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几种对焦与测光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 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 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 草(割后的草地!),但注意,不
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 有些树木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 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 ⑤ 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 红/棕色的砖,包括水泥墙; ⑦ 干树叶。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 的几个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 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 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 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 图拍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 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 曝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 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 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平均测光模式: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
光亮度,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 况。
这种测光方式,也许 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 见的一种了,它测量整 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 比较适合于画面光强差 别不大的情况,可以满 足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 需要,但问题在于,当 环境光线复杂或光线亮 度反差过大时,其所获 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 一个平均数值而已,很 容易出现图片暗部过曝, 而亮部却欠曝的情况。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
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 同时兼顾画面边
缘。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现象,是目前
单镜头反光照相 机主要的测光模式。
一般来说,当使用这种模式测
光时,相机会把测光重点放在画 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同时并 兼顾画面的边缘。目前,许多单 反数码相机都会具备这种测光模 式,使用这种测光模式的好处时, 当画面出现高反差或色彩迥异的 情况时,相机会对多个区域进行 测光,并根据拍摄者的需要强调 对某个区域进行重点测光,然后 进行加权平均,这样,所获得的 图像会很少有某个区域欠曝或过 曝的问题出现,但对于一些重点 主体部位,图像却能很清晰的进 行反映,因此,非常适合于拍摄 各种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风景或运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使用点测光的 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 需要表现的 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 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 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 定对主体测光的 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 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 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 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 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 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有些 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 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 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1、中性灰卡测光法 中性灰卡测光法是既简便又较为准确的测光法,它将反射
率为18%的标准灰卡作为测光对象。用此法测光时,要尽量使 中性灰卡靠近被摄体,并与之平行,灰卡正 对照相机,与镜
头光轴垂直,为避免灰卡反光,可将灰卡稍向前俯。中性灰卡 测光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对被摄体的测光部位选择不当 而产生测光误差。
对焦与测光模式
色妆摄影培训学校
焦点:光线经折射或反射后的交点。 一般指主焦点。焦点上的物体最清晰; 对准焦点的过程叫做对焦。对焦失败, 影像是模糊的,叫做失焦。顺便说以 下,在某些情况下,失焦也不乏为一 种创意拍摄方法。
对焦工作在镜头内部通过移动一或多 枚镜片的位置来实现。移动镜片,就 会改变通过光线的路线,从而改变光 线聚焦的位置。理想情况下,我们希 望光线精确地聚焦在传感器上,此时 就成为合焦。
是很容易的;反之,测光就变得较难了。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一般可采用被摄体主调测光法。该法是对被摄体的 主要局部作“点测光”的测光方法,它的操作较简便, 测光时的关键是选好被摄体的主调,即是以被摄体的亮 部作为主调,还是以中间调部分或暗部作为主调。
被摄体测光法的优点是能确保被摄体主调部分有良好 的层次与细节表现。
减少曝光。不过,现实的测光情况就没有那么单纯,复杂的自然
界光影,光线和色彩等,往往会干扰测光的准确性。甚至,什么
时候选择中央重点、点和区域测光?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
偿?补偿多少?到最后都要依靠拍摄者自己去累积经验来判断。
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和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区域范围、透过比较了 解和实际操作对主景的拍摄比较能准确判断。
本节概述常用的对焦模式。自动对焦(AF)技术, 或者使用手动对焦进行控制。
单次自动对焦(Single-Shot AF) 您和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固定时,这是常用的设置。对准相机,然后 其AF传感器照到拍摄对象。轻按快门按钮即可激活AF。确定焦距后, 相机在取景器中发出信号并且对焦停止。只要保持按钮半按状态, 焦距就会锁定在当前位置。现在可以取景(即使AF传感器不再对着 拍摄对象也没有关系),然后完全按下快门按钮即可拍摄照片。通 常,如果相机没有获得正确的对焦是无法拍摄的。这称为焦距优先。
目前相机所采取的测光方式主要包括点测光、中 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 多区测光等。
测光的原理
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
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
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 反射近90%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吋)的卡片,将
2、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
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具有较 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它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 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 可确保摄影者完全 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 曝光,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同时也可以利 用点测光的这一特点,很方便地对各个区域进 行检测。
点测光模式:测光元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 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 对准被摄主体的各 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 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
一般来说,在这种模式下测光元件仅会测量画 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 头多次对 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 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这种测光 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 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 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 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 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 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一般来说,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 的模式和名称都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 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 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为矩 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多区评估测光, 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 等。而无论是那种多区测光,其最大的 特点就是它们都能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 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 人工校正,因而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光 线条件下使用。
在人工光源条件下,将灰卡置于尽可能接近被摄对象的位 置上。将灰卡的表面正对相机和主光源夹角的1/3方向。举例 说明,若主光源位于相机右侧30度及相机与被摄对象连线的 上方45度角度位置,那么应当将灰卡表面对准相机右侧10度 和上方15度的方向。参见图1和图2。
2、被摄体主调测光法 当被摄体的亮部和暗部分布均匀、照明均匀时,测光
二、闪光测光
闪光不同于连续光,它只是瞬间发光,因此, 使用一般的连续光测光表是无法进行正确测光 的,必须考虑带有闪光测光功能的测光表,并 且将测光状态置于“闪光测光”状态。 目前对闪光的测光一般采用入射式测光表测 量,测得的数值是闪光照明下反射率为18%的 中性灰的曝光值。
三、混合光测光
混合光是指发光性质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 它在摄影中其实并不常用,主要是因为不同光 源的色温不同,会给被摄对象各区域色彩的准 确还原带来困难,另外,性质不同的光源混合 使用,尤其是连续光和闪光混合使用,也会给 影像的曝光控制带来困难。
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 率就是18%,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
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 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 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会是Under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 片上看来是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 EV 曝光补偿值。同理,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8%, 例如对着一张黑纸测光,则得到的照片将会是OVER,黑纸也会 被拍成灰纸(深灰)。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
多个AF传感器
多数单反数码像机都有多个AF传感器,可 以选择同时使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果拍摄 对象很明显并且是框中最近的对象,特别是在 对象走来走去时可以激活所有AF传感器。组 合多个传感器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并且能够 更快地获得对焦。
如果拍摄对象不是很明显,或者取景器中其他 对象要更近一些,这时应该只使用中心传感器。 使用一个AF点可以不受其他AF传感器的干扰, 因为其他传感器可能对焦在其他对象上。另外, 中央AF点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他则不 太灵敏。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应该进行选择该方 法,例如在快速运动期间。
不同受光情况下的测光 方法和技巧
根据光源的性质和照明状况,拍 摄时被摄体的受光情况大致有三 种:连续光、闪光和混合光。在 这三种光照下,测光的方法和技
巧是有所区别的。
一、连续光测光
连续光的最大特点是稳定及便于观察照明效 果,因为,它的测光方法是最多的,通常有机 位测光法、接近主体测光法、平均测光法、中 性灰卡测光法、被摄体主调测光法、最亮点与 最暗点测光法以及多点测光法等。其中,最为 实用的是中性灰卡测光法和被摄体主调测光法。
连续自动对焦(Continuous AF) 这通常用于运动或动作摄影中,此时拍摄对象在不停地移动(对于 摄影师而言)。让AF传感器在拍摄对象上,半按快门按钮。只要保 持快门按钮半按状态,相机就会连续对焦。完全按下按钮时,相机 即会拍摄照片,不管图像是否对焦完美,这称为释放优先。
手动对焦(MF) 某些情况下自动对焦并不太好,如场景太昏暗、拍摄对象缺少对比 度清晰的区域、通过笼子进行拍摄,或者拍摄对象移动太快或移动 无规律。在这些情况下,手动对焦可能效果更好。 手动调节对焦环之前切换到手动对焦(通过相机机身或镜头)。使 用超声波电机的镜头可能在AF模式中也可以手动对焦,但是标准的 自动对焦镜头应该只能在MF模式中手动对焦,否则会损坏AF电机
镜头和相机机身上的AF/MF开关
拍摄对象清晰地出现在取景器之前一直进行对焦。对象可 能在框内的任何位置,所以可在对焦前进行构图。但是AF 传感器在对象上时如果进行手动对焦,那么到达最清晰的 对焦点时,相机通常会显示一个确认信号。在很难目视测 定是否准确对焦时这种反馈很有用。
希望使用小光圈获得最大的景深时,手动对焦也很有用。 使用广角镜头时,将焦距设置为从相机到要覆盖的景深区 域之间的1/3处。例如,如果想让从5~50m的场景都是清晰 的。则总的景深是45m。因此应该在场景中大约15m处对 焦,或者距离相机20m处对焦。使用长焦镜头时,应该在 景深区域的一半处对焦。这些比率只是近似值;应该使用 相机上的景深预览按钮(如果有的话)检查景深是否真正 覆盖了所需的范围。也可以查看LCD上的图像来代替景深 预览。
焦点平移的技巧
焦点平移是日常拍摄人像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技巧。 比如,在拍一个人时相机默认的是中央对焦,但按你的构图方案
人物却在中央之外。这时候怎么办好呢?很简单,利用焦点平移 的方法,把焦点对准所要拍人的脸,然后半按快门,等听到“滴 滴”声的合焦成功提示音后,半按快门不要松手,就按原来的构 图方案移动相机,然后按下快门。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既保证人物 的清晰,又让构图符合审美。图示:A是你构图的方案 B是人 物位置先对B对焦,合焦成功后移回A点按你预先的构图按下快 门
多区测光模式:它对画面分区域由独立 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由照相机内部的 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求得合适的曝 光量,曝光正确率高。在逆光摄影或景 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 无需人工校正。
这种测光方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将整个画 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各自使用独立 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再由照相机内部 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合适 的曝光量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