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她树起广西“甜蜜事业”新标杆——记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发亚硫酸法澄清工艺创新技术,每年可实现多创收1180多万元;
研发滤汁沉降最佳工艺处理方案,每年可增加收益300多万元;
改造糖浆上浮系统,白砂糖一次性一级品率实现100%,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20多万元;
实施榨季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节约费用约627万元……
这一串让人目眩心醉的数字,源自一位平凡的壮族女人、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厂高级技师廖玉之手。
25年光阴里,廖玉恪守信念,用汗水和智慧酿造属于糖业工人的光荣与自豪。
不能让“甜蜜事业”变成“苦涩事业”
1992年7月,廖玉从广西轻工业学校制糖工艺专业毕业,分配到武鸣县香山糖厂工作。
制糖这份“甜蜜事业”,深深吸引年轻的廖玉,在当结晶工的四年里,廖玉练就扎实的煮糖操作技能。
一次,一位客户提出要订制颗粒粗大、晶莹剔透、色值低的白砂糖,拥有精湛的煮糖操作技能的结晶工廖玉成为厂里指定的订单完成者。
为了能够尽快煮出又粗又白的砂糖,廖玉从晶核的制备、种子的煮制至糖膏的
煮炼,自始至终全程把控,第一次煮炼的砂糖颗粒虽大但无光泽,没有达到客户要求。
廖玉重新调整配方,解决砂糖颗粒透亮度问题,但颗粒不规则、不整齐,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
“不能让‘甜蜜事业’变成‘苦涩事业’。
”廖玉翻阅大量参考资料,不断反复试验,经过数年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制成了香山糖厂的“镇厂之宝”——大明山牌白砂糖。
为了传承煮糖操作技能,廖玉主动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掌握的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科技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帮助他们
25——记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
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厂高级技师廖玉
文/本刊记者邓卉李国君通讯员杨春华陈振成
人物简介:
廖玉,女,45岁,中共党员,壮族。
1992年参加工作,任职于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厂,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武鸣县先进生产工作者、公司“女职工岗位操作能手”、公司“五一巾帼标兵”、厂“劳动模范”、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5年获“南宁市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聘南宁市第一届首席技师,2016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的小径,这条路有时先折回
来,然后延伸去,走这样的路要有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佚名
50
提高岗位技能,使香山糖厂“大明山”牌白砂糖凭着砂粒洁白、晶莹剔透、颗粒粗大等优势,在广西乃至国内同行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2008年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排名第三,在广西同类产品质量评比排名第一;2009年“大明山”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称号;2010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年至2015年在全国排名保持第三的好成绩。
“大明山”牌白砂糖还凭着颗粒均匀、混浊度低、外观透亮的优势,赢得众多饮料厂家的青睐,自2008年以来,产品陆续进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娃哈哈、徐福记等国内外高端饮料和食品视野,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企业形象在同行业中得到有效提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廖玉获评制糖工艺工程师,同年受聘制糖工艺副总工程师职务。
每一次大胆创新,都引发“甜蜜事业”的“质变”
25年在糖厂一线工作,廖玉天天跟砂糖打交道,也时常遭遇“甜蜜”的技术难题。
赤砂糖回溶处理技术难题就曾“阻击”廖玉。
2007年,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糖公司”)调整销售战略,要求公司旗下各制糖厂不产赤砂糖或少产赤砂糖,为此,香山糖厂必须回溶赤砂糖。
由于回溶糖浆色值控制不稳定,
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廖玉凭着精湛
的理论知识及操作经验,首次提出
“赤砂回溶糖浆直接回煮甲膏的设
想”,并通过小范围试验,同时结合白
砂糖分层实验情况,最终确认回溶糖
浆回煮甲膏对白砂糖增色最少的最佳
进料方法,向厂部提交《回溶糖浆直
接回煮甲膏可行性分析报告》,得到厂
部肯定并同意实施,2010/2011榨季在
赤砂糖全部回溶情况下,白砂糖一次
性一级品率达到99.3%,解决了赤砂
糖回溶后影响产品质量的大问题,成
为香山糖厂一大突破性自主创新技术
成果,该工艺处理方法对糖分损失影
响最小,利于节能降耗,为企业创造
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制糖行业中得
到良好的推广应用。
研发亚硫酸法澄清工艺优化技
术,是廖玉的“神来之笔”。
由于国内运用亚硫酸法榨糖的糖
厂普遍存在糖分收回率低、产品质量
不稳定等问题,廖玉大胆提出在原有
的亚硫酸法澄清工艺基础上,结合碳
酸法二碳饱充汁8.0-8.5pH值的工艺特
点,寻求新的亚硫酸法澄清工艺,并
有效解决了亚硫酸法澄清工艺pH值过
高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
廖玉作为亚硫酸法澄清工艺总设
计和实施负责人,从设备改造、澄清
工艺技术优化后工艺条件筛选等各项
细节入手,经过多次试验,最终优选
出适合香山糖厂的新的澄清工艺技
术,并编制教材对相关岗位工、技术
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通
过2015/2016榨季生产实践证明:采用
优化后的亚硫酸法澄清工艺方法,清
混汁重力纯度差可提高至2.0%以上,
蔗汁澄清效率提高后,蒸发积垢明显
减少,过汁顺畅,糖分损失减少,糖
浆纯度与甘蔗初压汁纯度差由优化前
的负值提高到目前1.0%以上,糖分收
回实现历史性突破,每年处理甘蔗按
100万吨计,可多收回2000
多吨糖,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著,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著的人改变命运。
——江南春廖玉在检查设备
51
制糖澄清加工助剂磷酸用量可少投用约180吨,每年可实现多创收1180万元。
针对无滤布机滤汁处理问题,国内不少糖厂采用滤汁快速沉降工艺处理方法,但滤汁沉降后的滤汁处理问题目前是制糖技术一大难题。
2015年,香山糖厂提出采用快速沉降池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无滤布机滤汁问题,廖玉成为项目负责人,从设备的改造方案到工艺方案的选定等做了充分准备,使滤汁沉降改造项目在2015/2016榨季顺利投入生产运行,但滤清汁色值、混浊度偏高,大家对新工艺产生动摇。
廖玉埋头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试验,找出滤汁沉降最佳工艺处理方案投入运行后,滤汁色值下降约15%,混浊度下降67%,且简单有效地解决了滤汁沉降后泥汁难处理这一技术难题。
根据生产查定数据,滤汁沉降工艺改造后因减少蔗糖转化损失使滤清汁纯度提高0.8AP,每年按榨蔗100万吨计算,可增加产糖量约
576吨,每年可增加收益约300多万元,糖厂的白砂糖品质及收回得到明显提升。
赤砂糖上浮新工艺的实施,确立了廖玉在制糖业的顶尖地位。
随着南糖公司对白砂糖产品质量要求逐年提高,赤砂糖回溶糖浆(丙溶)直接回煮甲膏的处理工艺方法已不适应当前产品质量要求。
廖玉大胆提出“丙溶预处理”工艺设想,并通过实验室模拟丙溶上浮、糖浆上浮等工艺试验对比,分别优选出“丙溶预处理”及“蒸发糖浆单独处理”最佳工艺条件;由于两种糖浆分别单独进行加药处理,避免化学反应过程互相干扰,从而提高糖浆上浮的清净效果。
该项工艺通过2015/2016榨季生产验证:丙溶糖浆与蒸发糖浆添加比率在20%-25%情况下,上浮糖浆脱色率仍可达到26%以上,除浊率可达到90%以上,2015/2016榨季香山糖厂白砂糖产品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白砂糖混浊度≤20MAU 以
下比率由改进前的38%提高到改进后的83%,饮料糖(白砂糖色值≤130IU )产出率由原来排在南糖公司末位跃居第一,白砂糖一次性一级品率首次实现100%。
2015/2016榨季饮料糖产率97.26%,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每年生产10万吨白砂糖计,产品质量提升后可多产饮料糖约2.43万吨,因饮料糖销售价格较普通糖价格高50元/吨,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20多万元。
要让技改工程夯实“甜蜜事业”根基
“淘汰落后产能,我们才能紧跟国家的经济步伐。
”这是廖玉作为一个制糖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
2014年,香山糖厂实施“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作为工艺设计小组成员之一,廖玉合理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编写技术方案,重点把关设备安装进度,2014/2015榨季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一次性投产成功,解决了困扰糖厂发展的动力设备落后、能源消耗高、自供蒸汽和自供电力不足的难题。
通过榨季生产验证,锅炉热效率由原来的75%左右提高到88%,汽轮机度电耗汽由原来的12.5公斤下降到8.9公斤,耗标煤率由2013/2014榨季的4.38%降到2014/2015榨季的3.66%,按当年榨蔗量83万吨测算,可节约标煤约5976吨,折成原煤量约13944吨,节约费用约627万元,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为企业下一步实现万吨厂扩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5年,香山糖厂实施万吨技改第一期工程,方案提出新增蔗场甘蔗
自卸系统、甘蔗预处理技术改造、无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境遇方才可以显示出非常的气
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廖玉(中)指导技工操作仪器
52
绳蔗渣打包装车系统改造、锅炉全烧蔗渣系统改造、制炼清净系统改造等。
作为分管制炼清净系统改造项目主要负责人,廖玉严格把好设备安装质量关、工艺关,在技改第一期工程完成时,她负责的清净系统实现预期效果,产品质量、糖分收回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测算,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约1734万元。
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让“甜蜜事业”可持续发展
制糖企业最头痛的是每年开榨初期首罐糖的质量问题。
由于目前制糖生产设备大多是碳钢材质,每年榨季结束后,经过半年的放置会锈迹斑斑,如何保证再度开榨后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是制糖企业头等大事。
廖玉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编写了《榨前全厂设备联动试机方案》《设备冷热态串水方案》《榨季初期物料处理方案》等工艺文件,通过不断完善,制定出适合香山糖厂的榨前生产组织方案,从2010/2011榨季开始,全厂开机后20小时内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一级白砂糖标准的产品,且产品各种理化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廖玉还根据多年来分析收集的生产检测数据,评估生产过程工艺实施效果,在2015/2016榨季中将有关的工艺检验项目纳入企业内部日常化验分析制度中,方便日常跟踪工艺实施情况及下达调整生产工艺指标,科学指导生产工艺管理。
在出任香山糖厂副总工程师后,廖玉肩负企业产品质量重担,她利用过程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从2010年开
始在企业内部推行生产过程统计技术
工作。
首先在生产关键工序运用“单
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进行过程监
控,利用企业内部化验分析数据库,
指导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将有关监控
指标编成生线控制软件,实现对制
糖生产关键过程“澄清汁色值”指
标的在线监控。
2012年,廖玉提出在
生产关键过程联合应用“单值—移动
极差休图、选控图”,对工序进行诊
断、分析,快速识别过程异常及分清
上、下工序责任,有效解决工序质量
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使白砂糖产品
质量逐年提高,多年来香山糖厂白砂
糖一次性一级品率均达到99.9%良好水
平,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为了方便广大制糖企业管理工作
者共同探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2015年,廖玉撰写《初探Xcs-Rs选控
图在甘蔗制糖生产线上的应用》及
《试析制糖生产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
断应用》论文,其中,《初探Xcs-Rs
选控图在甘蔗制糖生产线上的应用》
论文代表广西参加第35届“南国杯”
中南六省(区)质量管理论坛论文发
布交流,并获论文二等奖;《试析制糖
生产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应用》
也获得第35届“南国杯”中南六省
(区)质量管理论坛论文优秀奖。
这两
项技术成果填补了目前国内制糖行业
在生产过程质量统计管理方面的空
白,为整个制糖行业的质量管理起到
一定促进作用。
廖玉还编写企业内部各种文件,
推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质
量控制,2015年通过自治区“绿色
办”对糖厂进行的绿色食品年度审
核、百事可乐质量审核、李锦记审
核、可口可乐SGP社会责任体系审
核、FSSC22000年度监督审核、绿色
食品续展换证现场检查等,使企业生
产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
细化。
作为企业内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
技师及企业内部培训师,廖玉倾尽心
力做好各种技术辅导和“传、帮、
带”技艺传授工作,将《甘蔗制糖工
艺学》《制糖工艺与装备的新概念与新
实践》等教材中有关知识点,汇编成
适用全厂职工的培训教材,同时将历
年生产案例及生产查定数据编入教
材,通过现场模拟操作实验,以生动
画面向职工展示各项生产技能,使员
工更容易接受培训课程,掌握必要的
生产知识,先后开展“制糖生产过程
统计技术”“制糖生产压榨提汁工艺管
理”“澄清加热蒸发工艺管理”业务等
培训,员工大力点赞。
勤学苦练的干劲和勇于创新的精
神,使廖玉成为广西“甜蜜事业”的
敬业典范,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
区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公司“女职
工岗操作能手”、公司“五一巾帼标
兵”、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5
年获南宁市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
聘南宁市第一届首席技师,享受南宁
市政府津贴,同年被授予“全国技术
能手”荣誉。
如今,廖玉被调任南宁糖业股份有
限公司协助分管“三博”公司生产工
艺技术业务,她说:“在‘甜蜜事业’
的道路上,我会聚拢更多的‘甜蜜因
子’,让广西的制糖业更甜更好。
”
我唯一能信赖的,是我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
从事劳动的精力。
——巴尔扎克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