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届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2024届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B.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0 B.+2 C.+3 D.+6
3.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生成丁。

根据下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H3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丙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3.3% D.反应中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
4.C、CO2和CO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C、CO2和CO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完全相同
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③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来炼铁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而亡
⑦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⑧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以按照C→CO2−−→
←−−CO的方向转化
以上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⑥B.②⑤⑥⑧C.②④⑥⑦D.③④⑤⑦5.电池工业上,碳酸乙烯酯(C3H4O3)可作为锂电池的电解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B.碳酸乙烯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D.碳酸乙烯酯中含有臭氧分子
6.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之旅,下列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探测器表面喷漆B.搭建太阳能电池板
C.运载火箭升空D.探测信号传回控制中心
7.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放入药品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
8.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B.漏斗
C.量筒D.托盘天平
9.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A.H2O 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体
10.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点燃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
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1.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甲的烧杯中逐渐加人固体乙并充分搅拌。

如图所示中横坐标工表示固体乙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甲乙y
A 稀盐酸氧化铜溶液的质量
B 水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C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质的质量
D 硝酸银溶液铜粉溶质的质量
A.A B.B C.C D.D
12.表示两个氢分子的符号是()
A.2HCl B.2H C.H2D.2H2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D.向氢氧化铜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1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属于( )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化合物
15.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

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表是四种糖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

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10g葡萄糖能提供15.6kJ热量,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元素_______;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③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④铝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⑤3个氧气分子________;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①3H2O中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是________;
②S2- 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损的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其可能是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小路同学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其成分组成。

其实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

)
根据上述信息,是回答下列问题由2 可推知,该白色固体不是______________。

由如图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
_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 中溶液的PH 值__________7(选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利用烧杯B中的溶液可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测得反应过程中某些量的数据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燃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甲烷属于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

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两)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A 、煤炉中间的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蓝色火焰,故正确;
B 、尿素中没有铵根离子,故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故错误;
C 、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溶液不显酸性,故石蕊红色褪去,故正确;
D 、聚氯乙烯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B 。

【点睛】
铵根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故氨态氮肥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2、C 【解析】
解: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2)+2x+(-2)×4=0,则x=+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故选:C 。

3、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2CO NH 2NH +CO (+H )O 一定条件。

【详解】
A 、由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H 3,不符合题意;
B 、丙的化学式为:CO(NH 2)2,故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2)×2=60,不符合题意;
C 、丙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2
100%46.7%60
⨯⨯≈,符合题意; D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的个数,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4、B
【解析】
①物质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①不正确;
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于水的凝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②正确;
③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属于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似,③不正确;
④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④不正确;
⑤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⑤正确;
⑥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阻碍氧气的输送,造成缺氧中毒而亡,⑥正确;
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是酸引起的,⑦不正确;
⑧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⑧正确;
所以②⑤⑥⑧正确,故选B。

5、A
【解析】
A、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ω=100% 4.5%
123+14+163

⨯≈
⨯⨯⨯。

A正确;
B、碳酸乙烯酯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的。

B错误;
C、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C错误;
D、碳酸乙烯酯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的,不含臭氧分子。

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A. 探测器表面喷漆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搭建太阳能电池板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 探测信号传回控制中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7、D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错误。

故选D。

8、B
【解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故选B。

9、B
【解析】
试题分析: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越小,pH应逐渐变大,错误;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逐渐变小,错误;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逐渐变大,错误。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0、C
【解析】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
②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故错误;
③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正确;
④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但能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故错误;
⑤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错误;
⑥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正确;
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①③⑥,故选C。

11、D
【解析】
A、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

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质量=氢氧化钠质量+水质量,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大,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加饱和石灰水中,由于水的消耗,溶质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溶质增大,但比原来的溶质质量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D、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
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2、D
【解析】
A、2HCl表示两个氯化氢分子;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
C、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者氢气;
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故选D。

13、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C.澄清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向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故C正确;
D.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铜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故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因此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属于单质。

故选B。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5、C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求解。

【详解】
在C 3N 4中,C 为+4价,设N 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43+4X=0⨯ 解得X= -3,故选C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三种 有机化合物 93.6 6CO 2+6H 2O 叶绿素光照
C 6H 12O 6+6O 2 取少量米饭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碘液,
若碘液变蓝色,表明米饭中有淀粉 【解析】
(1)核糖的化学式为C 5H 10O 5,可以看出核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蔗糖的化学式为C 12H 22O 11,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3)他吸收的热量为:15.6kJ
=93.6kJ 10g
30g 2⨯⨯
; (4)反应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葡萄糖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和叶绿素,化学方程式为:
22612626CO +6H O
C H O +6O 叶绿素光照

(5)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方法是:取少量米饭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碘液,若碘液变蓝色,表明米饭中有淀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N ; CH 4; 5
25P O + ;
3O 2 ; Ca 。

3; 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解析】
①氮元素表示为:N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 4;③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显-2价,磷元素显+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25
P O +;④根据原子结构中和外电子排布规律,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⑤分
子的数目即在化学式前写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气分子表示为:3O 2;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表示为:Ca ;(2)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故3H 2O 中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是3;②S 2- 中“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8、氯化钠 碳酸钠 100g 水能够完全溶解21.2g 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21.2g 碳酸氢钠 大于 14.6% 【解析】
(1)由图2可推知,该白色固体不是氯化钠,这是因为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2)由图3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Na 2CO 3,理由为100g 水能够完全溶解21.2g 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21.2g 碳酸氢钠。

(3)烧杯B 中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 值大于7。

(4)设100g 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
2322=10673
21.2g Na CO +2HCl 2Na x 10673=21Cl H O C .2g x
x=1.6g
O 4++↑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
100g×100%=14.6%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有机物 25% 热能 电 D 48:6 CH 4+CO 2
2H 2+2CO 【解析】
(1)甲烷是有机物;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00%16
⨯=25%;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A 、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大,故错误;
C 、二氧化碳的水合物比可燃冰稳定,故错误;
D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正确。

故选D 。

(4)由题可知,该可燃冰中有48个水分子,6个甲烷分子,故可燃冰中H 2O 与CH 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 (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H 4+CO 2
2H 2+2C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