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品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命是宝贵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命是宝贵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升入六年级后,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起点,生命日趋充满活力,此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之前品德课程以及其他教育中,学生已经受到自护、自救教育,但很少从生命意义与责任的高度探究珍爱生命的意义与方法,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来临,生命的爱并不陌生。
针对学生的认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应在加深对相关知识地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平凡地生命中感悟生命地宝贵与和谐,尊重、珍惜、善待生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是: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载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设计思路
本课以探索生命的历程为线索,通过“生命来自父母”,“生命与爱相随”、“生命只有一次”三个话题活动,选择切入点深入学生心灵,在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中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唤醒其内心感悟,让学生在探讨生命起源、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
它承载这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
珍爱自己的生命不仅是我们的本能,更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明确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知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能力目标:体验社会对生命的关爱,初步知道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
知识目标: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
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载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生命孕育的视频、课件、录音等。
学生准备: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相关物品或回忆相关生活场景,搜集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3页内容,话题为“生命来自父母”。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生命与爱相随”。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最珍贵的“生日礼物”——生命
1.师:同学们,每次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很多的生日礼物,你最珍贵的
生日礼物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课件:“我的生日礼物”,感受收到礼物的欣喜和家长的用心良苦,在生日礼物中寄托着对孩子的爱。
)
2.师:大家都收到了很多宝贵的生日礼物,可是你们知道吗?在11、12年的生日那天,你们的父母就已经送给你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
3.小结:对,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板书:生命来自父母)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日礼物导入,通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爱,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宝贵,为敞开心扉,动情交流做铺垫,引入主题,导入新课。
】
活动二生命的孕育——美丽、神奇
1.师:生命是父母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它是怎么孕育开始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生命的孕育》)
2.师(解说):那个微小的看不见的小精灵,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黑暗中焦灼地游动着。
它被一种物质强烈地吸引着,突然,它挤破了一层极薄的细胞膜,钻了进去———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新的生命就此开始了孕育,在经过了激动、难耐、忐忑不安的38个星期之后,一个充满着期待的婴儿就要呱呱坠地了。
3.师:生命是那么神奇,令我们每个人由衷赞叹,你的家人在你的孕育过程中,又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来看看课前大家收集的资料。
打开我们的生命记事册,谈谈自己自己的感受。
请大家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最好结合你在课前搜集到的反映生命孕育的资料进行,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交流。
4.小组交流,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母亲的怀孕照片、围产手册、录制的出生视频、留作纪念的胎毛笔、小手印……)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
把自己在课前调查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5.师:在你生命的孕育中,有哪些令你感受最深的事,愿意说一说,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
6.师:(播放真实视频《我出生的那天》)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你们的家人,在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
7.师:面对如此剧烈的生产痛苦,但看到孩子的出生,你们的家人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看看他们的欣喜,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8.小结:照片是静止的,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生命在为我生命流淌,照片是零碎的,但我能想到父母哺育我的全部时光。
【设计意图:说说生命的孕育这个版块侧重通过课前调查、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生命孕育的不易,从而感悟我们生命的孕育背后有着父母心甘情愿的付出,寄托着家人无限的希望和祝福。
】
活动三我的成长有你——爱的牵挂与期盼
1.师:在家人的关爱呵护中,我们长大了,让我们共同回顾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命的成长吧。
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成长中的印迹吧。
2.师:看看大家收集了哪些成长的印迹?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你们的出生记录、成长册、保健手册等等,看看你们小时候的衣服、照片,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有那么多难忘的瞬间,让我们去采访一下我们的家人,看看我们的成长给家长带来的感受。
3.师:(播放家长视频、录音)听听家人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感受。
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4.师:我们的生命包含着父母无尽的牵挂和期盼,父母时时把我们牵挂,期盼着我们平安、幸福、快乐。
听唱诗《游子吟》,看课件《一位妈妈的讲述》。
5.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牵挂?你是否也会回到家里,面对爸爸妈妈,轻轻问一声:“爸爸妈妈,你们对我有什么希望?”
6.小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饱含了父母无尽的牵挂,牵挂中带着期盼,期盼我们平安、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命包含着父母无尽的牵挂、期盼,父母期盼我们生活得平安、幸福、快乐。
通过对生命成长难忘瞬间的回顾与感悟,体验父母对我们无尽的爱与付出,在感受生命成长快乐的同时,深刻领会“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牵动着全家人的幸福与平安。
】
活动四我的付出与感恩——回顾反思
小结: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当我们降生的那一刻,我们的父母就对我们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在他们的关心和呵护下我们正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犹如一朵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有限的时光里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的回顾总结,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
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包含着父母无尽的牵挂、期盼,引导学生用珍爱自己的生命来回报家人的爱和期待。
】
板书设计
生命来自父母
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珍爱生命
我的生命饱含父母牵挂、期盼
2.呵护我们的生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呵护我们的生命》。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处处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险。
有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还有难以预料的人为的危险。
而如今的孩子们却并没有防范的意识,甚至于他们的家长也很少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可能出现在身边的危险事故,孩子们自救的经验也不够足。
当危险发生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血的事例,很少有孩子能够从危险中摆脱出来。
因此,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危险事故,因此知道自己身边可能发生哪些危险。
但由于缺乏一些常用知识和自救技能,当危险真正降临的到时候,孩子们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们心理素质普遍不高,对大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不能自如地应对危险。
可见,孩子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难点是:掌握危险发生时自我救护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材上呈现的只是生活中危险情况中的一小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提示,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
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忆自己听说过的危险事故或灾难。
如果能在课前搜集到来自学
生生活的真实事例,则可以用来作为课堂讨论和感知的焦点,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给学生自我救护的基本方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课堂交流和课后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学习,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可以多样一些,除了讨论和交流,可以多安排一些情境体验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利于学生掌握一些自救的技能。
设计思路
从课本事例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逐步的分析探究中,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危险事故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并掌握防范危险的基本方法。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模拟活动中深刻感受危险来临时应该镇定、机智,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救护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社会生活中,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当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危险;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
能力目标:掌握防范危险的基本方法;会预见一般事情的危险性;能做到自觉防范危险。
知识目标:树立在危险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危险发生时自我救护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难点
掌握危险发生时自我救护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危险事故给生命造成伤害的事例。
学生准备:收集危险事故给生命造成伤害的事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9-P11页内容,话题为“防险于未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2-P13页内容,话题为“当危险发生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发现生活中的危险
1.(看图片:动物园用食物逗猛兽,在建筑工地上玩耍,在马路边踢球……)师:说一说危险这个敌人躲藏在哪里,可能会带来什么危险后果。
2.小讨论“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在同学背后拉绳,在变压器旁攀高……)
3.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危险,但危险是不是一定都会发生呢?读10页上的
提示语。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危险事故,创设学习探究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充分回忆在自己的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危险,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
活动二分析危险事故产生的原因
1.事例分析:读《带血的事例》,请同学找出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2.探寻危险事故根源:读“枪战游戏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后讨论:危险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根本原因在哪里?请同学们分析后读友情提示,帮助学生知道有些危险事故发惩治在于危险事情的存在,而在于我们人的行为不当,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
3.小结:帮助学生知道危险事故的发生不在于危险事情的存在,而在于我们人的行为不当。
【设计意图:以教材事例为焦点,让学生在具体事例的分析与讨论中体会危险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
活动三“我做安全监督员”
1.师:我们怎样预防危险的发生?谁说得好谁做安全监督员,
2.师:看11页图片事例,请监督员说他们怎么办?
1)坐车严重超载,你上不上车?
2)暴雨雷声大作,妈妈撑着金属伞把的雨伞来接你,怎么办?
3)看到电动游艺车直想上去,要注意哪些安全呢?
3.请监督员说预防危险平时有什么好办法?(避免交通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遵守交通规则。
玩游戏首先看游戏规则……)
4.师:告诉大家,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监督员,请大家自己写安全提示语,互相赠送交流。
5.小结:生命喜欢平安,不喜欢危险,自己的生命是走向平安还是走向危险。
全看生命的主人。
愿大家学会对生命负责。
做到防险于未然,保生命一路平安。
【设计意图:从对事例的分析回归到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让学生自己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危险。
让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
板书设计
防险于未然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第二课时
活动一引入话题学会辩识
1.分组讨论案例:当家中突然发大火了,怎么办?(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立刻往门口跑”、“马上打电话报警”、“我会慌张地不知所措”
2.分组汇报自己小组讨论出来的可行方案。
3.老师评讲,说出最合适的方案告诫学生错误的做法会造成何等重要的后果。
(教学提示:火灾应急方案 1.及时报警。
火灾报警电话是119,报警时应把自己的姓名、发生火灾的地址讲清,如有可能,要派人到附近路口接车引路。
2.如火势开始不大,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快设法扑灭初起之火,火设法延缓火势的发展,以利于自救。
3.发生火灾时,应大声呼喊四邻人员扑救,还可就近取用能发出大音量的脸盆之类物品猛击,以示险情。
4.要牢记“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千方百计把困在火场里的人先球出来,同时老弱病残和小孩应先撤离,以免延误时间,造成大灾。
5.如家中门窗被烟火包围,没有其他通道,千万不要直立行走,最好是爬行,直到安全地带。
6. 当你身上的衣服被烧着时,赶快在地上翻滚,直到火焰完全扑灭。
7. 楼房起火、人员被困时,可将被单、窗帘或绳物结成绳索,系牢后,抓住绳索往下滑到安全地带。
8.在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要竭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防止出现拥堵、聚堵现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9.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保护自己,择机再逃,或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
10.当邻居家发生火灾时,应关好自家门窗,并用水喷洒冷却,防止火势蔓延。
)
4.对答对的小组予以加分奖励。
5.小结:其实,当危险发生时,“镇定”“方法”“机智”都很重要都很关键。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提示创设情境,在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模拟活动中感受到,当危险发生时要学会镇定、机智地解决问题。
】
活动二实践分析提高能力
1.经验交流:
⑴看课本13页上面两个自护自救事例,帮助学生了解自护自救的科学方法。
⑵同学交流介绍自己自护自救的好方法。
2.模拟演习:
演习一:城市脱险。
演习二:对付性侵犯者。
演习三:自我假设危险,自我解决。
3.读“友情提示”,探讨自护自救方法。
4.小结: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有自救意识、勇气和科学正确的行为,以保证生命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通过讨论课本上的自救事例,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护自救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从生活中听到、看到或学到的一些自救方法,在模拟演习中提升学生的自救技能,使课堂学习更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学会面对危险。
】
板书设计
当危险发生时
镇定方法机智
第三课生命的宣言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你可以让他充满活光彩,也可以让他暗淡无味,甚至充满黑暗,从而导致一生的悔恨。
,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褔的家庭土崩瓦解,使自已美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二、出示课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三、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少女的悔恨”,讨论分析:
(1)文中的少女悔恨什么?
(2)结合实际谈一谈:谈一谈你们知道的吸食毒品后产生危害的事例。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小资料”,思考并讨论:
(1)什么是毒品?
(2)你知道的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3、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来自实验室的报告”,思考并讨论:“兔子死亡”说明了什么?(说明毒品就是毒药)
4、阅读“社区李奶奶的事例”,思考并讨论: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毒品不仅毒害了
吸毒者,也毒害了母亲,伤害了亲人)
5、阅读“禁毒民警”的提醒,以及林林、小昆编写的资料,思考并讨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拒毒和防毒)
6、大家一起讨论:毒品对我们有哪些危害?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1)使学生荒废学业,失去美好的前途。
(2)摧残人的身体、摧毁幸褔的家庭。
(3)令吸食毒品的人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来无尽的折磨。
(4)导致吸毒者堕落、犯罪,使社会不能和谐稳定,进而危害社会,成为全世界的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面黄肌瘦,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是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已,而且害自已的家庭,害自已的国家。
7、分析讨论:如何预防毒品?
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怎么办?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坚定直接的拒绝引诱。
(2)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4)秘密报案。
(5)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
8、分析讨论: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选择活动场所时应该注意什么?
(4)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9、学生互相交流,确定宣传报的内容:说说你想在宣传中准备去宣传什么?教师指点。
10、学生编写宣传报。
并写出对自己生命的承诺,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宣传报。
写好后张贴在教室。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
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告诉家长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少女的悔恨
来自实验室的报告
珍爱生命来自长辈的事例拒绝毒品
禁毒民警的提醒
我们的承诺
4.《我们是集体的主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我们是集体的主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应有的民主权利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侵犯。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懂得自己所应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懂得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教学难点是: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体验参与,结合具体事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不同角度感受民主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1.通过情境的创设,思想的思辨,让学生知道在集体中人人都有发言权,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发言权,尊重他人的发言权。
2.通过制定《公约》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民主生活,帮助学生知道个人发言权与集体民主的关系,正确行使发言权。
3.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交流,制定一套民主的选举程序,帮助学生建立民主与主人意识,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体中的意义。
4.通过候选人提名、推荐、投票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集体中公平、正确行使行使自己的权利,建立集体意识。
5.通过讨论辨析,实践参与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事都与我有关,有责任参与,应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热爱集体,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
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补充资料、投票箱、招聘启事
学生准备:有关集体生活的意见、建议、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