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濡.湿(rú) 奔丧.(sàng) 乳臭.未干(chòu)
B.里弄.(lòng) 休憩.(qì) 争妍.斗艳(yán)
C.惘.然(máng) 赎.罪(shú) 泰然处.之(chǔ)
D.秀颀.(qùí) 蓦.地(mù) 潸.然泪下(shāng)
解析:A项“臭”读xiù;C项“惘”读wǎng;D项“颀”读qí。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寂寥遗误鄙夷相题并论
B.锁屑颓唐拮据痛心疾手
C.和蔼蜷曲剽悍神采奕奕
D.徇职黯然造诣人情事故
解析:A“题”为“提”;B“锁”为“琐”;D“徇”为“殉”。
答案:C
3.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2分)
A.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
B.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里波特》一套。
C.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要由我完成,我才不做这种狗尾续貂的事呢。
解析: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垂询”是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尊敬的说法;B句“惠赠”是接收别人赠送东西礼貌用语,不是直接对别人说;C句拒绝的语气过于生硬,不礼貌,故答案为C。
答案:C
4.古诗文默写(8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十则》)
答案:君子成人之美
②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月有阴晴圆缺
③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
⑥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5分)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B.小松树!/容我伴你去/山上的白云深了!
上面两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_________。
她最有名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童真和_________________是这些诗集的主题歌。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答案:冰心(或谢婉莹)《繁星》《春水》母爱、对自然的赞美
6.综合性学习(7分)
(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
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
(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4分)
爱因斯坦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物理学家。
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②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③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
④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⑤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
⑥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选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题,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点“爱因斯坦科学成就”“三则”,以此为要点,阅读文段内容,判断各句与信息点有关内容。
答案:②③④
(2)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
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3分)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
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解析:抓住材料一的关键词“实验”,了解材料中的爱迪生的活动,从“实践”这个问题上来概括“科学精神”。
答案:示例:实践出真知,科学离不开实践。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
解析: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中“卷”“喜”两字来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再根据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理解作者“喜”的原因,结合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特点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8.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先要根据上句中“还乡”一词了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所写的内容即踏上归乡的路途,抓住其中“穿”“下”“向”等字词,联系“喜欲狂”即可理解作者归乡的心情。
答案: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二)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溯.阻绝()②素.湍绿潭()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①溯:逆流而上②素:白色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疾也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解析: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月。
②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确实有许多趣味。
12.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
(4分)
解析:根据内容,抓住文中写三峡“水”“山”“树”的句子,感知作者笔下三峡景象的壮美,加以概括作答,所举诗句描写山水即可。
答案:雄奇壮丽(壮美、雄壮也可);略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16题。
(9分)
聚焦“PM2.5”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 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
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13.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2分)
解析:下定义,是一种说明方法,即对所说明的事物在本质属性和主要特点方面进行判断,用“……是……”判断句来表达。
答案: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14.“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3分)
解析:抓住题目中“危害”这一关键词,以此为信息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的提示句子,找到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关键词,从“疾病”这个角度来概括“危害”。
答案: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
15.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PM2.5”?(2分)
解析:首先要了解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具体事物的一般用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抽象事物如本文介绍自然现象解释原理的一般用逻辑顺序,即先摆现象,再分析原因,解释原理。
阅读本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即是一种环境现象“PM2.5”,即可
判断其是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16.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2分)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答点“治理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找到关键语句即最后一段段首句“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即可知道此段内容与本题问题有关,阅读本段内容,结合现实生活的观察了解,从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对环境的治理来拟出具体的建议,分条作答。
答案:示例:少开汽车,公交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烧物品;等等。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
(9分)
人生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后来被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①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一敬。
②《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本文选自《敬业与乐业》,有删改)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解析: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答案:人生要敬业。
18.你怎样理解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义?(2分)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人不能简单为了活命而劳动,应当学会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19.请指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3分)
论证方法:
作用:
解析: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①事实论证(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道理论证)①作用:具体准确论证“凡可名之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或“凡职业都是可敬的”)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作用:证明“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就是忠实”这个观点,说服力强。
20.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2分)
解析:根据本文作者的观点“人生要敬业”来梳理文中作者表达的一些思想,如“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结合第二题的解答,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作者这些思想的认识,说一说自己认为的该如何生活。
答案:示例:做事要专注,干一行爱一行。
追求人生的精神价值;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努力多少之别;敬业精神,于人生最为必要,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1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
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关,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
(11)“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21.文章多次描写菊花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纯洁美好的品格,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⑧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中“酸楚”“感动”的原因。
(2分)
解析:阅读所示文段,从“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这句暗示了唐先生的身份和遭遇,根据句中“被人踩在脚下,无人顾惜”即可理解知名画家内心的“酸楚”,再从老农知道其是大画家关切的询问即可理解唐先生内心的“感动”。
答案:酸楚是因为: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感动是因为: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
(或者答:酸楚是因为“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
”“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23.请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3分)
解析:所示划线句子是人物描写句,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内容点明。
了解老范的身份即一位普通的花农,他于大画家唐先生地位悬殊,而受到大画家的赠送雕花的烟斗,从这方面来理解老范的心理活动,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案: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
24.综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2分)
解析:此问题要结合文中两个情节来理解,一是第九段唐先生“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二是第十段老范去世时让儿子“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还给唐先生送来凤尾菊,从这两个情节来理解唐先生将自己的小气与老范的真诚进行比较而产生的愧疚感。
答案: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的友情,画家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
因为自己有些
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等。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充满着爱。
澳大利亚一只叫“雷克斯”的狗妈妈收养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袋鼠;台湾作家龙应台为了走进十八岁儿子的心灵世界,与他开启了三年六个月的书信往来;湘西画家黄永玉虽已年过八旬,依然每年要踏上凤凰那熟悉的故土……这大大小小的爱,给人以挑战挫折的勇气、战胜孤独的力量、拥抱成功的信心。
请以“爱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