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初步认识压强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PPT课件

讲授新课
脚背受的压力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kg,所受重力
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个成年人所受重力
利用公式
计算的时候,密度单位必须用
kg/m3,深度的单位要用m。
讲授新课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 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 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 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 去,其深度h是很大了,能对水桶产生很大的 压强。这个很大的压强就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 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讲授新课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 们在鱼市上看不到活带鱼?
课堂小结
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 体 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都相等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讲授新课
(2)公式、单位:
千克/米3
p=ρgh
米 帕斯卡
p ρ= gh
p h=
ρg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 液体横截面积无关。
讲授新课
(3)注意:如何理解深度
p=ρgh 中的 h 是指液体的深度,
h
即所求液体压强液面到自由液
面的高度。
讲授新课
判断 A点的深度?
讲授新课
思考与讨论: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
壁都有压强,它的大小与 哪些因素有关呢?液体压 强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实验3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
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
橡皮管
如果液体内部存
在压强,放在液体里 的薄膜就会变形,U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课件展示火罐疗法(如图),火罐疗法是我国医学遗产之一,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相关的记载.玻璃罐为什么能吸在皮肤上?它里面包含什么物理知识?要想知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56-P161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大气压的存在及特点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演示课本P157页图8-36冷水浇铁皮罐实验,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生:1.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安然无恙,用盖子盖紧的铁皮罐塌陷,前者,内外压强相互平衡抵消;后者,内部压强减小,罐子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而塌陷,该实验证明了大气存在压强,即大气压.师 2.教师演示:(1)覆杯实验:将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让学生观察放手后的现象(如图甲所示),并转动杯子至水平位置(图乙),再转动一周,让硬纸片分别朝前、后、左、右四个方向.(2)吞蛋实验: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砂子,将点燃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在瓶口(图丙).提出问题:上述图甲、乙、丙实验的现象分别是什么?分析可得到怎样的结论?生:2.甲、乙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表明大气有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的压强;图丙中鸡蛋会被吞入瓶中,表明大气有向下的压强.师生互动归纳: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包围着,空气也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学生分组实验:按照课本图8-38小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并作出评价.师:什么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什么是大气压?生: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内部各个方向也存在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知识点2测量大气压一、教师播放课件“托里拆利实验”及提出的问题,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为什么要灌满汞?生:1.开始时将玻璃管内灌满汞是为了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师2.汞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生:2.当压强相等时,汞液面就不会再下降了,此时汞液槽外的大气压支撑着玻璃管内一定高度的汞.师3.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生:3.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不再变化时,管内760 mm的汞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的值.p=ρgh=13.6×103kg/m3×9.8N/kg×0.76 m≈1.013×105Pa.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个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Pa.二、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几点疑问,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教师提问检查,并作出评价.师 1.如果:①管子倾斜;②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③把管子在汞液槽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汞的竖直高度是否改变?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生:1.管内汞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师2.当不慎有少量空气混入管中时,测量结果将怎样变化?生:2.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管中时,管内汞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汞柱上面,会使汞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汞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师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什么?有哪些?生: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称作气压计,有汞气压计、空盒气压计两种,管式弹簧压强计可以测气体的压强.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62页作业1.2.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教材习题解答(P162)小孔被堵住,壶嘴外的水受大气压作用而很难倒出;饮料罐只开一个小孔时,小孔处的饮料受外面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易倒出,应多开几个孔,让罐内饮料也受大气压作用,内外抵消,饮料在重力作用下而流出.1.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和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来主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到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比如:让学生拉吸盘感受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很大;在做塑料挂衣钩的实验中,有意安排学生用细针扎个小孔来进一步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使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学生实验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交流、评估,这样不仅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思考
?
2、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 C 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A橡皮管有吸力 B弹簧片有吸力 C大气压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思考
?
3、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 封严,小心地将杯口朝下,纸片不会 B 掉下来,这是因为() A纸片太轻了
B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大气压强产生 的原因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 地球被整个大气层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 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 强。在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 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获取新知 活动一: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是谁托住了纸片?
实验器材:玻璃一块、塑料吸盘二个,粗糙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
1、用塑料吸盘而不直接用手看能否将 玻璃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2、用塑料吸盘而不直接用手看 能否将表面粗糙的物体从一个 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从两个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 启发,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什么会存在大气压强呢?
活动二:体验大气压的大小
马德堡半球实验说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你学到了什么?
1、通过活动,我们知道在地球周围有大气压的存
在,并且了解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2、从奥托· 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是非常大。
典例剖析
思考
?
1、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是()A A奥托•格里克 B马德堡 C托里拆利 D伽利略
C水把纸片粘住了
D水由于惯性处于静止状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 认识压强课件

压力
受力面积
p=
F S
讲授新课
3.压强单位:
压强 =
压力
牛顿(N)
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N/m2读 作牛每平方米
2) 平方米( m 专用名称叫帕斯卡(pascal) 简称帕,符号为Pa
1 Pa = 1 N / m2
“1帕”的含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讲授新课
小数据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20 Pa
丙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讲授新课
控制变量: 压力相同 比较图8-3中: 乙 和 丙 。
甲
乙 图8-3
丙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甲
乙
丙
实验次数
压
力受力面积 桌脚 Fra bibliotek脚 桌面压力作用效果 明显
1
2 3
桌子的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很明显
很不明显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 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 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讲授新课
三 压强的计算
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
压强 =
猜想:
压力大小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_______ 有关? 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
讲授新课
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物理8年级第八章第一节 压强(沪科版)

F 1.对压强公式 P 的理解,正确的是:( S
B)
A.压力增大,压强一定也增大 B.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C.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量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 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芭蕾舞演员对地的压强是5×105Pa; 大象对地的压强是2.5×105Pa.
1.压力的概念: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也不一定都与重力 的方向相同。 垂直 3.压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______________。 受压面 4.压力的作用点:总是在______________上。 压力的大小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受压面积 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F
F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吗? 物体的压力是不是都是由于受重力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吗? 压力的方向一定与重力方向相同吗?
F
压力不一定都由重力产生,压力大小由手指施 加的力决定,与钉子的重力无关。
F G
(1)区别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面上,重力的作用 点在物体的重心. (2)联系 物体置于水平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力平 衡,而且没有其他力提它或压它,这时压 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 当物体置于斜面上时,斜面上受的压 力与重力有关,但大小不等于物体重力.
20cm2
③
2500cm2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认识压强 (共18张PPT)

课本P65,图8-4。
一、压力
1、定义: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 力叫做压力。
受力面积 桌脚 桌角 桌面
压力作用效果
不明显
明显 极不明显
比较实验1和2,你会发现什么?
比较实验2和3,你会发现什么?
实验结论 :
当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的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受力 面积的比,叫做压强(pressure), 即
物理 书
八年 级的 课本
我单肩背酷!
我双肩背舒服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 生学的 知识, 教职员 躬亲共 学;要 学生守 的规则 ,教职 员躬亲 共守。2 1.7.30 21.7. 30Frid ay, July 3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7:45:4517:45:4517:457/30/2021 5:45:45 PM
接触笔尖的手指受 压的感觉比另一手 指要强得多,且越 用力这种感觉越明 显。
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 气球的形变较小,而 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 变明显;用力越大, 形变越明显。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积有关;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 大小有关;
两三
个 因
个
素量
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压力作用 效果、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的关 系时,常用方法是:先使一个量(压力) 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效果、面 积)的关系;再使另一个量(面积)保 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效果、压力) 的关系;最后即可得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第八章第一节第1课时认识压强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简称帕,符号为Pa
1 Pa = 1 N / m2
“1帕”的含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信息窗
帕斯卡(B. Pascal, 1623-1662)是法国数学家、物 理学家及哲学家。他热衷于科学活动,着迷于对物理 现象的研究,尤其在对大气压强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 的成就。帕斯卡不仅在物理方面有过人之处,而且在 教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F压 = G
F压 G F压 ≠ G
G F压 与 G无关
压强的计算
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
的比叫做压强。
公式:
压力
F
p=
压强
S 受力面积
压强单位:
压力 压强 =
受力面积
牛顿(N)
压强的单位N/m2读 作牛每平方米
专用名称叫帕斯卡(pascal) 平方米(m2)
P2 = =
= 4×108 Pa。
答:由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 压强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三 随堂练习
1. 如图所示,GA = 20 N,GB = 5 N , F = 120N,若
物
C
体A. A2、0 NB 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
B. 25 N
B
C. 120 N
AF
D. 145 N
帕斯卡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得益于他对研究问 题的深入思考和跨学科研究的综合优势。我们在学些 物理的同时,也应认真学习其他学科,这将使我们全面发展,成为面向 未来的复合型有用之才。
例题 一辆 质 量 为50t 的 坦克停在水平地面上,它的每 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 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 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 的大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 认识压强

53Pa
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3 Pa。
课堂小结
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P=
F S
单位: 帕斯卡(N/m2),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1Pa=1N/m2
随堂训练
1. 画出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的示意图。
压力 压强 =
受力面积
牛顿(N)
帕斯卡(Pa)
平方米(m2)
N/m2 读作“牛每平方米” 专用名称——帕斯卡(简称帕) 1 Pa = 1 N / m2
“1帕”的含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小数据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 20 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 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例 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 桌面接触面积约 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
重力,所以 F 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 S 4.7 10 Nhomakorabea m 2
所以压强
p
F S
2.5N 4.7 102 m2
53 N m2
GF
F G
F G
2. 已知:GA=5 N
A B
GB=10 N F =15 N
F
B
A对B压力为__5_N___
B对地面的压力__1_0_N__
B对地面的压力为__1_5_N__
B
F
B
F B对墙面的压力__1_5_N__ B对天花板的压力__5_N___
8.1认识压强 课件1(物理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1)

7.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若沿虚线切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 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8.如图5-1-2所示,正方体金属块 重20 N,F恒为5 N,则支承面所 受到的压力分别是: 20 N 5N Fa=_____, Fb=_____, 15 N 25 N Fc=_____, F d=_______.
小 一般和重力 大小无关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时,对支持 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
1.如右所示,墙所受到的压力是[A] A .10牛顿 B .15牛 C .5牛 D .25牛 2.分析下列各图中属于压力的是[B ] A .F 1 B .F 2 C .F 3
F =10牛
G =15牛
A
B
C
3.关于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压力是因为物体受重力而产生的; B .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D .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9、一 辆坦克质量40吨,每条履带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米2 ,那么 坦克对地面的的压强为多少? 解:坦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 2.5 米2 ×2 = 5 米2 坦克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G=mg = 40吨×9.8牛/千克 =4×104千克×9.8牛/千克=3.92×104牛 坦克对地面的的压强 F 4牛 3.92 × 10 4帕 P= = =7.84 × 10 2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8.1 认 识 压 强
压力F
重力G G
F
G F
思考并回答: 1、上图中三个力,分别是怎样产生力的方向一致吗? 什么时候一致?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教案 沪科版

第八章第一节压强⒊公式: p=⒋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压力:通过实物投影仪给出教材第111页的图8-1,提出问题:人对路面,水杯对桌面、图钉对墙壁有没有力的作用?提出问题:这些力作用点和方向各如何,怎样用共性语言来描述它们?并组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学生回答:有进行讨论,总结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它有“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课件,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演示课件,得出在压力一定时,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并组织学生用手边的铅笔作实验,体会“笔尖完成这个课件演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还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它能够持久的记录深浅的印记.题.课后作业课本练习题教学反馈压力与压强的知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设计试验、选择仪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得出了压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了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在课上就能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分析“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思路和设计实验等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备注教学设计图示:第一节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 压强 教学课件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
压强 =
压力
受力面积
p=
F S
讲授新课
3.压强单位:
压强 =
压力
牛顿(N)
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N/m2读 作牛每平方米
2) 平方米( m 专用名称叫帕斯卡(pascal) 简称帕,符号为Pa
1 Pa = 1 N / m2
“1帕”的含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讲授新课
小数据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20 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 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讲授新课
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 例题
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 × 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
压力作用效果 明显
1
2 3
桌子的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桌子+砝码重力
很显
很不明显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 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 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讲授新课
三 压强的计算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讲授新课
控制变量: 受力面积相同 比较图8-3中: 甲 和 乙 。
甲
乙 图8-3
丙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讲授新课
控制变量: 压力相同 比较图8-3中: 乙 和 丙 。
甲
乙 图8-3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教案(新版)沪科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内容,强调压力的作用效果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解决办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2.运用比喻、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压力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如海绵、尺子、气球等)、教学黑板、投影仪等。
突出压力的作用效果重点,强调压力的作用效果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压力作用效果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压力作用效果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2.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实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行车轮胎充气压力的理解,并解释自行车充气压力过低或过高可能带来的用效果、影响因素等关键知识点。
5.写一篇关于压力作用效果的小论文,可以从原理、实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胎、压缩空气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参观实地场所: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实验室等场所,直观地了解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一节压强(2)

教学步骤:
(二)进行新课。
例题:一本重2.5N 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 m -2
,
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已知:F=G=2.5N S=5×10 m -2
求:p
解:P=
S
F
=—————— = 50 Pa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0Pa 4、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例题:
附录1:
帕斯卡(1623~1662)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16岁时就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
为了纪念帕斯卡,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三)作业:P138第1、2题。
(四)小结:。
统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质课件 第1课时 压强 (2)

例题 一辆质量为 50 t 的坦克停在水平 地面上,它的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 0.05 mm2,手 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 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质量 m1 = 50 t = 5×104 kg, 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 S1 = 1.5 m2;手指对图钉 帽的压力 F2 = 20 N,图钉尖的面积 S2 = 0.05 mm2。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 压强
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蚊子那么弱小,它却 能叮破我们的皮肤。
坦克那么笨重,却能 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你能说说这 是为什么吗?
人在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若有 了宽宽长长的滑雪板,滑雪运动员的脚不仅不 会陷进雪里,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用食指和大拇指 轻轻夹着三角尺,为 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 不相同呢?
新课推进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事实上,滑雪板对雪地、三角尺对手指 都有力的作用。
压力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叫做压力。
力 F 作用在桌面上, 作用点在桌面上,方向垂 直于桌面指向桌面内部。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 杯子面的作用力 F
力 F 作用在墙面上, 作用点在墙面上,方向垂 直于墙面指向墙内部。
=4
108 Pa
答:由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
面的压强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课堂小结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F、S。
当 S 一定时,F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 F 相同时,S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
F p=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压强
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力的作用效果、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空气的“力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章共4节:
1.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2.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主要进行科学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介绍了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实例.
3.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应用.
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办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
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流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流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流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
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海绵状泡沫塑料、茶杯、图钉、三角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要知道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导学】
【指导预习】
阅读课本P142-P145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知识点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手指的情况,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师1.什么叫压力?压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及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力的作用,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受力物体表面,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2.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二者又有什么联系?
生:2.性质不同:压力属于弹力,重力属于引力;作用点不同: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体表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不同: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受力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压力不是重力,但有的时候,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水平静置的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师 3.画出下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图钉对墙壁的压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并分别指出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生:3.
图甲中压力由重力引起,压力等于重力;乙中压力与重力无关;丙中压力由重力引起,压力小于重力.
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1.同学们猜想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师 2.那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生:2.用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和海绵状泡沫塑料来完成实验,应用控制变法进行实验: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保持压力大小一定.
师3.请同学们分组按课本图8-3(a)、(b)、(c)进行探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生 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知识点2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一、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师1.什么叫压强?压强是反映什么的物理量?压强公式及单位怎样?
生:1.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是反映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公式为:p=F/S,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Pa);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
师2.结合例题分析,利用公式p=F/S,求坦克对地面压强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2.(1)要统一单位,p的单位是Pa,F的单位是N,S的单位统一为m2;(2)物理量必须一一对应,地面受坦克压力的面积应等于两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图钉尖对墙的压力等于手对钉帽的压力;(3)相同物理量应在物理量符号上加上下标区别.
二、学生试做例题,并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47页作业1、3、4.
2.请同学完成课时对应训练.
教材习题解答(P147)
1.提示:重力G的作用点画在砖块的几何中心上,压力F的作用点画在泡沫塑料表面,重力G的施力体是地球,受力体是砖块;压力F的施力体是砖块,受力体是泡沫塑料.
3.p=F/S=5000kg×9.8 N/kg/(600×10-4 m2×4)=2.04×105 Pa
4.p=F/S=475N/9.5×10-4 m2=5×105 Pa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3.压强: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公式:p=F/S.
本节课让学生从自己发现问题开始,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由于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各不相同,学生在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的同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设计和实验是否合理,并思考如何设计实验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严谨求是的实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