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五单元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理出结构层次,品读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2
故宫博物院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①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②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做练习册上课内阅读
1
杜甫诗三首
1.背诵
2.描绘情境,理解情感,品味语言。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2
综合性学习
1.了解有关莲文化的知识,理解并背诵相关“莲”的诗。
2.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
3课时
3《蜡烛》
(记叙文)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
2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记叙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程内容
单元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题目
训练重点
反馈练习
课时
第一单元
战争主题
学习有关战争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启示。
1.掌握基本的字、词;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3.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
三单元
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
2.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中国石拱桥
1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五三中学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刘振明
使用年级
八年
课时
80
编写日期
2015、9
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所包含的课程元素
课
程
目
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0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下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1
综合性学习
1.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交际习惯。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2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叙文)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完成第一次作文。
3.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片段阅读,做题
3
背影
1、反复诵读,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学习选材角度。
背影处动词回顾,情感体会
3
台阶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类文阅读《父亲老了》
1
老王
1.读出人物的性格本质。
7、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
8、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较复杂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内习作10次,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会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11、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
完成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说说本文在描写手法和感情色彩上的不同。
2
诗四首
1.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完成教材的研讨与练习;
熟练背诵
4
综合性学习
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专题论文;并进行口语交际。
2
课
程
实
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
奇妙的克隆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类文《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转基因生物》阅读。
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
四单元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1.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2.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1)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完成相关说话、写作训练。
3
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6、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类文阅读《昨梦录》
3
短文两篇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说”的特点。
2、学习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
3、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
核舟记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2
大道之行也
2
说“屏"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1
综合性学习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爱桥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咀嚼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2
信客
1.分析信客的品格和素质。
2.品味作者语言,感受其风格。
1.类文阅读
2.给信客拟墓志铭
1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体现爱心的格言、歌词、故事等。
2.引导学生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类文《化石》阅读
2
生物入侵者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类文《天使也会变魔鬼》阅读。
2
落日的幻觉
1.积累词语,掌握“幻觉、吟咏、绮丽”等词的语音及意义,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1.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2.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中国石拱桥》与《夜宿卢沟》作对比阅读。
2
桥之美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朗读背诵优美句子的情味。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作对比阅读。
1
苏州园林
1、发现文章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3课时
二单元
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1.体会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
2.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提高分析能力。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以“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
六单元
本单元是山水景物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
观潮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三峡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2.熟读全文。
3.背诵并默写《三峡》
3
短文两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3.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和质量。
1《新闻两则》(新闻)
1.掌握新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1、收集一些关于描写战争的诗歌、词语、名言;
2、学写新闻
2课时
2《芦花荡》(记叙文)
1.把握故事情节,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五单元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理出结构层次,品读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2
故宫博物院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①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②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做练习册上课内阅读
1
杜甫诗三首
1.背诵
2.描绘情境,理解情感,品味语言。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2
综合性学习
1.了解有关莲文化的知识,理解并背诵相关“莲”的诗。
2.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
3课时
3《蜡烛》
(记叙文)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
2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记叙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程内容
单元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题目
训练重点
反馈练习
课时
第一单元
战争主题
学习有关战争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启示。
1.掌握基本的字、词;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3.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
三单元
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
2.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中国石拱桥
1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五三中学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刘振明
使用年级
八年
课时
80
编写日期
2015、9
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所包含的课程元素
课
程
目
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0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下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1
综合性学习
1.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交际习惯。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2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叙文)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完成第一次作文。
3.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片段阅读,做题
3
背影
1、反复诵读,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学习选材角度。
背影处动词回顾,情感体会
3
台阶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类文阅读《父亲老了》
1
老王
1.读出人物的性格本质。
7、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
8、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较复杂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内习作10次,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会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11、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
完成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说说本文在描写手法和感情色彩上的不同。
2
诗四首
1.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完成教材的研讨与练习;
熟练背诵
4
综合性学习
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专题论文;并进行口语交际。
2
课
程
实
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
奇妙的克隆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类文《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转基因生物》阅读。
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
四单元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1.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2.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1)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完成相关说话、写作训练。
3
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6、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类文阅读《昨梦录》
3
短文两篇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说”的特点。
2、学习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
3、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
核舟记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2
大道之行也
2
说“屏"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1
综合性学习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爱桥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咀嚼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2
信客
1.分析信客的品格和素质。
2.品味作者语言,感受其风格。
1.类文阅读
2.给信客拟墓志铭
1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体现爱心的格言、歌词、故事等。
2.引导学生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类文《化石》阅读
2
生物入侵者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类文《天使也会变魔鬼》阅读。
2
落日的幻觉
1.积累词语,掌握“幻觉、吟咏、绮丽”等词的语音及意义,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1.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2.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中国石拱桥》与《夜宿卢沟》作对比阅读。
2
桥之美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朗读背诵优美句子的情味。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作对比阅读。
1
苏州园林
1、发现文章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3课时
二单元
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1.体会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
2.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提高分析能力。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以“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
六单元
本单元是山水景物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完成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
观潮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三峡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2.熟读全文。
3.背诵并默写《三峡》
3
短文两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3.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和质量。
1《新闻两则》(新闻)
1.掌握新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1、收集一些关于描写战争的诗歌、词语、名言;
2、学写新闻
2课时
2《芦花荡》(记叙文)
1.把握故事情节,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