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交通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
智能交通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
交通大数据中心作为整体智能化项目数据的汇聚,为系统建设及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中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应用,其一是数据交换服务,其二是数据中心。
数据交换服务旨在通过对接交通已建的电警、卡口、视频监控等外场设施、应用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信息孤岛的现状问题。
数据中心,作为整体项目的数据仓库,存储交通基础数据、交通专题数据、道路信息、GIS资源、车辆信息、视频信息、服务信息、成本定额八大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业务数据。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包括整个交通智能化平台的基础数据、交通专题数据库、道路信息库、GIS资源库、车辆信息库、视频信息库、服务信息库及成本核算定额库,它是整个平台的基础,也是九大应用系统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整合、数据融合,实现交通数据的无缝整合和有效利用。
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包括道路、卡口、电警、车辆、驾驶人等基础信息,
1/ 8
是整个平台的最基础、最核心的底层数据。
交通专题数据库
交通专题数据库是存储交通专题类数据,为交通相关专题活动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道路信息
道路信息是存储道路路况、车道、早晚高峰、道路车流路等数据信息。
车辆信息
车辆信息存储车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辆图片、车牌图片、车身颜色、车辆类型、号牌种类等车辆基础信息。
GIS资源库
GIS资源库存储市的GIS地图数据,里面包含各卡口、电警、非现场处罚在GIS地图上所标记上的相关资源信息。
视频信息库
视频信息库存储各卡口、电警所拍摄的路口过车和人流的视频。
服务信息库
服务信息库存储全市跟车辆相关的服务类信息,包括救援车辆、救援单位、公众出行等。
交通违法信息库
用于集中保存交通违法信息,核心库之一。
2/ 8
交通违法信息库基于“权威数据”机制与六合一平台核心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对于本地新发生的交通违法信息,以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违法信息库为准,推送至六合一平台;
对于其他地市、地区发生的交通违法信息,以六合一平台为准,更新至交通违法信息库中。
交通事件库
用于集中保存交通事件信息,交通事件分类以及交通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描述信息等。
应急预案库
集中保存应急资源信息、交通预案。
基于分级授权机制建立交通预案库,不同级别权限的用户根据自己权限调阅、维护预案信息。
警卫任务库
集中保存历史警卫任务信息,用于后续警卫任务开展的参考、学习。
数据中心规范建议
本项目作为市区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项目的后台软件系统,与现有的系统需要做到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智能交通的标准体系,为今后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建设奠定基础。
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
3/ 8
应用集成的核心是数据模型。
各个应用要正确无误地互操作,必须对所交换信息的语义有一致的理解。
理想的应用集成应该“同根生”,即在已有的各种私有数据模型之上,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图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底层系统,并提供一些操作原语或API接口函数,构建资源管理支撑系统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再开发各种应用。
这样开发出来的各种应用天生就能够互连互操作。
本次项目应采用基于消息总线的集成策略,为平台内交换的公共信息建立统一数据模型。
在消息总线上交换的消息采用公共信息模型(即各应用组件的接口级语义上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各个应用内部的信息描述仍然可以采用私有数据模型。
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受监控业务系统内的数据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点对点集成带来的数据格式转换接口程序数目繁多和“死锁”问题。
建立统一的接口规范
集成的关键是遵循标准接口规范,它规定了交换信息的内容以及组件相应的动作。
只有所有组件都实现了规定的标准接口来访问公共数据或与其它组件交换信息,才能整体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网络应用集成框架。
本次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根据数据交换平台的特点,采用“软总线”方式,建立数据交换公共通道,并提出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各应用系统只要设计相应的交换接口即可纳入到综合指挥平
4/ 8
台中。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制定信息标准是一个覆盖面很宽,应用范围很广的信息化规范,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而信息编码在信息系统中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因此只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体系,确保同种信息在不同系统中的表述一致才能够满足信息集中共享的要求。
本次软件系统建设初期提出系统的编码建议方案,包括设备编码、故障编码、状态编码等建议,在此建议基础上与交警进行沟通完善,形成最终统一编码体系,并采用该编码体系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
建立统一的中心数据库
中心数据库建立的目标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将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逐步汇总到指挥中心数据库中来,最终形成覆盖各个部门所有可集成的应用系统的综合指挥平台资源数据库。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以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业务流程的特点,对中心数据库所需要的表结构进行建议,在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关键数据表的设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心数据库建设建议。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系统的使用主体是用户,应用系统间用户信息相互孤立引发
5/ 8
了大量问题,首先导致应用系统不能建立面向用户的统一视图,相互之间信息共享困难;身份信息需要分别由人工维护,人员信息的新建、调整或调离都需要人工调整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数据;其次随着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得到全部人员的整体身份信息的全貌,同一用户在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之间也出现了冲突;同时,带来一些安全漏洞,如当人员离开时,访问权限不能被及时取消,人员调动时权限叠加,操作流程中的人为错误也会留下安全漏洞;运行过程中,高昂的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耗费了大量的人工去操作用户信息变更,并且每次变更用户都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本次软件系统包括了统一用户管理模块,改变以往的松散、孤立的管理方式,创建统一并可重用的用户管理体系,提供未来建设应用系统的统一用户库。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指挥通信平台,用户众多,并且还涉及到系统外的数据交互等,因些对系统的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结合大量政府项目的建设经验,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提供如下的管理架构。
管理原则
由于本项目涉及到了众多的交警系统,访问者众,设计上包括了众多子系统,因此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我们将按
6/ 8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
业务上将管理分散,系统级管理则集中。
管理身份
我们建议管理采用“组织机构、角色、用户”的三级机制,在常见角色、用户的基础上,引入组织机构,可以理解为超级或特殊角色,目的是便于管理交警系统。
如:一个用户一旦具有交警支队的身份,就具有交警支队的相应权限。
通过引入组织机构能便于将管理权限下放到公安交警系统,由其自行对本公安交警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操作等。
管理粒度
提供了系统、模块、功能、权限的管理细粒度。
一个系统由几个模块,模块由几个功能组成,每个功能具有不同的权限。
每一个管理粒度可以赋予上述的管理身份。
管理特性
系统还提供了多种优越的管理特性,如完全基于Web的集中式管理,在一个界面实现对整个平台的管理;支持委托管理,如出差时将管理权限委托其他人等;整个系统的可配置的,支持对系统的界面,功能、参数等多方面的配置,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
管理映射
按照设计思路,外网受理发布系统是站集成的,因而在管理
7/ 8
上也应该是接受其统一管理,而我们则提供安全管理上的映射,如帐号映身,权限映射,这样,才能保证在内网发布的审批业务,能在外网的正确位置,有足够的权限进行发布。
管理工具
按照业务分析和需求,系统的管理原则。
我们提供多个管理工具,主要有:
管理控制台:提供整个平台IT基础设施的管理。
侧重于业务无关的管理特性。
主要由公安部使用,采用集中管理方式。
业务系统管理模块:每个子系统均有相应的系统管理模块,侧重于业务相关的管理。
按照组织机构将管理事务授予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实现分级分散管理特性。
如统一接入系统管理模块,通信设备的系统管理模块等,分别为不同职责的人服务。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