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河流地貌《游长江识地貌》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
“游长江,识地貌”研学旅行导游培训手册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和图片,描述长江上游地貌(V形谷和冲积扇)特征,并探究其产生原因。
(区域认知)
2.通过视频、图片和文本资料,总结长江中下游地貌(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的特点,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
3.领会长江不同地貌形态的多样美,理解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
课前任务:回忆长江知识,为小导游做准备
1.长江发源于,流经个省份,注入,全长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2.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流域面积的河流。
3.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干流汛期,水
量,使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且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期。
4.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以、为分界点。
5.长江使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流段。
6.长江在湖北到湖南河段称为荆江。
荆江河道蜿蜒蛇行,被誉为:。
这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课中任务:小组合力探究,我来争做小导游
【学习任务一】打卡地1——虎跳峡(上游)
资料包如下:
➢虎跳峡视频资料一份(见平板)
➢虎跳峡视频截图两张。
➢“V”形谷知识清单一份。
内容如下:V形谷是呈V字形的山谷。
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从而形成V形谷。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
1.在视频截图中绘制出虎跳峡河谷横剖面。
2.描述虎跳峡地貌景观的特点。
3.说明虎跳峡地貌的形成原因。
【学习任务二】打卡地2——雅砻江边某山口
资料包如下:
➢四川雅砻江边某处山口卫星图和地貌剖面图各一张
1.观察并描述图片所示地貌形态。
2.描述此处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学习任务三】打卡地3——荆江(中游)
资料包如下:
➢荆江视频资料一份(见平板)
➢荆江视频截图一张江汉平原景观图一张
➢自制“模拟曲流运动”视频一份(见平板)
➢凹岸、凸岸知识清单一份。
内容如下:凸岸:指弯曲河床河岸凸出部分,因受局部河床地形等因素影响,河床发生弯曲。
在水流的离心力作用下,凹入的河岸进行侵蚀,侵蚀下来的泥沙,通过弯遭环流,搬运到对岸沉积.逐渐增长成圆弧状坡缓的凸岸。
坡度缓和,近岸水流和缓。
凹岸:弯曲河段凹进一侧的河岸。
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天然河流总是弯弯曲曲,形成一系列河湾。
因环流作用,一岸冲刷,使岸线凹进;另一岸淤积,使岸线凸出。
故凹岸水较深,是深泓位置;凸岸水浅,形成边滩。
1.说出此处河谷形态特点,并绘制出河谷横剖面图。
2.长江在流经荆江时,“九曲回肠”是如何形成的?
3.为什么说“长江之险,险在荆江”?
【学习任务四】打卡地4——长江入海口
资料包如下:
➢长江入海口视频资料一份(见平板)
➢长江入海口视频截图一张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典型的脆弱性三角洲之一。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水下三角洲的侵蚀之态已然显现,流域超过50000座大小水库。
尤其是三峡大坝的建设导致长江年入海泥沙通量由约500Mt(20世纪5070年代)下降到低于150Mt(2003年之后)。
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河口海岸工程,如潮滩围垦、深水航道建设和河口浅滩丁坝等,正在史无前例地改变着长江口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
1.描述长江入海口处地貌景观特点。
分析长江三角洲从未停止生长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类在长江三角洲进行过哪些活动?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3.倘若人类活动导致长江入海泥沙通量持续下降,甚至以后不再有泥沙堆积,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课后任务:撰写导游词,小导游评选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写一份“游长江,识地貌”研学旅行导游词。
要求:1.字数不限
2.体现地理知识和原理
3.语言优美,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