知识,从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获取信息:锋面过境前吹南风,过境后吹北风,说明描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②处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
第6题,③④之间槽线应为暖锋,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而③处位于暖锋锋前,受暖锋影响,将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
] 易错点4 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 %;1月平均气温-12.0 ℃,7月平均气温24.6 ℃。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地图,先可以确定该区域为东北地区;再从题干文字描述的降水和气温特点确定为温带季风气候;然后联系所学的区域知识,描述水文特征及分析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易错点5 洋流分布规律的判断分析
某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
8.该海域可能位于( )
A.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B.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
C.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
D.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
9.下列不符合该海域的说法是( )
A.长期是鱼群密集的场所
B.海雾出现频繁
C.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D.夏秋气旋活动频繁
8.A9.C[第8题,由等温线数值北低南高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该海域夏季表层水温最高不超过20 ℃,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同时北部等温线大致由低温区凸向高温区,说明此地有寒流自北向南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中,寒流应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第9题,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不会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该海域为寒暖流交汇的地区,所以易形成渔场;寒流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容易使沿途水汽凝结形成雾;该海域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夏秋季节气旋活动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