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侨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侨中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分)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本题的对细胞周期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解答:解:A、成熟的生殖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B、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分裂,因此无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错误;
C、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 错误;
D、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和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特点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变化关系最密切的一组细胞器是()
A.叶绿体和细胞核B.线粒体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中心体(前期形成纺锤体).
解答: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细胞分裂无关;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
B、线粒体可为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而核糖体是分裂间期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内质网与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无直接关系,C错误;
D、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分裂间期,能结合两者,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1分)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丁期的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
B.乙期与丙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丙期是辨认染色形态数目最佳时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甲图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乙图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丙图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丁图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解答:解:A、丁期的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乙期与丙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都是4条染色体,B正确;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C正确;
D、甲期是辨认染色形态数目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体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O~A段表示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B段表示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C段表示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
解答:解:A、O~A段表示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含量加倍,A正确;
B、中心体在间期进行了复制,所以A~D段细胞中都含有两组中心粒,B错误;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所以此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0:1,D错误;
D、B~C段表示分裂中,由于核膜、核仁在前期解体消失,中期细胞中没有核膜和核仁,而细菌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所以细菌与B~C段细胞都没有核膜、核仁,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特点,把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本题的难点是D选项,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还需要考生掌握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结合两者才能正确答题.
5.(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
B.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D.动物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潜能的体细胞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
解答:解:A、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但能使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形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且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即分化了的细胞一般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C正确;
D、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中仍具有该生物体全套的遗传物质,所以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1分)(2013秋•鹤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也培养成了可育的植物;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也培养成了可育的植物,①正确;
②子不是一个细胞,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②错误;
③单个组织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要求考生识记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实例进行判断.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7.(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A.能分裂和分化
B.能无限增殖
C.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解答:解:A、癌细胞能分裂,但不分化,A错误;
B、癌细胞能无限增殖,B正确;
C、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与正常细胞不同,C正确;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包括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癌细胞的特征等,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要明确特征之间的关系,例如糖蛋白减少,会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转移.
8.(1分)(2007秋•扬州期末)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
①X射线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温度过高
④细胞失水
⑤肿瘤病毒的侵入
⑥紫外线的照射.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⑥ D.
②④⑥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本题是对致癌因子的考查,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能会使细胞中的DNA分子损伤,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
解答:解:①X射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①正确;
②煤焦油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②正确;
③温度过高不会引起细胞癌变,③错误;
④细胞失水不会引起细胞癌变,④错误;
⑤肿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⑤正确;
⑥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致癌因子,对于不同类致癌因子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9.(1分)(2014秋•莆田校级期末)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B.狗的长毛与卷毛C.鸡的光腿与毛腿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长毛与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鸡的光腿与毛腿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1分)(2012秋•安溪县校级期末)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解答:解: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也有纯合子,C错误;
D、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杂合子和纯合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明确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而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11.(1分)(2011•鸡冠区校级二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解答:解: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便于观察,但这不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A错误;
B、豌豆先授粉后开花,B错误;
C、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因此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C正确;
D、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明确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因此还要求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12.(1分)(2015春•资阳期末)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染病(e)水稻两个纯合子作亲本杂交,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纯合高秆抗病水稻(DDEE)×纯合矮秆染病(ddee)水稻→F1的基因型为DdEe,F1F2中高杆抗病(DDEE、DdEE、DDEe、DdEe):高杆不抗病(DDee、Ddee):
矮秆抗病(ddEE、ddEe):矮秆不抗病(ddee)=9:3:3:1,其中ddEE是最合乎
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F1的基因型,进而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F2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3.(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用于核遗传,不适用于质遗传
B.适用于有性生殖,不适用于无性生殖
C.适用于减数分裂,不适用于受精作用
D.适用于动物,不适用于植物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
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解答:解:A、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而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适用于核遗传,不适用于质遗传,A正确;
B、只有有性生殖过程中才进行减数分裂,而无性生殖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于有性生殖,不适用于无性生殖,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受精作用只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所以适用于减数分裂,不适用于受精作用,C正确;
D、适用于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和植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分)(2014•武威一模)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
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选择分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然后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解答: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的.让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①选用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和绿色(y),粒形﹣圆粒(R)和皱粒(r);②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④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数量比各为1:1:1:1;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方法,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1分)(2015春•台山市期中)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两种表现型,12种基因型()
A.图1、图4 B.图3、图4 C.图2、图3 D.图1、图2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A和a、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和a、B和b或D和d、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A、图1、图4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除AA和Aa外,Dd与dd、Bb与bb属于测交类型,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图3、图4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除bb和bb、DD和dd外,Aa和aa属于测交,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这与题意不符,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除DD外,Aa与aa、Bb与bb属于测交类型,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这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
D、图1、图2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只考虑前一对同源染色体,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AADd:AaDD:AaDd=1:1:1:1,都表现为双显性状;只考虑后一对同源染色体,后代基因
型及比例为BB:Bb:bb=1:2:1,表现型有2种,因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有1×2=2种,基因型种类为4×3=12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16.(1分)(2014•山东学业考试)一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 bbc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解答: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对于此类试题,首先需要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采用逐对分析法分析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其次学会应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特别是根据“3:1”和“1:1“的比例进行推断.
17.(1分)(2012•历下区校级模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B.C.D.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通过题意可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正常的小孩,说明双亲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不能活到50岁,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3/4.
解答:解: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3/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1分)(2015春•固原期末)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岀现的基因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