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签到表
2024年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样本(五篇)

2024年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样本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若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产生医疗事故争议,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进行汇报。
科室负责人则需在第一时间向医务部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应涵盖以下要素:1. 发生科室的详细信息;2. 涉及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所属专业、职务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诊疗过程的简要描述及当前健康状况;4.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点及经过;5. 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6. 患者的具体诉求。
医务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调查与核实工作,并如实将相关情况上报至分管领导,同时向患者提供必要的通报与解释。
二、医院在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须在指定时间(原文空白处应填写具体时间,如“12小时”)内向浏阳市卫生局提交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含:1. 医院全称;2. 涉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归属、专业背景、职务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 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疗过程概述;4.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具体时间、过程;5. 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医疗救治措施;6. 患者的合理要求;7.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必要内容。
三、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多名患者(原文空白处应填写具体数字,如“3名”死亡或“10名”以上出现人身损害),医院必须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聚焦于医院名称、患者信息、事件时间及经过等关键要素。
四、对于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医院需在协商解决之日起的指定时间(原文空白处应填写具体时间,如“7日”)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报告需全面覆盖双方协议内容、执行情况、医院处理措施及整改计划等。
五、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认的医疗事故,若双方通过协商或行政调解解决,医务部应在协商(调解)结束后指定时间(原文空白处应填写具体时间)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3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一、凡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含尚不能定性的可疑问题),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向医务部、外管业务副院长报告。
二、上述情况发生后,科主任在上报同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后果,并及时查清事情的过程、原因、后果和责任人,科内公须设置《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本),由科秘书负责记录工作,要求务必及时、准确真实、客观,报告单一式两份,经科主任审査签字后将其中一份交医务部备案。
三、凡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的,科主任及当事人应在____小时内呈交书面报告至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处,医院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如不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或有意隐瞒四、不报者,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个人和科室,一经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外和经济处罚。
五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病历、各种检查报告单、标本等所有相关资料应由当事科室在____小时内交医务部专人封存保管,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未经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同意,任何人不得拆封、查阅、借出。
六、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由院、科领导____善后工作,提出认证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或家属做出解释说明或允诺,注意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七、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质疑或引发医疗纠纷时,可由当事科室和医务部向死者家属提出尸检要求,必须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
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
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夏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冬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
八、进修医师独立值班后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由本人负责。
实习医师发生差错事故除本人负责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带教医师责任。
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等由责任科室或医务部____有关科室人员或全院医师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心卫生院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报告科室
报告人
发生时间
报告时间
当事
医务人员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就诊时间
入院时间
目前诊断
不良事件发生经过
(简述)
已采取
处理措施
患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状况
科室意见
科室主任:
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处理意见
备注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办公室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不良事件报告表、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五篇)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一、加强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员工培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必须坚持分工负责,常抓不懈。
医务部负责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包括医学理论知识更新、医疗质量教育、医政法规教育等)和培训工作;党政____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各行其职,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各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医院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和《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全员培训内容:⑴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⑵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协(学)会制定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全国统编教材、有关诊疗规范、常规及本院制定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⑶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医疗服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接待患者的语言、行为艺术;⑷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医务人员医德规范》;⑸其它法律知识培训。
包括法律基本知识、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医疗争议和诉讼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2、分类分层次培训:⑴各类人员的岗位技能和规范培训;⑵新分配人员岗前培训;⑶低年资人员培训;⑷中级人员和高级人员培训;⑸每次培训要填《培训记录表》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教师、内容。
二、抓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事故防范的关键环节1、抓住质量控制三个环节不放松:⑴基础质量控制:是指对医疗质量产生影响的人、财、物、管理、时间、技术和信息等因素的控制,除工作人员的数量、素质、技术水平外,还包括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药品供应、后勤保障、时间控制等等;⑵环节质量控制。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的结果是伴随医疗服务过程产生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对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结果)进行提前检验,合格后才交付。
同时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一旦发生医疗缺陷,有时难以纠正,因此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⑶终末质量控制。
一是对医疗活动外延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患者的随访和跟踪活动等;二是根据病案质量、管理指标、统计指标对医院诊疗管理水平、科室诊疗控制能力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图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图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根据医患纠纷事件的性质、情节轻重、事态发展情况,分成以下三级处置预案:
1、三级处置预案
一般医患纠纷,患方人数在5人以内,没有过激行为,可通过该级做好解释工作即能解决的,则采取此方案。
处置流程图
出现患方聚众走访,直接到院长办公室、医务科等部门投诉,患方人数在10人以内,有过激行为迹象的,且经过三级处置预案难以解决的医患纠纷,则采取此方案。
处置流程图
出现患方在医院内寻衅滋事;故意损坏或抢夺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非法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在医院内外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堵塞交通;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抢夺患者或他人医疗文件及与医患纠纷相关的医疗证物(如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经劝说无效的;其他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行为的医患纠纷事件,经过二级处置预案难以解决的医患纠纷,则应及时启动此方案。
处置流程图。
日照市人民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

日照市人民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防范预案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监管组织。
形成由院长领导、业务院长分管、职能部门负责、科室落实、个人执行的防范体系。
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排查医疗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应加强医疗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各科室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
二、依法执业,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工作制度,切实执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
(二)在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应严格依法执业,有特殊专业岗位要求的医护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方能执业。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手术等诊疗活动,违反规定造成后果的由带教老师承担全部责任。
三、强化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保护患者隐私。
对待患者要耐心、细致和同情、理解,杜绝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更不能借机向患方索、拿、卡、要,努力争取患方的信任,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科室间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各科室应遵守按专业收住病人的原则,对同时存有多种疾病者,应收住到主要疾病的专业科室,其它相关专业科室应积极协助,共同完成患者的诊治,任何专业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正确处理好各科室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加强内部沟通。
坚决禁止贬损他人、自以为是的恶劣行为以及跨专业、盲目收治病人的现象,若由此引发纠纷,严肃追究其责任。
各科室应保证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紧急情况下应服从医务科或医院行政总值班的调配。
最新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记录本

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门诊部需建立差错、纠纷、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纠
纷、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
2.发生差错、纠纷、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
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或发现医疗差错、纠纷、事故,又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
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立即向医务部报告,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或总经理报告,并向顾客解释。
4.应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及有重大医疗过失
行为及时报告。
5.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
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顾客的标本以备鉴定。
6.差错、纠纷、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由医务部组织有关人
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7.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有向职能部门报告经过的义务,
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8.对经调查、核实与医疗事故有关违规行为相关的医疗纠纷,处理
结束后应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纠纷个人档案有关文件规定程序,由医务部组织讨论。
如经投票表决结果记入纠纷个人档案的,与当事人见面后记入档案。
9.医务部应定期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医务部
2017年10月6日
医疗差错、纠纷及医疗事故登记表。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
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和办公室组成,委员会下设监控办公室,挂靠医务科。
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及各科室专家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
由专职人员组成,挂靠医务科,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
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
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
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异常事件登记表

公安医院异常事件登记表
1、不良事件定义(medical adverse event)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2、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3、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5、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6、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目录一、引言二、预案背景1.1 法律依据1.2 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的目的1.3 预防与监管机构三、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程序2.1 差错及事故的定义2.2 登记报告的责任方与义务2.3 登记报告的程序四、登记报告处理程序3.1 差错及事故的初步调查3.2 调查结果的评估与分类3.3 处理结果的通报与跟进五、责任追究与法律程序4.1 相关法律责任4.2 法律程序六、预案的实施5.1 保密与信息安全5.2 预案的培训与宣传5.3 预案的修订与调整七、总结一、引言医疗差错及事故是医疗服务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本预案旨在规范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的程序,保障患者权益,推进医疗事故的风险管理。
二、预案背景1.1 法律依据医疗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师执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1.2 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的目的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记录、评估和处理差错及事故,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医疗质量、防范风险的依据,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1.3 预防与监管机构为确保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专门的预防与监管机构。
该机构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的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工作,并指导开展各项预防风险管理工作。
三、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程序2.1 差错及事故的定义差错是指医疗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的错误行为。
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意外事件。
2.2 登记报告的责任方与义务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义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都有义务履行登记报告的责任。
2.3 登记报告的程序医疗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的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程序,包括差错及事故的发现、报告、调查与处理等环节。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四篇)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1、各卫生站点需设立医疗错误与事故登记簿,由科室主管、护士长或指定专员记录事件详情、原因、影响,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在七日内进行讨论与总结,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严重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发生,须立即向上级卫生院及主管机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材料,详细阐述事件经过、性质及初步处理建议,同时,涉事人员需提交书面报告。
医院需及时向卫生行政机构汇报,并视情况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1)在错误或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以减少不良影响。
(2)事件发生后,由站内负责组织初步调查和处理,如有需要,卫生院将提供进一步协助。
(3)如引发纠纷,卫生站应指定专人负责与家属的沟通。
(4)涉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审议的事项,由卫生站负责提供准确材料,并附科室讨论意见。
委员会将进行审议,提出处理建议,由相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5)相关责任人需制定后续改进措施,并送交卫生院备案。
所有卫生站都需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确保记录完整,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3、涉及医疗错误或事故的病例资料、原始文件和样本应妥善保管,禁止篡改、伪造、隐藏或销毁,以备鉴定。
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涉事卫生站需在规定时间内交由卫生院专人封存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查阅。
4、卫生站需及时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家属。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行解释。
5、对于未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不报的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被他人发现或举报,将对涉事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6、若患者死亡后出现疑义或纠纷,上级医生应邀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尸检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对死因的准确判断。
7、卫生站内所有医疗错误和事故需及时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核签字后,交由卫生院存档。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二)医疗事故处理规定一、医院应遵循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在必要时申请专业鉴定。
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责任书

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责任书鉴于医疗事故在过去几年中频繁发生,并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特制定本《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责任心和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公正、合理地进行处理和赔偿。
第一章:医疗事故预防第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疗技能和临床操作水平,确保医疗程序的规范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保存至少十年。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积极采用医疗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效率,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加强对医院内各种病原菌的监测和控制,保证医疗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全面的调查,总结分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检测,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医疗事故。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积极引进临床路径,加强对重大手术和治疗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隐患。
第二章:医疗事故处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医疗事故的及时处理和赔偿,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进行处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和协助,并按要求及时处理事故责任人。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疗事故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的意识和能力,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医疗事故的原因、损害后果和赔偿方式,并尽快妥善解决赔偿事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的赔偿机制,确保患者在合理范围内得到赔偿,同时也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损失进行合理补偿。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五篇)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1、各卫生站点需设立医疗错误与事故登记簿,由科室主管、护士长或指定专员记录事件详情、原因、影响,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在七日内进行讨论与总结,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严重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发生,须立即向上级卫生院及主管机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材料,详细阐述事件经过、性质及初步处理建议,同时,涉事人员需提交书面报告。
医院需及时向卫生行政机构汇报,并视情况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1)在错误或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以减少不良影响。
(2)事件发生后,由站内负责组织初步调查和处理,如有需要,卫生院将提供进一步协助。
(3)如引发纠纷,卫生站应指定专人负责与家属的沟通。
(4)涉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审议的事项,由卫生站负责提供准确材料,并附科室讨论意见。
委员会将进行审议,提出处理建议,由相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5)相关责任人需制定后续改进措施,并送交卫生院备案。
所有卫生站都需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确保记录完整,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3、涉及医疗错误或事故的病例资料、原始文件和样本应妥善保管,禁止篡改、伪造、隐藏或销毁,以备鉴定。
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涉事卫生站需在规定时间内交由卫生院专人封存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查阅。
4、卫生站需及时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家属。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行解释。
5、对于未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不报的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被他人发现或举报,将对涉事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6、若患者死亡后出现疑义或纠纷,上级医生应邀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尸检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对死因的准确判断。
7、卫生站内所有医疗错误和事故需及时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核签字后,交由卫生院存档。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二)医疗事故处理规定四、在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时,医院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机构报告,并视情况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二篇)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1、各卫生站点需设立医疗错误与事故登记簿,由科室主管、护士长或指定专员记录事件详情、原因、影响,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在七日内进行讨论与总结,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严重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发生,须立即向上级卫生院及主管机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材料,详细阐述事件经过、性质及初步处理建议,同时,涉事人员需提交书面报告。
医院需及时向卫生行政机构汇报,并视情况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1)在错误或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以减少不良影响。
(2)事件发生后,由站内负责组织初步调查和处理,如有需要,卫生院将提供进一步协助。
(3)如引发纠纷,卫生站应指定专人负责与家属的沟通。
(4)涉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审议的事项,由卫生站负责提供准确材料,并附科室讨论意见。
委员会将进行审议,提出处理建议,由相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5)相关责任人需制定后续改进措施,并送交卫生院备案。
所有卫生站都需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确保记录完整,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3、涉及医疗错误或事故的病例资料、原始文件和样本应妥善保管,禁止篡改、伪造、隐藏或销毁,以备鉴定。
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涉事卫生站需在规定时间内交由卫生院专人封存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查阅。
4、卫生站需及时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家属。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行解释。
5、对于未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不报的医疗错误或事故,一旦被他人发现或举报,将对涉事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6、若患者死亡后出现疑义或纠纷,上级医生应邀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尸检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对死因的准确判断。
7、卫生站内所有医疗错误和事故需及时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核签字后,交由卫生院存档。
2024年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二)医疗事故处理规定一、医院应遵循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在必要时申请专业鉴定。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三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一、防范措施1.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执行医疗护理行为,质量监控。
2.责任到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3.规范医疗行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操作常规。
5.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说明患者诊疗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结果,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
6.病重、病危患者应由科主任主持诊疗工作,并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有医务科负责协调工作,包括外请会诊或转院。
7.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倾向,应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善后补救工作,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必要时由医务科会同科主任参与调查、处理工作。
8.对医疗纠纷,先由主治医师负责接待,及时化解矛盾,并向科主任书面报告。
如协调有难度,应逐级调查处理,程序为主治医师→科主任→医务科→院务委员会。
9.院办室或医务科接待投诉、来信、来访、工作,负责调查、协调、处理、解释、咨询工作。
医疗差错事故处理程序1.执行部门。
医务科或院务委员会。
2.要求相关科室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
3.事件发生(接报告后)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协助接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
4.进行调查、核实,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提出整改措施。
5.指导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鉴定、调解、法院),参与调查工作。
6.制定或修改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7.在医务人员中举一反三,展开讨论,吸取教训,强化环节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8.根据医疗事故(事件)的性质、轻重,对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提交院务委员会讨论。
9.对隐瞒不报,造成后果或补救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科室负责人,责任人提出加重处罚意见,提交院务委员会讨论。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科室负责人及时____讨论与总结。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3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根据____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医疗法律(规)及规定,严格执业,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各科室要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凡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或其它原因导致出现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差错、事故时,应由本人或科室管理人员(护士长或科主任)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及补救措施等情况。
科室应将差错、事故的详细情况逐级上报。
4、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科主任、护士长应立即向主管院长及医务科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补交书面报告,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
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5、发生重大的医疗事件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抢救病人;所在科室采取措施不力或不积极抢救的,视为不做为,医院将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医疗事件发生后,所在科室应视情节立即(或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6、在积极抢救医疗事件病人的过程中,需要有关科室积极配合的,相关科室必须无条件的予以配合,不积极配合或借故推诿者,不论后果如何,均视为违规行为,需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
7、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
血液标本及可疑安瓿应保留三天。
抢救病人的安瓿应保留____小时备查。
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科室应在____小时内交医务科封存保管,任何人均不得涂改和销毁与医疗事件有关的各种记录及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