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外国语校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绵阳外国语校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C.CO2能灭火是因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A.226.4克B.222.8克C.172.8克D.无法计算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D.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4.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冰、干冰、四氧化三铁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尿素、硝酸钾
C.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铁、硒
D.天然材料:羊毛、棉线、塑料
5.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

下列实验与这一思想方法不符合的是()
A.用红墨水和水扩散研究分子的运动
B.以木块移动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C.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D.研究铁生锈
6.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银耳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
7.下图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实验②: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实验④: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8.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钙
C.氧化钙
D.氯化钠
9.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酚酞试液
10.自2018年2月3日开始,每当夜幕落下,大明湖畔就被绚丽多彩的灯光扮靓,全市人民共有、共享、共乐泉水这一大自然的馈赠。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B.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烧碱可用于焙制糕点
B.用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生石灰可在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火灾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镁原子
A.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C.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13.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铝、镓(Ga)、铟(In)、锡(S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 3
C .铟的原子序数比锡大
D .镓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测定溶液 pH
D .引燃酒精灯
15.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
A .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 .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D .分类观: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在Cu 、Al 、Au 三种金属中,常温下因表面形成氧化膜而耐腐蚀的是_____;
(2)炼铁核心反应232 3CO Fe O 2F e 3CO ++高温中,_____发生了还原反应;
(3)向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则滤渣中所含有的金属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
..是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相关知识的探究实验。

①甲装置玻璃管里发生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

②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输液所用生理盐水中约含氯化钠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3g~5g。

①某病人因腹泻导致脱水,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每天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相当于病人每天可补充NaCl约___________g。

②小明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50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435g沉淀。

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

_________________
18.(8分)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_____;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 称量及量取B 计算C 溶解D 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称量药品时5g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1g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_____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
钠、碳酸氢钠。

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碳酸氢钠。

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___。

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__。

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题分析】
A、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题目点拨】
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B
【解题分析】
设硫酸根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
则2 3.6g
=
96x
,x=172.8g
所以无水硫酸盐的质量=172.8g+50g=222.8g。

故选B。

点睛:已知Mg→MgSO4;Fe→FeSO4,并且可知道,在H2SO4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硫酸根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无水硫酸盐。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A
【解题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

【题目详解】
A、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反应Cu+FeSO4═Fe+C uSO4不可以发生。

A选项错误
B、由于金属活动性Fe>Ag,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属于置换反应。

B选项正确
C、由于金属活动性Cu>Ag,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由于硝酸银溶液为无色,硝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C选项正确
D、由于金属活动性Al>Cu,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发生,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铜单质为红色,所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D选项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氢前金属会与酸反应,氢后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的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4、A
【解题分析】
A、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冰是水的固体、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四氧化三铁,都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尿素中只含有三种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铁、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D
【解题分析】
A.分子的运动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来证明,正确;
B.动能的大小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滚动的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正确;
C.磁场的分布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铁屑的分布来说明,正确;
D.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是利用控制变量和比较的方法,错误。

故选D。

6、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只是物质之间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辨别
7、A
【解题分析】
A、实验①中的瓶子上没有刻度,故A错误;
B、实验②:第二只试管密封在水中,隔绝氧气,故B正确;
C、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空气的内能增大,故C正确;
D、实验④:根据水流的落点,可以验证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8、A
【解题分析】
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选A。

9、B
【解题分析】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点拨】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0、D
【解题分析】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空气,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故A错误;
B、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故B错误;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故C错误;
D、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题分析】
A. 烧碱有很强腐蚀性,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选项错误;
B. 浓硫酸有吸水性,用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选项正确;
C.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有吸水性,可在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选项正确;
D.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常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火灾,灭火时不会对图书等造成二次损坏,选项正确。

故选A。

12、B
【解题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点燃
2MgO+C。

【题目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涉及到四种物质,故错误;
B.表示的是金属镁,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2:1,故错误;D.反应中,镁元素由0价变成+2价;碳元素由+4价变成0价,故错误。

故选:B。

13、C
【解题分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项A正确;
B、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3价,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1价,故氯化铝写作AlCl3,选项B正确;
C、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原子序数递增,因此锡的原子序数比铟大,选项C错误;
D、题目已知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三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D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4、B
【解题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5、B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的构成不同,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Al(或铝)Fe2O3(或三氧化二铁)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
【解题分析】
(1)铝易被氧气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Al(或铝);
(2)在反应2323CO+Fe O 2Fe+3CO 高温中,氧化铁失去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
(3)向()332AgNO Cu NO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 粉,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硝酸银被反应完,锌才能再和硝酸铜反应;由于得到的是无色的溶液,说明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所有的铜,但是锌是否剩余无法确定,故一定含有Ag 、Cu ,可能含有Zn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单质 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量增加,溶液变稀;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的量减少,溶液变稀 吸热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防止丁中的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 取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Na 2CO 3和NaOH ,若不变红,则溶质中只含有Na 2CO 3 1.8 合格
【解题分析】
(1)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所以一定不生成单质;
(2)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量增加,溶液变稀;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的量减少,溶液变稀;
(3)①甲装置玻璃管里发生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吸收热量;②乙装置中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③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丁中的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中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也显碱性,需要先检验碳酸钠并将其除去,再检验氢氧化钠,故方案为:取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Na 2CO 3和NaOH ,若不变红,则溶质中只含有Na 2CO 3;
(4) ①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
0.9%=1.8g ; ②设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为x ,
NaCl+AgNO 3═AgCl↓+NaNO 3
58.5 143.5
x 1.435g
58.5=1.435143.5
x g x=0.585g ,
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0.585
50
g
g
×100%=1.17%>0.9%,所以这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含量合格。

18、B 玻璃棒出现较多量固体BACD B C 62.5
【解题分析】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

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选项正确;
B、液面不低于滤纸的边缘会造成杂质不经过滤纸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不能起到除杂的目的,选项不正确;
C、过滤时若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容易捣破滤纸,使杂质进入滤液,所以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选项正确;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选项正确;
②操作Ⅲ是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玻璃棒;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
①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应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使得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烧杯未干燥使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若砝码和物品放反了,且移动了游码,则所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游码=5g-1g=4g <6g,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6%=(100g-x)×16%,x=62.5g。

【题目点拨】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用一定量固体氯化钠配制溶液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配好的溶液盛放于细口瓶中;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因素有: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烧杯不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仰视方法读数,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等,在稀释溶液时抓住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无色气泡;碳酸氢钠;白色沉淀;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氢氧化钠;标签正向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盖
【解题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稀盐酸能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生成气体解答;(2)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不能共存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能生成白色沉淀解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探究】(4)分析解答;【探究启示】根据液体药品的正确取用方法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1)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有无色气泡产生;(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若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因为该试剂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若是氢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部分碳酸钠,所以,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实验结论】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钠,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探究启示】由于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应注意取用时标签正向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