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综合提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自然灾害
地理术语第一节
洪涝、地势低洼、干旱、干旱灾害、大气旋涡、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
剧烈降温
第二节
地应力、岩层、断裂、错位、震级、烈度、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滑坡、泥石流、滑动面
第三节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防灾减灾、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
自救、互救、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应急救援包
第四节
遥感技术、远距离感知、预报、预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
学科语言第一节
1.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
胁。

3.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
约区域经济发展。

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5.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6.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7.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
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 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
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第二节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
深度等有直接关系。

2.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
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3.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
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
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5.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发生泥石流的
主要条件。

6.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淤塞江河等
第三节
1.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
个方面。

2.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
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第四节1.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3.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地理演练活动——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目的】
1.通过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的防震避震安全意识,学会应急疏散的正确方法,熟悉学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路线。

2.通过演练活动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利用通道逃生,学会自救和救人,并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演练时间】
年月日时分。

总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演练地点】
教室——操场。

【演练形式】
模拟演练。

【集合地点】
学校操场位置。

【场景预设】
月日时分,(模拟)突然发生地震灾害,第一次警报响起,校园广播提醒师生注意事项,各班当堂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就近避灾、避险,班主任迅
速回到自己的班上组织。

(为避免余震造成更大损失)大约1分钟后,强震过后第一次余震未发生之前,第二次警报响起,校园广播提醒师生迅速从教室疏散撤离。

【组织指挥】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楼梯疏散责任人安排
楼层
一号楼
二号楼西东
一楼
二楼
三楼
四楼
五楼
【疏散原则】
1.快慢结合(快:出班集合快,直路跑进快。

慢:进入楼梯或拐弯要慢)。

2.就近(靠门靠窗先撤,尤其注意后门要打开,不按顺序排队,边走边排、边排边走)。

3.避让(下楼梯不拥挤,行进时不抓、推前面的同学。

教师避让学生,主动帮助维持秩序)。

4.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上课时为当堂教师)为第一责任人。

【演练要求】
1.疏散负责人各负其责。

2.班主任(当堂教师)必须熟悉本班疏散的方案和路线。

在演练前要安排好本班学生的疏散顺序:从靠班级门口的小组开始有秩序疏散。

3.班主任(当堂教师)听到紧急疏散警报,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停止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科学避难,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按事先指定路线疏散,坚持疏散学生优先。

4.学生在疏散撤离时,要有序进行,动作要迅速,保持肃静,途中切记不可拥挤,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安全撤离到操场。

5.走楼梯的各班级在走到楼梯时自动变成3路队,在靠墙方向留出1路队的空间做应急通道。

6.在疏散过程中,楼内要双手抱头躬身前行;出楼后,不再躬身;到安全地带,要双手抱头蹲下。

7.班主任到了指定位置进行人员清点并上报年级主任。

8.特质生、身体不适的学生要提前请假,可以不参加。

【注意事项】
1.演练前总指挥主持召开演练协调会,认真审查应急预案,各楼层、各疏散通道安排专门教师负责,每楼层设有负责人。

演练前对各岗位教师到位情况逐个检查落实,确保演练正常进行。

2.演练前关闭学校大门,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演练现场。

【演练程序】
1.警报响起时,学校总指挥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了地震,请大家不要慌张,听从指挥,紧急避震。

”演练开始。

2.总指挥下达第二个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大震过后,一般距下一次余震有间隔时间,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场所。


1分钟后,学校自行发布第二次警报,班主任(当堂教师)和各楼层负责教师各就各位,指导各班级学生按预定路线紧急有序地迅速撤离。

3.到达应急避难疏散场地,学生要双手护头迅速蹲下或坐下,要避开篮球架和围墙、铁栅栏、教学楼等。

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马上清点人数。

4.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急救工作中(可组织学生观摩)。

5.学校总指挥总结演练情况,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总结】
各班将学生带回教室小结本次演练的情况,针对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再次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注意安全,掌握一定的安全逃生本领。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