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的几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的几点分析
肖仪杰
(上饶市广丰区五都小学江西上饶334099)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前沿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体现。

新课改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专门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教育投入,使得孩子们从小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是掌握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91-01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到必要性分析
当前,信息时代促使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先进,而且数量急剧增长,而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充分迎合这一点,而且孩子们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对电子设备也不会有陌生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

开展课后作业设计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在课堂上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实践,学习内容掌握起来非常容易。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现状分析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由于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开展情况并不很好,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态度存在不重视现象,小学生和家长也没能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导致课后作业设计不能广泛开展,各方面的推进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有待重视。

1.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设计。

[1]通过调查,信息技术教师虽然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但是大多数教师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布置作业给学生,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教师完全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后作业。

然而信息技术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手段,教师忽视这一问题,则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必然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类型单一,太过随意。

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必然会导致这一环节在开展时存在较大的弊端,虽然通过做大量的课后练习题来训练信息技术知识点,但是这些课后练习题是课程中的练习题,相对固定,没有变通,这就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经过精心设计的开展课后作业练习,这种类型单一,随意性较大的训练方法,必然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3.课后作业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方式。

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准确的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非常必要,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以往的调查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只会给学生进行打分,很少去抽查和询问课后作业,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完全不能够满足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也不能激励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积极兴趣,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素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分析(一)主体性原则[2]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兴趣点开展课后作业的设计,这就是所谓的主体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一个法宝,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准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兴趣点进行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热情,有兴趣则意味着有学习的动力,这样的
情况下学生必然会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从而高效的完成学生布置的作业。

(二)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布置,这就是层次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着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注重差别是我国几千年教育实践的精华。

我国的新教改也提出了鼓励和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个别差异,开展差异化教育,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方式。

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关注学生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来迎合不同特点的学生,必然会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而且,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完成适应自身的课后作业。

(三)生活性原则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时遵循生活实际,围绕生活问题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熟悉的环境越贴近,则更容易接受和认知知识,生活化原则正是使得学生在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环境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难题,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以生活问题为主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完成作业积极性,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四)综合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作业设计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是综合性原则。

综合整合多个学科作业,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熟悉的学科中去,在综合环境下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中产生乏味的感觉。

作为一门综合计算机应用,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文字功底和绘画技能等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多学科的整合,相互补充渗透,取长补短,形成一门综合学科。

综合性的开展课后作业设计也正是结合了自身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还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增强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是促进小学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课后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也认识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遵循相应的原则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凡燕.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分析[J].新课程,评价研究.2013.10
[2]李珍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研究[J].研究生论文.2013.0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数学教学环节中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合作式教学,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又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进行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小组互动的形式,小组竞争的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余卫.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175.
[2]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