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中生物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2、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3、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猜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质疑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模型建构法等。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材料、大白纸【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复习回顾: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引入:人的个体生命的起始点是?精子和卵细胞会不会是通过有丝分裂而来回顾旧知思考、回答的?请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同学们的推测与科学家是否一样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斯曼的理论上的预测。
预见需要证实,在19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16页的相关信息,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绘图介绍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讨论: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是不是任意减半的呢?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到底哪种情况是符合事实的呢?教师讲述: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叫联会。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变短,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修二)一、考纲要求:1、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3、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三、专家建议:1、让学生逐步画图,构建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图,以增强理解、记忆;2、注重突破易混淆的问题,如: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质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理解,注意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能够分析染色体、DNA含量等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画图法五、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体总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那么父亲和母亲是怎样为后代提供染色体呢?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二)、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点1、精子的形成: 精巢 (哺乳动物称睾丸)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 4个精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归纳、概括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通过“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配子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吗?倘若不能,配子是如何形成的呢?二、减数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教材图2-2,利用PPT展示精子形成过程,依照图解讲述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等现象和概念。
在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强调以下内容:(1)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发生在减数分裂I。
(2)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理解精子中染色体组合不同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或)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所致。
(3)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
最后请学生用上述概念完整阐述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完整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具准备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睾丸2.过程: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精子(染色体数:n)(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一、【文本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必修二,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为例讲述了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
这是在学生必修一学习完有丝分裂之后学习的内容,体现了教材编写时对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考虑,本节课以黑腹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导入,在编写上循序渐进,有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纪学生,在知识上已经接触过有丝分裂,在能力上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减数分裂相对有丝分裂更为复杂,理解起来的难度也大大加强,需要老师在讲授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三、【目标阐述】
1、知识目标:描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概述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对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体验生物体的奇妙
四、【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1、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
六、【过程设计】
*本节课留有2min的机动时间七、【板书设计】。
2.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能够快速地识别各种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图,会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理解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两者的差异。
3.能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
3.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2.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4. 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3个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那些?间期:染色体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①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②中期:点排板,数目清晰可数;③后期:点裂,单体移两极;④末期:两现两消,新板壁形成。
)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提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提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提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以及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熟练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
课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
授课对象:
高一级学生
授课教师:
8号选手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首先以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图文结合展示减数分裂过程,再通过与精子形成过程比较介绍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完成减数分裂概念的构建,最后安排“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阐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结合过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细胞学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分层教学,使知识内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述减数分裂之前先让学生理解讲述分裂背后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理解的层面上动手构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理解加实践,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且能避免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细胞特点的机械记忆。
教学过程中善用动图和视频,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情景下思考并生成问题:难道同种生物产生的配子不同吗?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附件1附件2?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刘丹一、教材分析1 / 4减数分裂这一局部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和染色体知识为根底。
通过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 ,是理解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 ,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说明。
另外选修模块涉及的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根底知识。
所以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 ,具备了比拟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 ,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藏。
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 ,空间抽象 ,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比拟强 ,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 ,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根底上尽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成功感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电脑动画 ,展示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将抽象的减数分裂直观化 ,将大量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 ,培养对立统一和开展变化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 ,这局部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 ,而且涉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知识 ,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 ,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的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优质教案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1.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核心素养) 2.描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核心素养) 3.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生命观念)一、魏斯曼关于减数分裂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睾丸。
2.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分裂分裂期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
2.过程3.图解(假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四、减数分裂的概念知识点一 与减数分裂有关的概念辨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而产生了几组相似的概念,下面结合图示对这几组相关概念加以辨析。
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项目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染色体不相同)一般不相同关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实例A与B;C与D A与C、D;B与C、D2.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形成是DNA复制的结果,图中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a与b、b′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与c、c′、d、d′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与四分体(1)联会: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如A′与B′。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判断方法(1)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的个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体。
(2)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粒上连接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能交换相应片段C.在人的正常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减数分裂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解析:选A。
高一教学设计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二) 精子形成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部位:睾丸
2、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
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
变形: 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
3、精子的具体形成过程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总结: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形成的过程。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案名称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科目生物(高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一节是在必修一呈现了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计的,承接了分离与自由组合两大定律,并对两大定律重新作出解释,又为后续遗传与变异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节重点呈现了与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片,理解并掌握过程图对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目变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与有丝分裂过程图进行比较,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并识别细胞的几种重要分裂方式及特点。
2备课人XXX、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研究,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定律,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设疑可激发学生对减半现象一探究竟的求知欲,而且本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图、制作减数分裂模型等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学生与有丝分裂过程图作比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勤于思考的精神,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三种分裂方式。
三、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法、引导法、谈话法、动画演示法、绘图法、比较法等2.学法:协作探究法、绘图法、模型制作法、列表比较法、操演法等四、教学方针【第1课时】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减数分裂的观点(a:对象b:工夫c:特性d:结果);②掌握的形成过程以及减数第一次分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结果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形成过程的研究,培养学生辨认和绘制减I、减II 各时期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减数分裂各时期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分析探索的品质。
- 1 -【第2课时】1.常识与技能①把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②比较卵细胞和形成过程的异同点;比较减数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④了解受精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制卵细胞形成过程图,把握其各个时期的特性,并把握与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通过观察与比较,绘制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目的变化。
高一生物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指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之前学习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探讨: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板书】减数分裂
【新授】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回答相关问题。
【板书】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
2、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承转】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板书】二、精子的形成的过程
讲述:减数分生。
【承转】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所以我们一般将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后的时期称为简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课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授课人:张黎黎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1)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2)分裂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一半。
3.精子的成熟4个精细胞经复杂的变形形成4个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2.写出图中各种细胞的名称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极体,d.次级卵母细胞,e.卵细胞,f.极体。
3.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同。
4.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四、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数分裂概念理解1.观察教材P16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分析配子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何关系。
提示: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判断下列生物能否进行减数分裂并说明理由:(1)大肠杆菌:提示:不能。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2)果蝇:提示:能。
果蝇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变形虫:提示:不能。
变形虫是真核生物,但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观察教材P17图2-2,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课题

新授小结练习板书设计3.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连贯flash动画设疑(1):交叉互换发生在那个时期?发生在什么之间?设疑(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时期?师生共同总结:经过减数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两种,且真正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 。
2. 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3. 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相同?为什么?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1、对象2、时期3、特点4、结果(二)精子形成过程1.场所学生绘图,并在每个时期下标出名称和特点,完成后学生代表通过视频展台展示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减Ⅰ尝试总结学生在练习本写出答案,完成后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如有错误,其他学生更正学生总结并补充完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并实现“兵教兵”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3102绘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每个时期特点进行总结,写在相应时期的下方,并标出每个时期细胞的名称减I: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II:前期:散乱分布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末期: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之后形成精子431 2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导入新授教师活动复习导入:两个学生代表板演精子的形成过程,边绘制边解说,过程中可以提问其他同学,出现错误由其他同学更正1.我们已经了解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方式也一样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p21,思考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并分析其过程,用语言描述各时期的特点并比较其余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完成学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全部内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