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简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简报
《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
1.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耸立。
4.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二、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登山望海时的所见所感。
诗人一开篇就点出“观沧海”这一主题。
先描写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浩渺无垠的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好一幅雄伟的画面啊!接着又写岛上草木繁茂,充满生机。
可秋风一吹,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多厉害呀!就像画家画画,既画出了大海的静态美,又画出了它的动态美。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三、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善诗歌,他的诗气魄雄伟,情感深沉。
四、运用片段:
我和朋友去海边旅行的时候,站在沙滩上,望着那广阔无垠的大海,我就想起了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大海,是不是和曹操看到的一样壮观?那时候曹操站在碣石山上,看到的肯定也是这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这大海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藏着无尽的力量。
”朋友也感叹道:“是啊,这大海真的太震撼了,曹操能把大海写得这么好,真不愧是大文学家。
”在那一刻,我感觉我和曹操跨越了时空,共享着同一种对大海的敬畏之情。
《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
1. “结庐”:构筑房屋。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日夕”:傍晚。
二、赏析:
陶渊明这首诗写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人虽然住在人世间,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远离尘世,即使身处闹市,也如同在偏远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可太妙了。
他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的时候,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南山,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
傍晚时分,山上的景色很美,鸟儿结伴而归。
最后诗人说这里面有真意,可是想要分辨的时候却忘了怎么说,这就像我们有时候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东西,却无法用言语表达一样。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厌恶官场的黑暗,向往田园生活,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平淡自然。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老人独自坐在长椅上,周围人来人往,可他就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突然就想到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走过去和老人聊天,我问他:“爷爷,周围这么多人,您怎么还这么淡定呢?”爷爷笑着说:“孩子啊,我这心里清净,就感觉周围都很安静。
”我感叹道:“爷爷,您就像陶渊明一样呢,虽然在这热闹的公园里,但是心却很静。
”爷爷听了,笑得更开心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内心宁静的力量吧,就像陶渊明在诗里表达的一样。
《静夜思》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
1. “疑”:怀疑。
2. “举头”:抬头。
二、赏析: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简单却充满力量。
在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结了霜。
这一“疑”字用得多么巧妙啊,把那种迷迷糊糊的感觉写出来了。
然后他抬起头看到明月,低下头就思念起故乡。
短短四句诗,却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明月就像一个纽带,把远方的游子和故乡联系起来。
这就好比风筝,无论飞得多远,那根线永远系着故乡这个起点。
三、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被后人誉为“诗仙”。
四、运用片段:
我有个朋友在国外留学。
有一天晚上,我们视频聊天的时候,他突然说:“我现在特别能理解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晚上我看到窗外的月光照进来,就感觉像李白诗里写的一样,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地上有霜呢。
然后我抬头看着月亮,就特别想家。
”我回应道:“是啊,这月亮不管在哪都一样亮,看到月亮就容易想起故乡的人和事。
你就像诗里那个游子,在遥远的地方思念着家乡。
”朋友感叹道:“哎,这思乡之情真是难以抑制啊,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我觉得,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思乡之情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就像李白诗里表达的那样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