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血压也是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低血压也是病
摘要】低血压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低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
如高血压那样突然和急骤。

事实上,低血压也可以造成脑梗塞,心肌梗塞等严重
疾患,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关键词】低血压临床症状治疗饮食原则
【中图分类号】R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6-0069-02
当成人的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时,称低血压。

低血压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低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如高血压那样突然和急骤。

事实上,低血压也可以造成脑梗塞,心肌梗塞等严重疾患,尤其对老年人来
说更危险,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约有2/5的中风,1/4的心肌梗死是由低血压引
起的。

(一)低血压的临床症状:一般的轻度的低血压不适症状主要表现是:头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脸色发白、消化不好、容易出现晕车晕船等;严重的低血压时可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发凉。

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
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等微循环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
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二)发病机制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
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
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
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

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因素,营
养失调以及气候、地理环境、职业等等与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

(三)低血压的分类: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
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
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
年轻妇女也不少见。

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

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
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 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
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
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四)鉴别诊断
对低血压患者注意询问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询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与服用药物的关系。

通过详细询问
以上情况,能明确低血压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是否为急性低血压,结合临床其他
资料,可能明确原发病因。

2.询问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

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

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

3.询问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
原发性低血压。

4.询问低血压状态是何时发生的,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位有无明显关系。

有无长期卧床病史。

有无外科手术,外伤而导致自主神经损害的原因。

(五)低血压的治疗
1.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
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

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
床症状。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
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0.1mg/d开始,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本药具有水钠潴留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而提
高血压。

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30mg,1~3次/d)和盐酸士的宁肌内
注射,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

2.继发性低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3.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主要治则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

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剂/d,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

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
冬15g、五味子10g。

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
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六)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
1.对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人全面充足
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因药物引起低血压者可停用或调整用药剂餐,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后血
下降过快而感到不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给药方法和剂量或根据需要改用温
和的降压药,必要时可停用降压药。

3.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4.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5.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巾枢及心血管系统。

适量饮酒(葡萄
酒最好,也可饮适量啤酒不饮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快血流促进心
脏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6.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

7.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8.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 ,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
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9. 黄精饮,升压作用明显,并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饮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