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音乐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音乐鉴赏
发布时间:2023-01-30T05:25:24.99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王喜军[导读] 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喜军
邮编:741600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与传统文化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围绕“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探讨,通过融合诗歌舞蹈、结合音乐鉴赏、开展音乐活动、编创音乐教学对高中音乐教学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分析,致力于增强学生的鉴赏体验,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精髓,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鉴赏;高中音乐
引言: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音乐课程中包含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且音乐文化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势,使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得到同向同行发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切实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融合诗歌舞蹈,增强鉴赏体验
诗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经》《楚辞》中经常出现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可以用作高中音乐鉴赏的素材,不论是吟唱或是朗诵,都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湘艺版高中音乐为例,在《音乐与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除教材内的诗歌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婉转的乐趣中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意境之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律动,为学生营造诗情画意的音乐鉴赏氛围。
此外,教师可应带领学生对诗歌中独特的韵味进行品析,体会诗歌和音乐相互渗透、互相交融的美感。
除诗歌外,教师还可将舞蹈融入诗歌鉴赏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如苗族跳月舞、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舞蹈等。
不同的民族舞蹈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底蕴,使我国传统文化更具有鲜明特色与蓬勃的生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的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舞蹈,通过对舞蹈的鉴赏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结合音乐赏析,感受文化魅力
音乐赏析是弘扬传统文化与艺术、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赏析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涵盖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
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取向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许多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被人们所熟知的主流传统音乐文化的受众群体也在逐渐缩小。
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肩负起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使命,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以湘艺版高中音乐为例,在《少女的祈祷》教学中,教师应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歌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使学生能够结合更全面的信息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将音乐中的人文内涵传递给学生,由此使音乐赏析发挥更全面的育人效用。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对作品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人文内涵,使自身的鉴赏能力及人文素养得到发展。
三、开展音乐活动,体会文化精髓
传统音乐鉴赏课程多数都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教学通常以使学生了解歌曲内容、音乐节奏、创作背景为目标,教学方向侧重于认知教育,教学过程偏向于单向传授,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束手束脚”,无法通过自身适应或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逐渐消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鉴赏教学始终难以深入。
因此,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要素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形式新颖、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湘艺版高中音乐为例,在《看秧歌》的教学中,教师可通多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秧歌的经典艺术形式,并向秧歌的背景与由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秧歌背后蕴含的人民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随后,教师可将每5-6名学生分为一组,共同编创简短的“秧歌舞”,学生可合作查阅资料、选择乐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艺术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我国传统节日设计音乐活动,如中秋节、国庆节、端午节、母亲节等,根据节日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民俗开展具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活动,使传统文化与学生产生同频共振,在鉴赏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四、编创音乐教学,传承古典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对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编创,或带领学生共同编创音乐鉴赏的学习内容,在编创中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湘艺版高中音乐为例,在《芬兰颂》的教学中,教师可提炼其中的关键文化要素,如古典器乐、节令、民族,将三个要素内容依次进行编排,根据学生的当前音乐鉴赏水平,选取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音乐节奏旋律难度。
随后,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曲目进行补充,在选取时可参考我国众多古典音乐曲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进一步筛选。
通过编创音乐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编创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创更多的古典音乐曲目,使学生在独立、自主鉴赏音乐的过程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感知音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结束语: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民族发展之魂。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的将传统文化与教学融合,更要选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渗透,使传统文化与音乐鉴赏教学同频共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由此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亚.传统文化元素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融合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版,2022(7):29.
[2]李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