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个定值
D.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一定温度下,向a L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g)、1molH2(g),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 N2的同时消耗3n mol H2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3.一个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M%.保持温度不变,再投入1molNO2,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4.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T的关系.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5.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N2(g)+3H2(g)⇌2ΝΗ3(γ)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0.4mol•(L•s)﹣1
B.前2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4mol•(L•s)﹣1
C.前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L•s)﹣1
D.2~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s)﹣1
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7.反应3Fe(s)+4H2O(g)⇌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8.对于反应aX(g)+bY(g)⇌cZ(g)+dR(g)△H=QkJ/mol反应开始时,容器内充入X、Y 或Z、R,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图1、图2分别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充入X和Y a+b>c+d Q<0
B.开始时充入X和Y a+b>c+d Q>0
C.开始时充入Z和R a+b>c+d Q<0
D.开始时充入Z和R a+b<c+d Q>0
9.右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还原反应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Fe3+
11.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Z>W>X B.Z>Y>W>X C.W>Z>Y>X D.X>Y>Z>W
12.将0.2mol AgNO3、0.4mol Cu(NO3)2、0.6mol K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4.48L B.5.6L C.6.72L D.7.84L
1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一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15.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16.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17.实验室在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先把硫酸铁晶体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如此操作的目的是()
A.防止硫酸铁分解B.抑制硫酸铁水解
C.提高硫酸铁的溶解度D.提高溶液的PH
18.能说明溶液呈中性的可靠依据是()
A.pH=7 B.c(H+)=c(OH﹣)
C.pH试纸不变色D.石蕊试液不变色
19.有等体积、等pH的H2SO4、HCl和CH3COOH三种酸溶液,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碱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这三者的关系是()
A.V1=V2>V3B.V1=V2=V3C.V3>V2>V1D.V3>V2=V1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
21.将0.2mol/LCH3COOK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
22.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
A.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蒸发得NaHCO3晶体B.加热蒸发AlCl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3晶体
C.向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3晶体
D.向FeCl3溶液里加入足量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2O3
23.有A、B、C、D四种一元酸的溶液.实验表明: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溶液中,分别滴入甲基橙试液后,A溶液呈黄色而C中不变色;(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B、C的钠盐溶液相比较,B的钠盐溶液的pH小于C的钠盐溶液的pH;
(3)A酸和D的钠盐反应生成A的钠盐和D酸.
由此可以确定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A.B>C>A>D B.A>C>D>B C.D>A>C>B D.C>D>A>B
24.常温下,现有0.01mol/L的下列溶液:①CH3COOH ②NaHCO3③NaHSO4④KOH ⑤H2SO4按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⑤③①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⑤
25.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 值是()
A.1×10﹣14B.55.6×107C.107D.55.6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金属活动相差越大,形成原电池时越容易放电.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各装置名称是:A池;C池;
(2)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②;⑥;
(3)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流过时,①极上质量变化;⑥极上质量变
化.
27.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H.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如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
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 mol•L﹣1•s﹣1.
28.(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溶液中c(Na+)c(CH3COO﹣)(填“>”“<”或“=”,下同).
(2)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溶液中c(Na+)c (CH3COO﹣).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呈,醋酸体积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4)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原醋酸溶液中c(H+)氢氧化钠溶液中c(OH﹣),m与n的大小关系是m n.
29.在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溶于水后加少量盐酸配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2+在pH=4~5时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
(1)为什么要加入氧化剂?.
(2)下列物质都可以作为氧化剂,其中最适合本实验的是.
A.H2O2 B.KMnO4 C.NaClO D.K2Cr2O7
(3)物质Y是,加入Y的目的,沉淀E是.
(4)欲将CuCl2•2H2O加热制得无水CuCl2,要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个定值
D.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升高温度,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改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C错误;
D.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一定温度下,向a L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g)、1molH2(g),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 N2的同时消耗3n mol H2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单位时间消耗nmolN2的同时消耗3nmolH2,都体现的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A错误;
B、容器内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因为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始终不变,所以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错误;
D、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3.一个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M%.保持温度不变,再投入1molNO2,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个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M%.保持温度不变,再投入1molNO2,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答】解:第一次达平衡后,再通入1molNO2所到达的新平衡状态,在恒温恒容下,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所到达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增大,混合气体中NO2所占体积分数为N%<M%,即M>N,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注意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本质.
4.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T的关系.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采取“定一议二”原则分析,根据等压线,由温度对A的转化率影响,判断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方向,确定反应吸热与放热;
作垂直横轴的线,温度相同,比较压强对A的转化率的影响,判断增大压强平衡移动方向,确定m+n与p+g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作垂直横轴的线,由图可知,温度相同,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即m+n>p+q,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不大,注意采取“定一议二”原则分析解答.
5.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N2(g)+3H2(g)⇌2ΝΗ3(γ)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0.4mol•(L•s)﹣1
B.前2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4mol•(L•s)﹣1
C.前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L•s)﹣1
D.2~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s)﹣1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计算各时间段氨气浓度变化量,再根据c=计算前2s内、前4s内、2~4s内用氨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解:A.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为0.4mol•(L•s)﹣1,不是即时速率,故A错误;B.前2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0﹣0.2)mol/L=0.8mol/L,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mol/(L•s),故B正确;
C.前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0.2)mol/L=1.2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
=0.3mol/(L•s),故C正确;
D.2s~4s时间内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4﹣1.0)mol/L=0.4mol/L,平均反应速率为:
=0.2mol/(L•s),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图象的曲线变化判断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0.079mol/(L•s),故A错误;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395mol/L,故B错误;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故C正确;
D.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
当反应进行到3min时,△n(X)=0.79mol,△n(Y)=0.79mol,△n(Z)=1.58mol,
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图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曲线,把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7.反应3Fe(s)+4H2O(g)⇌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A、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D、压强不变,充入Ne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增加H2O(g)的量,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Ne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8.对于反应aX(g)+bY(g)⇌cZ(g)+dR(g)△H=QkJ/mol反应开始时,容器内充入X、Y 或Z、R,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图1、图2分别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充入X和Y a+b>c+d Q<0
B.开始时充入X和Y a+b>c+d Q>0
C.开始时充入Z和R a+b>c+d Q<0
D.开始时充入Z和R a+b<c+d Q>0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在开始阶段v(正)=0,v(正)>0,可知开始时充入的是Z和R,由图1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Q<0,由图2知,升高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a+b>c+d,据此判断.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在开始阶段v(正)=0,v(正)>0,可知开始时充入的是Z和R,由图1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Q<0,由图2知,升高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a+b>c+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图象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问题,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观察图象,灵活运用平衡移动原理.
9.右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还原反应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由上的c点显红色判断c的电极,根据c的电极判断a、b的电极并判断e、f的电极,再根据阴阳极上发生的反应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判断反应类型,然后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情况结合生成物反应物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A、外接电源,所以是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池,上的c点显红色,说明c点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知,该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放电,所以c是阴极,外电源b是负极,a是正极,故A错误;
B、c极是阴极,放电的是氢离子,反应为2H++2e﹣=H2↑,故B正确;
C、实现铁上镀锌,则要让金属铁做阴极,金属锌为阳极,根据A选项的分析结果:外电源b 是负极,a是正极,则知道f是阴极,e是阳极,所以金属锌应该是为e极,故C错误;
D、e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是写反应方程式的关键,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电解质溶液,电解类型有:电解水型、电解电解质型、放氢生碱型、放氧气生酸型.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Fe3+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分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
B、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粗铜精炼时,连接电源正极的是阳极,连接电源负极的是阴极;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上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解答】解: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的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反应式:O2+2H2O+4e﹣═4OH﹣,故B错误;
C、粗铜精炼时,粗铜连接电源正极,纯铜连接电源负极,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C错误;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易错选项是D,注意钢铁的腐蚀中,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
11.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
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Z>W>X B.Z>Y>W>X C.W>Z>Y>X D.X>Y>Z>W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可以溶解在酸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强,金属单质的活泼性越弱.
【解答】解: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说明Z、Y在氢前,X、W在氢后,故C、D错误;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则说明Z为负极,活泼性是Z>Y,故A错误,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说明X离子的氧化性最强,所以X的活泼性最弱,故活泼性顺序是:Z>Y>W>X.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判断.
12.将0.2mol AgNO3、0.4mol Cu(NO3)2、0.6mol K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4.48L B.5.6L C.6.72L D.7.84L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g+和Cl﹣反应生成AgCl沉淀,电解时溶液中不存在Ag+,阴离子放电顺序为Cl﹣>OH ﹣,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阴极得到电子为0.3mol×2=0.6mol,结合两极转移电子数目相等以及电极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Ag+和Cl﹣反应生成AgCl沉淀,电解时溶液中不存在Ag+,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0.4molCu2+、0.4molCl﹣,
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阴极得到电子为0.3mol×2=0.6mol,
阳极首先发生:2Cl﹣﹣2e﹣=Cl2↑,然后发生4OH﹣﹣4e﹣=O2+2H2O,
则0.4molCl﹣生成0.2molCl2,失去0.4mol电子,在反应中4OH﹣﹣4e﹣=O2+2H2O,转移0.2mol 电子,生成0.05molO2,
则气体的体积为(0.2mol+0.05mol)×22.4L/mol=5.6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放电顺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一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
B.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C.电镀Cu时Cu作阳极;
D.电解食盐水用惰性电极作阳极.
【解答】解:A.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铜锌原电池中,Zn活泼,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A错误;
B.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故B错误;
C.电镀Cu时,Cu作阳极,在镀件上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Cu,故C正确;
D.电解稀硫酸制取氢气和氧气时,用惰性电极作阳极,若利用Cu为阳极,则阳极上铜失电子而不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原理的应用,明确粗铜精炼、电镀、电解食盐水等电解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