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十考点六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观点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19年1月·广东学考·T14,原文见“考点一方法三”的例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杨允正常年在外经商,后来回到家乡,对自己不能早点回 家感到遗憾。 B.杨允正分家之后,族人商量凑钱饮酒,既是为他祝贺,也 是为了勉励后来的人。 C.杨允正找到经商失败的二弟,在父亲面前为其辩解,像对 待同胞兄弟一样关爱他。 D.杨允正不喜欢蓄奴婢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大多素质不高, 侍魏弘农太守。威少倜傥,有大 志,善骑射,膂力过人。
在周,数从征伐,位至柱国、京兆尹,封长寿县公,邑千户。 王谦作乱,高祖以威为行军总管,从元帅梁睿击之。军次.通谷, 谦守将李三王拥劲兵拒守,睿以威为先锋。三王初闭垒不战,威 令人詈.侮以激怒之,三王果出阵。威令壮士奋击,三王军溃,大 兵继至,于是擒斩四千余人。进至开远,谦将赵俨众十万,连营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考点六 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观点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 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一步深化了的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信息的提炼和分析的 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 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 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 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考查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 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 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颜复执,谨藏于家。”上曰:“可持来。”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
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于是复拜洛州刺史。
(选自《隋书·张威传》,有删改)
【注】 ①芦菔:萝卜。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威少有大志,体力过人,多次跟随皇帝征战,战功显赫, 受到皇帝的提拔奖赏。 B.张威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运用激将法,诱敌出兵,出奇 制胜,最终平定了叛乱。 C.张威颇治产业,却疏于管教家奴。家奴出售萝卜根时侵扰 百姓,张威因此被皇帝责罚。 D.皇帝自认对张威推心置腹,而张威辜负了他的信任,皇帝 在洛阳免去张威的官职。 D
方法 归纳概括
(2023年第一次·广东学考·T14,原文见“考点一方法一” 的例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朝廷考选武官时,尚书王敞惧怕刘瑾,准备更改罗循考 选的结果。 B.罗洪先虽然考中进士第一名,但他并不愿意把心思全部放 在科举功名上。 C.罗洪先等人上疏建议皇太子在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触怒 皇帝,受到惩处。 D.罗洪先拒绝了富人的巨额贿赂,好友项乔大声地斥责并嘲 讽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要答对此题, 首先要在原文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内容并认真比对辨析,对文段 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是关键,还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才能作出准确 判断。“曾因此遭到免职”错误,文中并没有说吴鼎遭到免职 的事。故选D。 答案:D
这种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四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说、 评价某一个方面,要求判断其正误。命题人在设置本考点题目 时,常常会设置一些“陷阱”,干扰考生的思维。“陷阱”一 般有以下几种:时空错位、故意曲解、表述笼统、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望文生义、过于绝对。答题关键在于找出选项中与 文章本意相出入的地方。 答题的几个步骤: ①分清类别,有的放矢。文言文所选择的材料有人物传记、名 胜游记、文言小品、论述性散文等。阅读时,考生应从宏观的 角度把握材料的类别特征,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章去把握重点, 这样答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阅读人物传记或记事散文类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要答对此 题,首先要在原文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内容并认真比对辨析,对 文段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是关键,还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才能作出 准确判断。D项“好友项乔大声地斥责并嘲讽他”错误,原文 的表述是“乔微讽之”,意思是项乔略微委婉劝说他,并没有 大声斥责并嘲讽,可见好友只是暗示。“厉声曰”的人是罗洪 先,不是项乔,故选D。 答案:D
常见的错误是没有理解原文中相应句子或词语的意思,不能判 断选项中出现的以偏概全、夸大事实、时空倒置、曲解词义、 混淆是非、望文生义等错误。 ④对照原文,仔细核对。作出判断选择后,应该回到原文相应 语句中核查一遍,看所选答案或所组织的答案是否有理有据。
1.(2019 年 12 月·广东学考·T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目。
(2021年1月·广东学考·T14,原文见“考点一方法一”的 即时应用第1题)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彦与金军对垒,力量悬殊,突破重围后,联络各路豪杰, 寻找新的战机。 B.王彦做事警觉,考虑周密,为防止部属加害自己,晚上睡 觉经常变换处所。 C.王彦身为名将,但并非常胜将军,与金人、李忠交战,都 因寡不敌众而失利。 D.王彦受到和议政策影响,被朝廷夺了兵权派做地方官,有 识之士都替他惋惜。
(2022年第一次·广东学考·T15,原文见“考点一方法一” 的例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吴鼎在山东救灾时,奏请朝廷改变赈灾方式,得到了朝廷 的批准。 B.皇太后想要去五台山,有人建议开山修路,吴鼎认为这样 做不合适。 C.吴鼎任职中政院期间,廉洁自律,没有像有些官员一样谋 取私利。 D.吴鼎为官正直敢言,处处维护百姓的利益,曾因此遭到免 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要答对此题, 首先要在原文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内容并认真比对辨析,对文段 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是关键,还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才能作出准确 判断。C项,“都因寡不敌众而失利”错误。结合“贼众皆河 朔人,骁果善战,彦与战不利”分析,反叛的人都是河朔人, 十分勇敢善于作战,王彦和他们作战,没有取胜。并非“寡不 敌众”。 答案:C
D
料,要注意记叙的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之间的 关系,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写了哪几件事,所写事迹表现了人物 怎样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阅读论述性散文,要注意表明了 作者怎样的观点,表述观点的依据有哪些,采用了怎样的论证 方法;阅读名胜游记类散文,应注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的顺 序怎样,所写之景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读准题干,明确要求。阅读题目时,切不可走马观花,一目 十行,必须明确要求,把握命题者考查的意图。 ③辨析差异,排除干扰。答题时要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 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将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中的相关句、段 进行比较对照,弄清楚干扰形式。考生在做归纳要点题时,最
三十里。威凿山通道,自西岭攻其背,俨遂败走。追至成都,与 谦大战,威将.中军。及谦平,进位上柱国,拜泸州总管。高祖受 禅,历幽、洛二州总管,改封晋熙郡公。寻拜河北道行台仆射, 后督晋王军府事。数年,拜青州总管,赐钱八十万,米五百石, 杂彩三百段。威在青州,颇治产业,遣家奴于民间鬻芦菔①根,其 奴缘此侵扰百姓。上深加谴责,坐.废于家,后从上祠太山,至洛 阳,上谓威曰:“自朕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镇,可谓推赤心矣。 何乃不修名行,唯利是视?岂直孤负朕心,亦且累卿名德。”因 问威曰:“公所执笏今安在?”,威顿首曰:“臣负罪亏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