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神经系统--脑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个部分,通常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一、脑干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
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
脑桥的腹侧面称桥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
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
2、背侧面
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
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上界是小脑上脚。
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
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等。
1、脑干的灰质——神经核,分为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根据其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作用及来源分7类,形成了6个机能柱,其基本规律如下: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支配舌内、外肌。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③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纤维加入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
下泌涎核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节和器官旁节换元后管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
④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接受经舌咽、迷走、面神经传来的内脏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味觉信息。
⑤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信息。
三叉神经中脑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的触压觉信息。
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
⑥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接受蜗神经的神经纤维。
前庭神经核接受前庭神经的神经纤维。
我们常常将脑神经核分为4大类:躯体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躯体感觉核(一般和特殊躯体感觉核)。
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薄束核和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红核、黑质、下橄榄核等。
2、脑干的白质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锥体束及丘系交叉、锥体交叉等。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先向前方横行,然后左右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内侧丘系;交叉处称为内侧丘系。
一侧的内侧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脊髓丘系即脊髓丘脑束行于脑干内的部分。
一侧的脊髓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丧失。
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横行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三叉丘系。
一侧的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丧失。
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多数到横行交叉到对侧、少部分未在同侧上升,形成了外侧丘系。
锥体束发自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分为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两部分。
皮质脊髓束的神经纤维在延髓集中形成了锥体,其中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后下降于脊髓的外侧索,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的纤维直接下降,形成了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核束的神经纤维
终止于两侧的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例外,它们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3、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内除上述灰质、白质外,在延髓中央管、第4脑室底灰质及中脑中央灰质的前外侧存在灰、白质相间的区域。
其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中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