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PM2.5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空气质量准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NASA's Earth Observatory)公布 了一幅地图,展示了1850年至2000年之间全球各地区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 浓度变化和致死人数情况。 2013年1月,工业污染造成的阴霾笼罩了中国东北部。2013年6 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农业火灾散发的烟雾遮蔽了新加坡的天空。
在这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细颗粒物 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世界卫生组织 (WHO)认为,细颗粒物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 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 越深。10μ 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 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 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 易处在缺氧状态。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 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在学术界的分为一 次气溶胶(Primary aerosol)和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aerosol)两种。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 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 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 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 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 等。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 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 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 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空气质量pm2.5测定方法

空气质量pm2.5测定方法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为其颗粒物质量小和易悬浮于空气中,被称为细颗粒物。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如影响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加速老化等。
因此,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十分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
1.激光散射法
激光散射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PM2.5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激光散射效应,在被测样品中喷入一定流速的空气,激光束在空气中遇到PM2.5颗粒时会散射,散射光经过检测,根据光亮度的变化来计算出PM2.5浓度。
2.静电吸附法
静电吸附法是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PM2.5颗粒吸附到电极表面,通过电子积分器测量颗粒在电极上积累的静电荷量,进而计算出PM2.5浓度。
3.β射线法
β射线法是通过斯托克斯定律,使用β射线散射系统测量空气中PM2.5颗粒的浓度。
该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较为昂贵,但精度较高。
4.重量法
重量法是利用滤膜过滤空气,将PM2.5颗粒捕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重量与空气体积比较,计算出PM2.5浓度。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一定时间取样并进行完整的实验流程。
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都可以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验需要和资源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pm2.5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pm2.5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的含量代表空气污染的程度。
PM5以上的可到达气管支气管,但是PM5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颗粒,就会进入肺泡,这些颗粒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可停留在肺泡里,也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不只单纯影响呼吸系统。
实际上,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f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危害。
拓展资料: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世卫组织曾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研究也显示,PM2.5浓度越高,呼吸系统病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同步增高。
PM2.5对人体的伤害是如此之重,但大多数人被蒙在鼓里,得不到相应的提示和指导,以采取有效的防范去规避这种伤害,这一现实明显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信息公开的精神相悖。
PM2.5的重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恶化的PM2.5数据会给民众以触动,拷问他们在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从而提醒更多人少开车,多选择绿色出行。
幸好,这个问题国家的管理部门已经注意,相信不久PM2.5的指标会进入大气污染指数计算体系中,但由于技术支持与信息收集的涉及国家环保部门的众多基层单位,需要有一定时间。
各国pm2.5指数标准

各国pm2.5指数标准
PM2.5是指大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PM2.5的标准和限值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PM2.5指数标准:
1. 美国,美国环保局(EPA)将PM
2.5浓度分为不同等级,根据浓度的不同分为好、中等、敏感人群不宜外出、不健康、非常不健康和危险六个等级。
2. 中国,中国国家标准规定,24小时平均值不应超过35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应超过15微克/立方米。
3. 欧盟,欧盟对PM2.5的标准规定,24小时平均值不应超过25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应超过10微克/立方米。
4. 印度,印度对PM2.5的标准规定,24小时平均值不应超过60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应超过40微克/立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因此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pm2.5 和pm10标准值

pm2.5 和pm10标准值一、概述PM2.5和PM10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它们分别代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的浓度。
这两个指标的浓度高低,直接反映了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pm2.5和pm10标准值,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值1.PM2.5标准值:PM2.5是指空气中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细颗粒物。
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标准值为日均浓度限值分别为75微克/立方米。
2.PM10标准值:PM10是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粗颗粒物。
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10标准值为日均浓度限值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
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采用执行PM2.5和PM10交替监测标准。
三、影响及措施PM2.5和PM10的浓度升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其中,PM2.5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脏病、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PM10浓度升高则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能见度,加剧空气污染程度。
为了降低这两个指标的浓度,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其次,需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外,还需要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含量。
四、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pm2.5和pm10标准值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绿化带的设置,以降低城市中的颗粒物浓度;在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监测pm2.5和pm10的浓度,来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在污染治理中,可以根据pm2.5和pm10的标准值,来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
五、结论综上所述,pm2.5和pm10标准值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城市绿化率等措施,以降低这两个指标的浓度,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PM2.5作为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规范空气质量监测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国家制定了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和烧柴等活动,是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PM2.5对健康的影响1. PM2.5颗粒物能够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直接伤害。
2. PM2.5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加重现有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3. PM2.5影响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
三、PM2.5的监测和控制1. 国家对PM2.5污染物的监测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标准。
2.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控制PM2.5的政策和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等。
3. 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四、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了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Ⅱ级标准是75μg/m³,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Ⅲ级标准是115μg/m³。
2.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在超标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机动车行驶等,以保障公众健康。
五、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意义1.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2. 严格执行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
3.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pm2.5的标准

PM2.5的标准简介PM2.5(颗粒物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
由于PM2.5颗粒物直径小,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和减少PM2.5污染的程度,各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措施。
国际标准国际上普遍使用的PM2.5标准是根据颗粒物浓度划分不同等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标准,PM2.5的等级及其对应的浓度如下:1.优良:PM2.5浓度小于等于10微克/立方米2.良好:PM2.5浓度大于10微克/立方米,小于等于25微克/立方米3.一般:PM2.5浓度大于25微克/立方米,小于等于35微克/立方米4.差:PM2.5浓度大于35微克/立方米,小于等于50微克/立方米5.极差:PM2.5浓度大于50微克/立方米这些标准一般用于评估空气质量,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较高的PM2.5浓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中国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中国对PM2.5的国家标准如下:1.一级标准:PM2.5浓度小于等于35微克/立方米2.二级标准:PM2.5浓度小于等于75微克/立方米3.三级标准:PM2.5浓度小于等于115微克/立方米4.四级标准: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5.五级标准:PM2.5浓度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中国的标准相对严格,标准值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值更低。
此外,中国还规定了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以便公众更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
PM2.5治理措施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PM2.5的排放和控制,其中包括:1.工业治理: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和监管,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采取减排措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2.车辆尾气治理: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广低排放车辆和新能源车辆,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PM2.5是城市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组成。
它的成因十分复杂,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而控制PM2.5也是当前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从成因分析和控制方法两方面来探讨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问题。
一、PM2.5的成因分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学原料和燃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当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燃烧或者使用后排放到大气中时,就会形成PM2.5。
特别是一些化工厂和重工业企业中,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直接导致了大气中PM2.5的增加。
2. 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也是导致PM2.5增加的主要原因。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高密度交通地区,车辆尾气排放集中,导致了PM2.5的快速增加。
据统计,机动车尾气排放占PM2.5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3. 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是冬季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地区,燃煤取暖是居民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而燃煤所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直接导致了PM2.5的增加。
一些地方还存在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现象,这也是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PM2.5的控制方法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是控制PM2.5的重要途径。
对于一些重工业企业,应当采取科学的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废气排放,降低PM2.5的产生。
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对违规排放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推动工业企业依法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控制PM2.5的另一重要措施。
PM2.5简介

简介概念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而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
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大气气溶胶可以作为颗粒物(初生源)直接被排放出来,也可以由气态前体物通过化学反应(如光化反应)间接形成于大气中(次生源)。
从排放源分类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类。
气溶胶PM2.5这些超细粒子的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
PM2.5产生的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
PM2.5标准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pm2.5指数标准

pm2.5指数标准:
PM2.5标准值: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等级 24小时PM2.5平均值标准值:
优 35微克(ug)/每立方
良 35~75微克(ug)/每立方
轻度污染 75~115微克(ug)/每立方
中度污染 115~150微克(ug)/每立方
重度污染 150~250微克(ug)/每立方
严重污染 250及以上微克(ug)/每立方
扩展资料:
主要危害
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
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
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PM2.5的测定方法

PM2.5的定义及测量方法一、PM2.5的定义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它包含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之中,是PM10的一部分,因此,在治理PM10的同时,PM2.5也已相应得到治理。
用每立方米PM2.5在空气中颗粒的含量(微克/立方米)表示污染程度,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由于PM2.5与PM10相比,具有粒径小、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易直接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粒径在0.4微米到1微米的颗粒物可以完全吸收和散射太阳光,从而造成能见度下降,因此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
目前,我国的pm2.5标准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μg/m3。
一、PM2.5的测定方法1、重量法我国目前对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采用重量法。
其原理是分别通过一定切割特征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的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和PM10的浓度。
必须注意的是,计量颗粒物的单位ug/m3中分母的体积应该是标准状况下(0℃、101.3kPa)的体积,对实测温度、压力下的体积均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β射线法Beta射线仪则是利用Beta射线衰减的原理,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物沉淀在滤膜上,当β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Beta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Beta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由PM10采样头、PM2.5切割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采样泵和仪器主机组成。
流量为1m3/h的环境空气样品经过PM10采样头和PM2.5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样品气体。
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中,样品气体的相对湿度被调整到35%以下,样品进入仪器主机后颗粒物被收集在可以自动更换的滤膜上。
PM2.5和PM10是什么

PM2.5和PM10是什么什么是PM2.5和PM10?PM2.5和PM10分别代表大气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主要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可吸入颗粒物,它们的名称表示它们的粒径大小。
PM2.5指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PM10指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PM2.5和PM10都是可吸入颗粒物,它们能够穿透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PM2.5和PM10的来源PM2.5和PM10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工业排放:包括工厂的烟囱、燃煤和汽车的尾气等。
2.道路、铁路和航空交通排放的颗粒物。
3.城市建设和绿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
4.保健、美容、食品行业产生的粉尘和气味。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和建筑工地的飞扬灰尘、汽车尾气、烟囱排放的有害气体都是PM2.5和PM10的主要来源。
此外,电厂、燃料燃烧和大气化学反应也会产生PM2.5和PM10,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PM2.5和PM10对健康的影响PM2.5和PM10的健康影响很大程度上与其大小相关。
PM2.5比PM10更小,因此更容易进入肺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PM10更大。
PM2.5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和癌症等慢性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PM10虽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但其依然可以导致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和PM10的环境中会经常性地激发呼吸道炎症反应,增加心、肺等器官病变的风险。
长期影响还包括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
如何降低PM2.5和PM10的浓度?为了减少PM2.5和PM10的浓度,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例如:1.改善交通工具排放口:提高发动机效率、更新车辆(例如电动车)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
2.降低家庭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禁止燃煤取暖,改用清洁能源等。
3.减少大气化学反应:减少排放有害气体,例如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pm2.5是什么意思

pm2.5是什么意思 2012年2月,国
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 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 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 质量的影响更大。虽然 PM2.5只是
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 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pm2.5的来源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
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 煤)、挥发性有机物等。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 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 等有毒物质。
卫生组织 (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 pm2.5的危害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 可迅速被吸
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 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 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 传播推波助澜。当PM2.5年
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 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的标准 其中的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 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
PM2.5

从管理学上看 各方面对于PM2.5的监控、 评测及防治是怎样做的呢?
个人需要做到的 及注意点 企业的技术管理 手段
个人
发达国家不我国 的技术管理手段
企业
政府
发达国家的手段
政府
建 立 科 学 的 监 测 评 估 体 系 美国在“清洁空气州际法规”(CAIR)的框架下建立了一整套 包括排放清单编制技术、空气质量数值模拟技术、情景预测 技术等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幵连续开展了近5年的 PM2.5等大气污染观测超级站计划,通过大量的监测、排放 清单研究呾模垄计算,提出具体的各类污染源的减排方案要 求。 欧盟早于1984年建立了进程大气污染输送监测呾评估合作计 划(EMEP),将监测—模垄—评估—对策等过程紧密联系在 一起,现有的EMEP体系已覆盖欧盟各国的PM2.5监测、污 染源监控、防治对策研究以及效果后评估等多个工作体系, 为推迚区域复合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达国家的手段
政府
协 同 控 制 减 少 污 染 物 排 放 为了达到新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美国环保局首先不 各州、郡县及地方环保局一起划定PM2.5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区,指定达标地区呾未达标地区。达标地区各州必须制定维 持而丏丌能恶化空气质量的计划。39个未达标地区的州必须 制定州实施计划(SIP)改善空气质量,幵要求于2010年达到 国家标准,特别情况下达标期限可以延长1~5年。未达标地 区SIP提出一次细颗粒及其气态前体物主要排放源的综合防治 戓略,其减排目标覆盖了电厂、机劢车等多类排放领域。 同期,欧洲逐步开始由固定源呾机劢车的单一排放控制发展 到PM2.5前体物的协同控制。2001年欧盟制定了欧洲清洁 空气计划(CAF)。
虚 拟 治 理 法
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步骤
PM2.5简介 来源及危害

PM2.5简介来源及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基本简介在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
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基本来源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
主要的来源是从地表扬起的尘土,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
海盐是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
一部分颗粒物是自然过程产生的,源自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浪花等。
PM2.5还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
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
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
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
主要的来源是从地表扬起的尘土,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
海盐是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
一部分颗粒物是自然过程产生的,源自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浪花等。
PM2.5还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介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
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
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二、来源
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
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
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
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
颗粒
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
从
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
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
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三、分类
对颗粒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尘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为飘尘和降尘。
习惯上分为:尘粒: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
粉尘: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亚微粉尘: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炱:燃烧、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
雾尘: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
滴。
粒径一般小于 10微米。
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
烟: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包括雾尘和炱,粒径为0.01~1微米。
化学烟雾: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
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烧的煤尘和高
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也称伦敦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所形成,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
煤烟: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粒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粒径为0.01~1微米。
煤尘:烟道气所带出的未燃烧煤粒。
粉尘由于粒径不同,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特性也不同,如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飘浮在空中,称为飘尘,其中10~0.25微米的又称为云尘,小于0.1微米的称为浮尘。
而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则能
较快地沉降,因此称为降尘。
四、组成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大致可分为三类: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后两
类主要是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重量),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结构复杂的有机碳化合物。
可溶于苯的有机物通常只占10%以下,其中包括脂肪烃、芳烃、多环芳烃和醇、酮、酸、脂等。
有一些多环芳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等。
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其中硫酸盐含量可高达10%左右。
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它能反映土壤中成土母质的特征,主要由硅、铝、铁、钙、镁、钠、钾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
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占10~40%,此外还有多种微量和痕量的金属元素,有些对人体有害,如汞、铅、镉等。
五、危害
1.环境危害
颗粒物中1微米以下的微粒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时间久,在大气动力作用下能够吹送到很远的地方。
所以颗粒物的污染往往波及很大区域,甚至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粒径在0.1~1微米的颗粒物,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对可见光有很强的散射作用。
这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化学转化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微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颗粒物落在植物叶子上影响植物生长,落在建筑物和衣服上能起沾污和腐蚀作用。
大气中大量的颗粒物,干扰太阳和地面的辐射,从而对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气候发生影响。
2.人体危害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粒径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
而其中PM2.5(可入肺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雾和霾的区别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8日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
内的自然现象。
霾又称灰霾,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
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
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