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必修4)
【高考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考向动态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评析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其他经济特区的借鉴意义。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注意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客观条件。
5.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哲学依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基础知识梳理】
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统一的: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①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①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该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6、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要点名师透析】
1、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例题1:(2011·天津文综T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以“太极图”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充分读懂“阴阳图”的内涵,要充分把握矛盾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
从“太极图”上可以看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因此①③④三项均正确,②观点错误,只看到同一没有看到对立。
【答案】选B。
例题2:(2010·天津卷高考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解析】漫画《路向何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
前发展。
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答案】D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例题:(2011·广东文综T3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