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湖滨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市湖滨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请帖(tiě)心弦(xián)看(kān)护妇深恶(wù)痛绝
B . 纤(xiān)细烙(lào)印卡(qiǎ)脖子参差(cī)不齐
C . 调(diào)换酣(hān)睡畜(xù)牧业刚劲(jìng)有力
D . 哄(hōng)笑分(fēn)外超负荷(ha)薄荷(bó)
2. (2分) (2017九下·宁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②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等措施,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③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A . 汹涌管制惟妙惟肖
B . 汹涌管辖绘声绘色
C . 冲刷管制绘声绘色
D . 冲刷管辖惟妙惟肖
3. (2分) (2015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是因为她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B . 热播剧《芈月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
C . 玩微信的人每天要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聊天、发图片和看朋友圈。
D .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5. (2分) (2017九下·宁河月考) 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赏析有误的是()
A .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和“霜”等词可以看出。
B .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 这首词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也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 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现了将士们鲜明的反战和厌战情绪。
6. (2分) (2017九下·宁河月考) 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B . 《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 .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大力宣扬了封建孝道。
D .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7. (20分) (2017七上·青羊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8. (18分) (2017九下·宁河月考) 阅读《淡雅百合》回答小题。
淡雅百合
枫林
①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艳,满院飘香。
②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
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珠珠串”,美美地戴在手上。
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
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
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
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
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旎。
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③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
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
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万事随心”“百年好合”之意。
④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
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放于树下、林间。
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⑤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
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
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⑥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
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天然淡泊好精神”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
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陆游“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
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⑦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
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
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
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地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
⑧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
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
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
愿她在我的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⑨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⑩常听人说起“花语”: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
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圣洁”和“友谊”的象征。
⑾美丽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精美散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④----⑦段,简要概述百合花的特点。
(2)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第③段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主要介绍百合花名字的由来。
B . “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
’”写出了百合花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浓浓的幸福。
C . 第⑧段“熏风送暖的惬意”是指百合给我带来的祥和、安宁和温馨。
D . 第⑨段运用设问修辞,突出百合花已进入了文化,成为一种经典。
E . 文中的百合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作者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4)阅读文章结尾,请结合全文,说说百合花是如何进入作者的心田成为一种永恒的。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9. (19分)(2020·吉林模拟) 文言文阅读
“智者乐水”“智者”通晓事理,思维活跃。
现在,让我们开启“探索智之理趣”的文化之旅,通过综合性学习完成各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链接材料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⑾,西北望,射天狼。
(链接材料二)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链接材料三)
墨,松之烟也。
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
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惟远烟为佳。
今高丽国每贡墨于中国,不知用何物合和,不宜入药。
此盖未达不敢尝之义。
又治大吐血,好墨细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调,稀稠得所,
顿服,热多者尤相宜。
又鄜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甚浓,其煤可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及,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
是不可入药,当附于此。
(1)上述文段中“由是感激”的“感激”意思是①________ ,“倾城”的意思是②________,“乘”的意思是③________“及”的意思是④________。
(2)《出师表》浓缩了诸葛亮的才智,为了使后主接受建议,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表达出师决心的?
(3)在文学的世界里,“智”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请借助这一感悟,帮助探究小组完成卡片内容。
“探索智之理趣”综合性学习探究卡
(4)(链接材料三)体现了古人生活的智慧,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用墨来治病。
(5)让我们在探究中感悟,以一副对联来赞颂“智”的精神美吧。
上联:智者慧眼识天下
下联:________
10. (12分) (2017九下·宁河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或谓之曰 ________
②以子之长 ________
(2)翻译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11. (9分) (2017九上·长清月考)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 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5)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6) 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7)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想要替君王统一天下的爱国激情与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12. (2分) (2019九下·广安月考)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①________;②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3. (5分)在“爱心”“幸福”两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并以此为中心,按下面的例句仿造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
七、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14. (2分) (2019八下·嵊州期末)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 . 《呐喊》
B . 《朝花夕拾》
C . 《彷徨》
D . 《故事新编》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6八上·夏津月考) 写作:
在生活的旅程中,你也许拥有一些特别的收藏。
或是一朵小红花、一张旧照片,或是一场经历、一段情谊,或是……它们承载着你成长的经历和温馨的记忆。
请以“我的收藏”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12-1、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3-1、
七、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14-1、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