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暂行技术规范(印发稿)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J/JW XXXX—2014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二〇一四年五月
TJ/JW XXXX—2014
TJ/JW XXXX—2014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2)
5 环境条件 (2)
6 技术要求 (2)
7 数据处理中心 (7)
8 综合服务平台 (8)
9 运行维护管理 (10)
10 验收及质量保证 (11)
TJ/JW XXXX—201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华、乐建炜、谢君成、邓志峰、姜成杰、王庆生。
TJ/JW XXXX—2014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数据处理中心、综合服务平台、运行维护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车状态信息locomotive status infomation
机车运行过程中牵引、制动、网络、辅助等系统的状态数据和故障信息。
3.2
机车安全信息locomotive safty infomation
机车运行过程中与行车安全相关的信息,来源于LKJ。
3.3
机车监测信息locomotive monitoring infomation
与机务运用相关的机车综合监测等信息,如机车自动视频监控、机车走行部故障监测、列车供电监测、机车防火监控、机车空气制动安全监测、机车高压绝缘检测等信息。
3.4
实时信息realtime information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由LDP实时采集及发送的机车状态信息、机车安全信息、机车监测信息等。
TJ/JW XXXX—2014
3.5
非实时信息non-realtime information
故障记录文件和事件记录文件等大容量数据。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
HTML5: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技术规范(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5)
CMD: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hinese locomotive remot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system)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DP:机车车载综合信息监测装置(Locomotive onboard general Data monitoring Platform)TCMS:机车网络控制系统(Tr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5 环境条件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地面服务器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机房环境应符合GB 50174—2008的要求。
6 技术要求
6.1 系统介绍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主要由数据处理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和运行维护管理三部分组成。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按照总公司、铁路局、机务段/检修段、机车制造及修理厂商分层管理架构, 为各级领导、业务主管和业务人员等用户提供机车运用、故障诊断等管理功能,提供基于业务的数据分析与统计,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6.2 系统组成
根据业务需求,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部署在总公司、铁路局、机务段/检修段的局域网内,通过权限配置满足不同层级的角色需求。
系统构成示意图见图1。
TJ/JW XXXX—2014
图1 系统构成示意图
6.3 系统功能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通过铁路统一传输平台、车地无线传输网络、北斗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经过解析处理后存入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再经过分析统计后形成界面、报表,向用户展示机车运用、故障诊断等机车各方面的汇总统计。
同时,CMD系统对外与质量信息库、车号识别、运安系统、检修系统、整备系统、LKJ分析软件、TCMS地面分析软件、6A系统地面分析软件、机车电子履历系统等各种外部信息系统集成,通过接口收发数据,达到信息互联互通的目标。
6.4 性能指标
6.4.1 数据库服务器要求:
总公司数据库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32 GB,硬盘容量不小于4 TB。
铁路局数据库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16 GB,硬盘容量不小于2 TB。
机务段/检修段数据库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16 GB,硬盘容量不小于2 TB。
6.4.2 应用服务器
总公司应用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32 GB,硬盘容量不小于1 TB。
铁路局应用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16 GB,硬盘容量不小于1 TB。
机务段/检修段应用服务器要求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16 GB,硬盘容量不小于1 TB。
6.4.3 终端客户端要求1个主频1.5 GHz以上的CPU,内存不小于1 GB。
6.4.4 系统支持7×24 h不间断运行。
6.4.5 具备核心业务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恢复能力。
6.4.6 屏蔽非法用户登录。
6.4.7 业务查询时间小于10 s。
6.4.8 业务统计计算时间小于15 s。
TJ/JW XXXX—2014
6.5 网络要求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运行在既有的铁路内网中,根据系统服务器部署、用户分布等因素,网络架构示意图见图2。
图2 网络架构示意图
TJ/JW XXXX—2014 6.6 配置要求
6.6.1 总则
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采用三层B/S架构开发,配备数据库服务器一套,运行数据处理中心的各种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配备应用服务器一套,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和运行维护管理的各种软件。
部署架构示意图见图3。
图3 部署架构示意图
6.6.2 硬件配置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推荐采用双机冗余配置。
地面子系统硬件配置要求见表1、表2、表3。
表1 总公司级设备
设备名称配置要求数量
数据库服务器
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
内存不小于32 GB;
硬盘容量不小于4 TB。
1套
应用服务器4个主频2.6 GHz以上的CPU;
内存不小于32 GB;
硬盘容量不小于1 TB。
1套
终端客户端1个主频1.5 GHz以上的CPU;
内存不小于1 GB。
多套
TJ/JW XXXX—2014
表2 路局级设备
表3 机务段/检修段级设备
6.6.3 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需要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GIS平台、统一传输平台等。
客户端浏览器推荐采用支持HTML5规范的浏览器。
6.6.4 应用软件配置
地面子系统应用软件配置见表4。
表4 应用软件配置
6.7 接口要求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提供基于业务的数据分析与统计,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其他信息系统包含运安系统、整备系统、检修系统等。
为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壮性,接口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对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入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在高并发和大容量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
b)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以实现对信息的全面保护,防止大量访问,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c)提供有效的系统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况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及排除故障;
d)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统并发增加时提
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7 数据处理中心
7.1 机车到地面信息
7.1.1 机车实时信息处理
7.1.1.1 功能介绍
总公司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入库处理程序实时接收各铁路局通过铁路统一传输平台发送过来的车载信息,分析处理后存入总公司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供总公司级综合服务平台调用。
总公司层可以查看全路机车状态。
铁路局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入库处理程序实时接收来自车地无线传输网络的机车的实时信息,分析处理后存入铁路局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供铁路局级综合服务平台调用。
铁路局可以查看本局配属/支配机车状态、在本局线路上运行的它局机车状态、查看本局乘务员所在机车状态。
机务段/检修段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入库处理程序实时接收铁路局通信服务器转发的本段配属机车实时信息,分析处理后存入机务段/检修段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供机务段/检修段级综合服务平台调用。
机务段/检修段可以查看本段配属/支配机车状态、查看本段乘务员所在机车状态。
7.1.1.2 模块组成
由以下模块组成:
a)数据处理系统动态调整参数处理模块:读取系统参数数据对各模块的运行进行控制和调整,平
衡各处理模块的压力和效率;
b)数据获取及并行分派模块:从MQ队列读取机车车载信息,根据数据类型和所属区域分配到不
同的处理进程中,提交给业务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后续处理;此模块采用并行方式,启用多个实体进程并行处理;
c)具体解析内容遵循《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通信协议技术规范》要求解析
入库。
7.1.2 机车非实时信息处理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与无线转储服务器接口,接收机车非实时信息的转储结果信息,提供查看和统计功能。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与机车电子履历系统接口,通过CMD系统的无线传输网络下载更新机车车载电子履历。
7.1.3 机车视频信息处理
机车视频信息由6A系统提供,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点播指定机车视频后,接收机车视频信息并实时显示。
7.2 地面到机车信息
地面到机车发送的信息包含点播信息、地面诊断结果信息、远程设置等。
地面到机车的信息通过铁路统一传输平台发送到机车所属局的通信服务器上,由数据传输子系统发送到指定机车。
8 综合服务平台
8.1 功能介绍
8.1.1 总则
综合服务平台包含统计分析、机车定位、视频点播、实时状态数据监测、机车车载电子履历管理、实时故障报警、远程诊断、专家支持系统、信息共享和功能接口等功能模块。
图4 综合服务平台业务框图
8.1.2 机车定位
能提供机车的实时经纬度、海拔信息和历史运行轨迹。
8.1.3 实时状态数据监测
提供机车的实时设备状态数据信息,包含TCMS、6A系统、LKJ等设备的数据。
8.1.4 实时故障报警
提供机车设备的实时故障报警信息,包含故障代码、发生时间及故障环境数据。
8.1.5 远程诊断
远程诊断是结合机车历史状态、当前状态以及其它专检系统的结论,进行全面深入的数据挖掘,针对该类机车常见的问题和故障特征,为实现“状态修”奠定基础。
8.1.6 视频点播
提供机车的监控视频实时点播。
8.1.7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所有整合数据的提炼与升华,基于业务的角度针对各角色的具体要求,采用可视化方式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建议。
8.1.8 机车车载电子履历管理
机车车载电子履历在于构建一个详细的机车状态库,包含机车及主要部件检测和试验记录、机车主要技术参数、试运记录、机车配属动态、主要部件动态、检修动态、技术提升与改进记录、破损记录、产品配置清单、机车履历簿交接单等内容。
通过与机车电子履历系统接口实现对机车及部件全寿命周期记录。
8.1.9 信息共享和功能接口
提供与各种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包括机车监测数据、机车状态数据、机车安全数据、机车履历数据、部件记录数据,以及各种专业分析结果和6A系统实时/非实时等信息的数据共享。
8.1.10 专家支持系统
提供各类型的知识文档存储管理功能,包含故障预案等内容。
8.2 综合服务平台界面
8.2.1 布局
B/S架构前台界面统一采用上中下三层布局,即分为:系统图标栏(Hander Panel),内容栏(Body Panel)和底部栏(Footer Panel)三部分。
界面总体布局图见图5。
图5 界面总体布局图
在布局图中,机务信息化标识处为CMD系统LOGO,代表图片为抽象的业务图,事件信息为系统预警/报警区。
8.2.2 交互要求
系统的交互要求如下:
a)功能结构的划分及分类层次要清晰,用最少的操作步骤实现用户的数据显示;
b)页面操作中,采用异步操作技术,减少与服务器的交互引起的页面刷屏,达到最佳的用户体
验;
c)每个功能页面必须配有导航栏,标识用户当前操作位置;
d)必填字段统一采用红色“*”标识并放在输入控件后面,默认值字段必须采用默认值进行初始化
设置。
9 运行维护管理
9.1 功能介绍
运行维护管理是对整个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统一配置和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的功能。
9.2 基础编码维护
对系统所使用到的所有基础编码进行配置管理,一般在实施阶段进行调研和配置,运维阶段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9.3 配置参数维护
对系统基础参数、业务配置参数进行相关的维护,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的调节,直接对现有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
9.4 基础业务维护
对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角色、权限、密码等进行维护管理。
10 验收及质量保证
10.1 验收条件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验收条件是按开发过程中,所编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表述的相关要求来验收。
包括业务功能、界面要求、操作要求、性能要求等方面。
10.2 质量保证与运行维护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质量保证要求建立项目组及内部组织机构,明确组织职责和角色人员等。
建立开发所需的各方面制度,例如软件版本制度、发布制度、需求评审/变更制度等。
以此来确保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的开发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为确保系统正常有效运行,需要对软件硬件进行定期维护:
a)定期检查硬件运行状况,评估硬件、机房、网络的使用情况。
如有问题需及时联系机房管理
员及时处理;
b)定期检查软件运行情况,评估操作系统健康情况、应用程序稳定情况、数据库容量和链接情
况。
制定相关的问题处理制度,当发生问题时按制度流程处理,并及时记录与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