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市八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5月12日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
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
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
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
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
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
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硕士博士占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7.31 30.68
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
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
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
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
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
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
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
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
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路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C.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C.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选人有了更大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D.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E.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6.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14分)
对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
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
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
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
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
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
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
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
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
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
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
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
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
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
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
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
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
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
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
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
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8.“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9.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
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
..。
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
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
十月,吐蕃
..
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
..援之。
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
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
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
俛性嫉恶,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
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穆宗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
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劝穆宗休兵偃武。
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语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
帝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他人之策行之。
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
俛性介独,持法守正。
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
改任吏部尚书。
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
不许。
俛家行尤孝。
母韦氏贤明有礼,
理家甚严。
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
..时。
丁母丧,毁瘠逾制。
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
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萧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B.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C.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D.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士,文中指官名,即翰林学士。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常可以称为学士。
B.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
C.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D.褐衣,指粗布衣,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
古代贫贱或卑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俛有正义感。
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还得到了当时宰相段文昌的帮助,萧俛却当面指责王播奸邪行贿。
B.萧俛敢于谏言。
穆宗平定两河地区之后,萧俛进言请求秘密“消兵”,但皇上没有采取他的建议,导致了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
C.萧俛有孝心。
无论做官还是没做官,他对母亲都很孝顺;母亲死后,他为母守丧,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马上以守丧为名推辞。
D.萧俛淡泊孤傲。
皇上提升他的官职,他几次加以推辞;退休后,为避免以前的属吏和宾朋在逢年过节时宴请拜见,他回到了济源别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5分)
(2)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14-15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自己远离嘈杂的音乐、繁冗的公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
”
(2)在《赤壁赋》中,苏轼夜游赤壁,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景,于是乎“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扮演黄蓉的李一桐目前争议最大;批评的声音是说她整容脸、演技不在线,令黄蓉应有的玲珑剔透
....、聪慧机灵丧失殆尽。
②在一次演训任务中,马超因为经验欠缺,七手八脚
....地忙了一阵子,结果使导弹比预想时间晚了近4分钟才起竖完毕。
③申遗专家上岛考察前一天,恰巧赶上了莫兰蒂台风采袭。
17级的台风,竟然连根拔起
....了岛上多棵百年大榕树。
④演唱会被命名为“响遏行云”,非常传神地突出了李多奎先生的艺术特色——行腔流畅,
韵味浑厚,中气充沛,穿云裂石
....。
⑤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侵权方式怎样千变万化,只要回到侵权法和著作权法的原点,记住了
法律的初衰,就不会歧路亡羊
....。
⑥西塘古镇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以及2600多户居民暮鼓晨钟
....的传统生活,成为江南古镇活的标本。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莱茵河畔一座崖壁陡峭的山顶上,有一座名叫杜斯特瓦德的小村庄,住着百来名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百年来一直过着安宁而祥和的岁月。
B. 央行2017年《金融稳定报告》明确指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09.16%。
C. 在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引导高校明确自身定位,分清层次类型,办出特色水平,服务经济社会极其至关重要。
D.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记并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才是党的力量的源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人,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
D.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①,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
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遗成了一定压力。
“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②,少流失到环境中。
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③,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