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3之《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3之《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一、选择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敕.造(chì)阜.盛(fǔ)内帏.(wéi)宫绦.(tāo)
B. 盥.洗(guàn)两腋.(yè)忖.度(cǔn)瞋.视(chēn)
C. 懵.懂(měng)贾赦.(shè)绾.着(wǎn)便.宜(biàn)
D. 錾.银(zàn)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
2.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B.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C.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妻子)
D.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3. 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

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 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 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 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 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4. 贾府人物众多,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不可能一一介绍,必须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有集体介绍,有单独介绍。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因此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详细介绍。

B. 作者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

C. 实写的人物有黛玉、宝玉、凤姐等,贾赦、贾政等贾府主要人物暂未出现,虚写交待。

D. 作者对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凤姐作单独介绍,其余在这个场合尚不需要突出的,只作集体介绍。

5. 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B. 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C. 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场是由“形”写到“神”。

D. 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的。

凤姐的出场是为了迎合贾母的欢心。

6. 对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采用“登堂入室”法,一步步从外表深入内里,有层次地介绍宏伟的外观,豪宅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展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B. 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绘的,连林黛玉都为之惊奇,更能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C.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D. 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是与人物描写交叉进行的。

因林黛玉初进贾府,自然要各处拜望,这才使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有机结合,但没有让封建统治者的代表贾政及时出场是一个败笔。

7. 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 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实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贾赦、贾政等等。

《林黛玉进贾府》参考答案
1. A 解析:A. 阜盛(fù)。

2. C 解析:老婆,年老的女仆。

3. C 解析:ABD是符合人物心理的正确解说。

4. A 解析:贾母并没有详细介绍。

5. D 解析:“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身份决定的”错,宝玉的出场是一种自然的出场,他出场在后,是贾府核心人物中最后见到黛玉的,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6. D 解析:虚实结合。

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传话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应“今日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的舅甥的交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

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结合,使文章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7. D 解析:“实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贾赦、贾政等等”错。

详写王熙凤、贾宝玉;略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赦、贾政及未出场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