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读后感(8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
这段时间细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鲁迅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朝花夕拾》也是其中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童年,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虽然在童年里有苦有笑,但是童年会在自己的心里留下美妙而难忘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

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孤独前来吞噬。

这一切,的确是能真实的感受得到的。

在这本书中,鲁迅将自己在童年中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真实、天真、好玩的话语表达出来。

鲁迅的童年并不是美妙的。

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受。

但是他没有怨恨这些不认同他的长辈,而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入这本书里。

他在这书中,把童年的无奈和孤独释放出来。

读过它后,我能感受到在鲁迅的童年虽然并不很快乐和欢乐,但也时时刻刻布满着美妙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是五味俱全的。

既有酸甜,也有苦辣,更少不了有咸。

而我们的童年也一样的。

即使过得不怎么好,但童年永久会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永久埋藏在属于它的地方,留下美妙难忘的记忆。

《朝花夕拾》的取材,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表现了鲁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活的深刻熟悉和他那反帝反封建彻底的革命精神。

他写人物,带有剧烈的时代感;记大
事,则透过现象提示其深刻的社会本质;发言论、抒感情,则无不闪射着思想的火花!
真是一本好书。

《朝花夕拾》读后感2
人,无非是生老病死,但是,在读了《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父亲的病》中,我对“病”这个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中讲解并描述了鲁迅的父亲生病时找名医来治,却被他治死的事。

鲁迅在文中用了一句话来说明:“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是啊!这就是旧中国的命!这种命是来源于病,中国人心灵上那种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这种病无从医治,只能靠自己,打破“建设,封闭社会”的铁笼,才能重获新生。

父亲的病,虽然不算特殊严峻,但在这些所谓的“名医”眼中,却是无所谓对待,终究是害死了父亲。

其实,名医自身也有病,这病不会至人于死地,但会让人心渐渐坠落,变得狠毒、无人性。

所以,只有正直人才是真正健康,其实心中有偏见,有不善的人,都是有疾病的。

医人先医己,无医治自己的心灵,再去医治他人。

只有一个心灵健康,不持偏见,开放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美好与胜利。

鲁迅的时代是个迷信,狠毒与封闭的时代。

衍太太在父亲即将逝世时还叫鲁迅叫喊,让父亲不得安生。

陈莲河珍金奇贵,却毫无本事。

在看到医治不得时,还说需查查有什么冤愆,说是前世的事。


这个纷乱而残忍的世界中,父亲在这些有“心病”的人中苦痛逝去,令鲁迅非常痛恨封建,痛恨心灵中的病,痛恨那些虚有其名的无能者。

病,心病,在封建中一一表达了出来,心灵的病,比一切更加残酷,更加地绝情。

医能医病,却医不了心病,只有自己,能让心灵之病去除……
《朝花夕拾》读后感3
在清风的低吟之下,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像是品尝一道美味,细细品尝,童年天真的味道立刻在心头漾开。

鲁迅原名周樟寿,《朝花夕拾》便是他风烛残年之际写下的。

早晨的花儿绽放开来,却到夕阳西下直接采摘,少了一丝上午的芳香。

鲁迅的童年并不失乏味,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令我憧憬。

单单是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油蛉一展歌喉,蟋蟀在那儿弹琴。

时不时翻开砖,能遇见蜈蚣,悄悄的在一旁观看小虫儿们的生活,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变为一只小虫,扯着那略显粗糙的嗓子唱歌,歌声回荡在绿草之中,如此美妙的画面令我沉醉。

怪不得鲁迅先生总是趁大人们不留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进百草园,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大自然的歌曲中度过的。

相比起百草园的无忧无虑,三味书屋便越显枯糙了,屋后虽然也有一个园子但却不能去太久,不然先生就会在大叫“人都去哪儿。

”同窗们便间续回去。

读书时,大家扯开喉咙一阵乱读,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见先生还在摇头晃脑地读着,读到这,我不禁笑了,相比起我们的学习生活,虽说书屋有些无趣,但
孩子们怎能抑制住自己爱玩的天性呢?每领先生读书入神时,同学们便各干各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画画……一切都是如此的天真烂漫。

不知不觉,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的天真,鲁迅先生正是以这种孩子的目光看待世界,也正由于如此,《朝花夕拾》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

童年是水中的鱼,是同学们之间的嬉戏,是牧童的短歌。

如今告辞童年的我们,整日在作业中奋斗,有时只能在梦中回忆那些童年往事,童年已渐行渐远,似流水光阴一去无回,留下的只是些碎片似的记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4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著,反而觉的像是一个伴侣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肯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的如此具体呢!从今看来鲁迅小时候肯定也是很贪玩的,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的这篇文章肯定还有深层的含义,看来我还得渐渐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与《阿长和〈山海经〉》可是我在这书中最感爱好了的,一开头,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缘由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
挺厌烦猫,也是由于它吃了我的最爱——红烧鱼。

不过,假如当时的我把这件事纪录下来的话,就能与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常不喜爱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的其实那只老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时,感觉有点生气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也感到可惜。

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名强加在了猫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头,如今我不记恨她了。

阿张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却不缺乏经典,看来想读透这本书,还是得好好体会!
《朝花夕拾》读后感5
在我读过的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了。

这本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无不让人读着读着就想起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场面:总是趁大人不留意,钻进百草园,与昆虫玩耍,又或者摘些野果野花。

与伙伴一起捉鸟,却总是由于心急,而又捉不到许多!
到了晚年在回忆童年,就仿佛在夕阳时采下那早晨时种的花,虽不如早晨时的绚烂与明丽,但也有着独特的风采,在夕阳的余晖中,有着一股淡淡的悲伤和满意。

《朝花夕拾》里记录的全是他童年的回忆,对比是主要调料。

用很多文字写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又写了不得不去三味书屋读书,
用无忧无虑衬托出三味书屋的乏味。

再说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遗忘带着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可是教书却是一丝不苟,一视同仁。

这不是也表达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行么?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消失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或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宠爱,尤其是以一个孩子的目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样的亲切,布满激情。

童年已慢慢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月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喜爱自然,憧憬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6
王安忆说:“生命不过一场记忆。

”谁又不是活在记忆中呢?《朝花夕拾》是鲁迅儿时与青年时的回忆。

在《藤野先生》中,我从鲁迅为了防蚊子用被子盖住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看出了鲁迅的吃苦耐劳。

从中,我回想到了夏天,我在房间内睡觉,因一只小蚊子而抓狂,无法入睡。

而鲁迅当时在客厅中,那么多蚊子还能想出方法,安心睡觉,为此,我对鲁迅尊敬不已。

鲁迅一生有过这么多老师,但是在其中,授课时间最短的藤野先生却是鲁迅认为在心中第一的老师。

这可看出鲁迅是多么感谢藤野先生啊!在日本同学欺侮鲁迅的时候,藤野先生却站在鲁迅这一边。


别时,藤野先生把照片当做礼物送给鲁迅,当时照片可是非常宝贵的。

我知道了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当别人赐予他关心,那个人就会终身难忘。

《琐记》的城中,衍太太非常令我厌恶,他庇护小孩,看似令小孩非常喜爱,却是在害小孩。

就比方:鲁迅十多岁时,与几个小孩子竞赛打旋子,看谁旋地多,衍太太就从边上计数,让小孩转。

一个小孩摔倒了,他的婶母又刚好走来,衍太太立刻换了一张脸,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可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令我非常不爽,竟然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外表一张脸,令小孩子宠爱,里头又是一张脸,令人厌烦。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执笔为武器打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迷信思想。

我从中也看出了鲁迅的困难,一个小孩,面对一个故弄玄虚的庸医,在父亲去世的压力下被哄骗,看出了鲁迅当时的无限心酸。

捡起朝花,就是捡起了鲁迅童年的回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7
课本里常常消失鲁迅先生的文章,它们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所以这个寒假我读了这本书。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就是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的收录。

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受的种种生活。

也写了很多关于儿童时代的趣事。

鲁迅先生
小时候的生活,仿佛与我们如今的生活有些不同。

鲁迅在自家的百草园中与昆虫做伴,上学后在书塾的后院里玩耍,这让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当时生活的欢乐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

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要求许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教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恐吓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占整张床铺……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意了他的愿望。

这本书她甚至不认得是什么名字,却趁回家的时候买了。

这使鲁迅对她的不满全都消退了。

由于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

鲁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阿长的感谢与怀念。

一个孩子由于一本书就满意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如今可能很少见了。

如今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

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有程度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而自己没有,就会向父母伸手要,好与别人攀比。

每周的零花钱一个比一个多,花起钱来绝不迟疑……这些孩子们却没有想过父母赚钱是多么的不简单,每周的零花钱是父母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的来的。

我们要做的是关怀父母,而不是向他们索要东西。

当我们换位思索时,会发觉自己做了多么不该做的事啊。

所以我们还是保存一份童真,不与别人攀比,做好自己该做的
事,我们童年的回忆将会是美妙欢乐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8
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在学校的语文课本上,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却是学校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丰富,生动好玩。

出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是位在世界文坛上都出名气的大作家,我始终担忧自己读不懂他的书,但对童年美妙憧憬的我,还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书。

鲁迅那个年月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相比之下,我们简直是被宠坏的孩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住在高高的楼房里,穿着舒适的棉衣,各种家电使我们冬天不觉得冷,夏天不觉得热,平常上上网,打打嬉戏机……但是一想到百草园,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听说过“叫天子”、“张飞鸟”,也不知道什么油蛉……更别说“拍雪人”了。

小时候我又许多亲热的小伙伴,几乎每天都要聚在一起你追我赶,讲笑话和鬼故事。

后来,我们都上了中学,只有在早晨上学时才间或见上一面,最好的就是打个招呼,多数都是当没观察。

想到这里,谁会不伤心呢?
鲁迅先生非常喜爱大自然,在书塾那种严厉、古板的环境中,尽管只有一个小花园可以休闲作乐,不及百草园,但也给了鲁迅先生难得的欢乐。

以前,我去农村的奶奶家玩耍,农村的环境我并不喜爱。

上坡有大片大片的田野,种着玉米、大豆、花生、土豆和地瓜。

农夫夫妻
在庄稼地里辛苦地工作。

奶奶总会带我去田野玩耍,我一步一步地在石子路和土地之间的路牙上,架起双臂,摇摇摆晃地跟在奶奶身后。

奶奶常常会抓来些知了、蝈蝈或者蚂蚱,养在罐子里,可好玩了。

科技水平当然不及游乐场,但也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妙回忆。

如今生活劳碌了,学习加紧了。

假期里上不完的辅导班,使我接到奶奶打来的电话的几率高了不知多少倍,听着奶奶那沧桑的声音,有时隐隐听到爷爷咳嗽,我经常潸然泪下。

如今的我常常望着天空,听着楼上小玩伴的钢琴声,感受着一个个黑白琴键的凹凸起伏,合上书,闭上双眼,出现出鲁迅爷爷慈爱的面容,幻想着,我还是一个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