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书三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地图
【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重点】
第二节海陆变迁
【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难点】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重点】
1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通过活动,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
1分析天气特征。

2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等。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1.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等温线图的特点。

【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重点】
1.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重点】
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第五章
【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

【难点】
1.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难点】
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书三维教学目标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画出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大小。

2.能在经纬仪上正确区分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经纬仪指出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并能区分东西半球。

2.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增强学生对地球仪的应用能力,并了解地球是球状对全球海运、航空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与技能】
1.总结归纳地球自转、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2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3.应用书本图1.20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2.尝试通过画图,展示地球公转的时间和空间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尝试解释地球运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
1.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1 【过程与方法】
1.在绘图过程中,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2.通过对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习,尝试归纳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绘画等高线,增强学生对地图的识别与实际应用。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识与技能】
1.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准确辨认出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图,探讨地球海陆分布的差异的重要意义。

2.观察世界地图,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建立大陆与海洋板块的运动对人类发展、生存的影响。

第二节海陆变迁【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史,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 第三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与技能】
1.说明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列举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树立灾害性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分布【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气温的观测方法,总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方法与过程】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气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不同,树立气温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生活的不同影响,了解气温变化引起的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1.归纳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总结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归纳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4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总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熟悉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国情,激发学生学好知识与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2.能够科学地表述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5
第二篇:七年级上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书三维教学目标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画出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大小。

2.能在经纬仪上正确区分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经纬仪指出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并能区分东西半球。

2.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增强学生对地球仪的应用能力,并了解地球是球状对全球海运、航空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与技能】
1.总结归纳地球自转、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
昼夜交替现象;2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3.应用书本图1.20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2.尝试通过画图,展示地球公转的时间和空间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尝试解释地球运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
1.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 【过程与方法】
1.在绘图过程中,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2.通过对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习,尝试归纳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绘画等高线,增强学生对地图的识别与实际应用。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识与技能】
1.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准确辨认出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图,探讨地球海陆分布的差异的重要意义。

2.观察世界地图,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建立大陆与海洋板块的运动对人类发展、生存的影
响。

第二节海陆变迁【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史,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 第三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与技能】
1.说明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列举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树立灾害性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分布【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气温的观测方法,总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方法与过程】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气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不同,树立气温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生活的不同影响,了解气温变化引起的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4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1.归纳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总结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归纳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5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总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熟悉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国情,激发学生学好知识与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2.能够科学地表述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第三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七上
1.1生活数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常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提供信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将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1.2 活动思考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1比0小的数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2.2数轴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引入,利用数轴比较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