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街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化街导游词
【篇一:天津市古文化街导游词】
古文化街
大家好!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参观游览。
古文化街坐落于南开区
宫南宫北大街,地处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民俗文化,漕运文化以
及海河文化的汇聚地。
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
特色的一条街,也是津门十景之一,古文化街现一直保持“中国味,
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街内有近
百家店堂。
下面我们就开始步入全长687米的古文化街。
我们现在是在古文化街的正门,看看我们面前的牌坊,匾额上写有“沽上艺苑”四字,“沽上”是天津的旧称,所以这里就是天津卫的发
祥地。
“艺苑”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
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所以把它称作沽上的一处“艺苑”是
最恰当的啦。
现在大家往里面走看背面,写有“金鳌”两字,“金”是
贵重的意思,“鳌”则是源于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所以说我们大家走
过这扇门就会受到金鳌的庇护了。
大家现在会发现地上有很多铜钱,这里的铜钱一共有12枚,从最远的那是开元通宝,到脚下的乾隆通宝,象征着大家走过这条路的人
就会“财源滚滚来”
现在大家跟着我往里走,大家可以看到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
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
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的故事。
还有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通庆里,它建于民国二年,是天津市保存
最大最完好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
大家可以看到,通庆里是两面高
墙夹着的里巷,我们看到墙上有四幅大的壁画,它表现了天津的市
井文化。
走到了胡同的这边,大家又看到两幅壁画,一幅是《潞河
督运图》,讲述的是天津的发祥地三岔河口一带繁荣的海上景象。
还有一幅是《黄大门》,描绘的是天津市民过年的热闹景象。
下面我们就到了泥人张和果仁张啦,我们先到泥人张店里看看。
泥
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
泥人张现已
经过五代人的传承,成为我国泥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泥人张创始
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
家糊口。
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
的人,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
经
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
老百姓都喜爱
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
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现在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一下。
我们在进入果仁张,天津果仁张,中华老字号食品,历经四代传人,属宫廷御膳食品,被赐名为“蜜贡张”。
这果仁张早在170多年前就
是宫廷御膳,是专供皇上吃的小食品。
果仁张的创始人叫张明纯,
曾任清宫御厨,最初因为他做的蜜供色泽纯正、甜而不腻、清滑爽口,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而名声大震,御赐“蜜供张”。
到了果仁张第三代,宫廷御厨走出宫门,来到民间创立“果仁张”。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严复的铜像,据说严复生前就是在这附近的居住的,而著名的《天演论》就是在这里翻译的,其中我们大家最熟悉
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句话也被刻在了墙上。
严复老先
生还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所以还有一句话就是“摸摸严复手,
清华北大随便走”大家现在可以去摸摸,记住一定要是他的右手,现
在大家可以在这里合照留念。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
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
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
它始建于公元前1326年,
距今已有687年的历史了,是天津市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津人都
说“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
”。
它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
朝天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天后宫。
天后宫供奉的是宋代福建莆田县贤
良港出生的林默。
传说她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理为人治病,还
常常渡海救助遇险的渔民;她还能观察风云变化,预测天气,被人
们尊称为神女,后来加封为天妃,天后,成为人们信仰的海神。
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东朝西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津门三岔河是漕运中的必经之地,既是河运的
起点,又是海运的终点,成为河海联运的中转站。
当时航海技术不
发达,漕船经常葬身鱼腹,为满足船民、商贾及政府官员在漕运中
所需要的精神寄托,祈求海神天后对航行的庇佑,就在海河西岸建
起了天后宫,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抛锚停泊,进庙烧香。
有些船只因没时间或某种原因无法靠岸,船民、商贾也
可以在船上朝拜天后,祈求平安。
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没儿
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
这样,既满足了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也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需求,满足了无法登岸信徒的民俗崇
拜要求。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
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
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有的年画上的娃娃一半是女一半是男,女是“女”,男是“子”合到一
起是“好”。
我们已经来到古文化街的北口了,地面上铺装的是十二生肖的图案,它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以“十二生肖”纪年的传统民俗,意寓古文化
街一年十二个月月月人财两旺,与北口铺装的铜钱图案遥相呼应。
我们每位游客可以去踩踩跟自己的属相相同的动物的图案,这样便
可以将富贵和吉祥带给家人。
大家再看这座牌楼,内侧的
“晴雪”是指雪后初晴、游人如织的景色。
外侧写的是“津门故里”四
个字,它是指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天津的中心,今天的天津就是以
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成的。
今天我们走过了全长680米的古文化街,给大家展现的就是地地道
道天津民风民俗的民族特色,我们的旅途到此也就结束了。
感谢大
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如果今天我的服务有什么不足或照顾不
周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也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我期待
着我们下一次的合作,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篇二: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大亚国际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
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与信任。
我是本次
行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
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王师傅,
王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乘坐他的车尽可放心。
今天就由
我们一老一少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大家有什么要求,请您及时提
出来,我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
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天津古文化街。
这是一条东临渤海西靠中
老城厢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街道。
由宫南宫北两大
街组成,全长680米,街宽7米,它不同于其他的商业街,出售的
都是一些和文化有关的商品,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
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享誉国内外,具有浓厚的天津地
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
整条
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
我们的车马上就要到古文化街了,请您一定要带好随身物品,准备
下车。
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津a1234。
首先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方非常漂亮的古牌楼。
上面写了四个字:
沽上艺苑。
这沽上二字是天津的旧称。
而艺苑二字是文化发祥x地
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里是天津文化最早的发祥地。
在这方牌楼的背
面还有两个字,让我们来这边看一看。
这边大家还看到两个字,金鳌。
金取其贵重之意,鳌则源于鲤鱼跃龙门的典故。
传说越过龙门
的鲤鱼会脱胎换骨成为鳌,鳌是龙的化身。
相传海河里就有金鳌。
也就是说从此经过我们将会得到金鳌的庇佑。
看过牌楼之后我们的
脚下还有一些铜钱。
这里一共有大小十二枚铜钱,也就是标志了从
唐朝到清朝几百年之间中国的鼎盛时期。
这意味着我们从此条街走
过之后会有财源滚滚的好意祝福着大家。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通庆里。
这里是两堵高墙夹着的里巷,建于1913年,即民国二年。
它是
典型的津味建筑,还是天津最为大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群。
在这里我
们走入大门之后看到墙上有有四幅壁画。
他们表现的是天津的市井
文化。
分别是文明娶亲、俏皮话、闹龙舟和踩高跷。
走到胡同的这
一边,大家又看到了两幅大型的壁画,一个是这一侧的天津《潞河
督运图》,表现了当年三岔河口天津繁荣的海上景象,对面也有一
幅壁画,他是当年的杨柳青年画----黄大门。
描写的是天津老百姓过
大年的习俗。
关于天津过年的习俗,还有一段顺口溜呢:二十三,
灶王要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吊有;大年三十闹
一宿。
走出通庆里,我们来到了天演广场。
天演广场因临近中国近代著名
翻译家严复老先生的生前居住地而得名,闻名世界的《天演论》就
是在这里翻译而成的。
好了我们继续前行。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广场。
他因天后宫而得名。
这里的天后与妈祖同为一人。
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有信仰妈祖的
习俗,而天津人对于妈祖的供奉却鲜为人知。
其实,天津的这座妈
祖庙,还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呢,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
朝天宫齐名。
由于海河通渤海,三岔河口码头是当时的大码头,因
此凡是船舶出海,都从此处登船。
所以在这里修建了妈祖庙,远行
之人在扬帆出海前拜祭妈祖,祈求妈祖的庇佑。
大家一定很奇怪,
中国古代的庙宇都是坐北朝南,而这座天后宫却是坐西朝东,为什
么呢?这是因为要面对海河,以便信民不方便下海时在海河上对妈
祖遥拜。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为林默,是福建湄洲岛人。
她自幼精通水性,经常救助海上遇难的船只。
后来被
当地人推崇为海神。
广场后来演变成庆祝妈祖的诞辰的地方,天后
宫对面的戏楼最初是为了答谢妈祖的。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整条街的尽头。
大家看到还有一方对应的牌楼,上书两个字:晴雪。
它出自明代诗人李东阳直沽八景当中的诗句:“永门晴雪进金鳌”,雪有喜的含义,正应了雪后初请,游人如
织的场景。
也就是说在晴朗的天空下,游人们怀着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里祭拜妈祖娘娘和玉皇大帝,祈求保佑他们今后的生活,越过
越顺利。
而在晴雪的背后还有四个字:津门故里。
津门是天津的含义,而故里是老地方。
也就是说这里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那我们今天走过了全长680米的古文化街,全给大家展示的就是天
津地地道道的民风民俗的民族特色。
到此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
在这次的行程中,不知不觉我与各位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非常感谢
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也希望你们有机会再到天津做客。
在这里,
我祝愿大家一路顺风,合家欢乐,谢谢。
【篇三:古文化街导游词】
古文化街导游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古文化街。
我
姓双,大家可以叫我、、。
我来自天津华夏旅行社,我代表公司向
大家表示欢迎。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他的经验可以保证我们
的安全出行。
在行车途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到车窗外,在游览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请大家注意保持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将会尽力为您服务。
预祝大家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下面我为大家讲一下古文化街的概况。
古文化街早在1404年天津
建卫之前就已经逐渐形成并繁荣发展起来了。
它以天后宫为中心,
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东临海河,西靠老城厢,全长680米。
是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
1985年经天津市政府大规模整修,
恢复了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有“中国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之称,2005年荣膺“中国十大特色商业街”。
2007年
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旅游景区。
前面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们的车就停在这个方位,车牌号是津
a1234,大家记好了。
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古文化街的北口。
在古文化街的南北入口处分别
有一座明清风格的牌楼。
北口这座上书“沽上艺苑”四个字,沽上是
天津的旧称,艺苑意思是古文化街整条街无论是楹联匾额、店铺装修,还有所经营的商品都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大家再到这边来看,上书“金鳌”二字。
“金”,取其贵重之意,“鳌”则来源于鲤鱼跃龙门
的典故,传说跃过龙门的鲤鱼就会化身为鳌,即龙的化身。
据说海
河里就有金鳌居住,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受到金鳌的护佑。
请大家看一下我们脚下地面铺装的铜十二钱,代表着从唐朝到清朝
几百年间繁荣鼎盛的时代,有开元通宝、崇宁通宝、大宋通宝、大
元通宝、嘉靖通
宝、乾隆通宝等等。
这些铜钱由小到大,既象征着走过这条街可以
使您“财源滚滚来”,也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现在到了通庆里,它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是目前天津市规
模最大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
还有具有特色的石刻、浮雕。
我们
现在看到的这幅石刻取材于旧时过大年风俗的杨柳青年画——黄大门。
另加入了其他杨柳青年画的内容。
至今天津民间还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即: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闹一宿。
我们现在从左往右看第一幅画面就是描绘天津清
末民初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的情景。
这几幅分别是天津过大年、迎财神、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情景。
下面
请看对面的一幅浮雕,这是清代乾隆五十三年画家江萱所画《潞河
督运图》的复制品。
这幅浮雕描绘的是天津海河三岔河口下游一段
督运粮食的景象。
在通庆里西侧巷口也有四处浮雕,分别为《文明
娶亲》、《闹龙舟》、《踩高跷》。
还有一幅表现天津卫俏皮话石
刻的。
出了通庆里,这里是具有600年历史的道教圣殿——玉皇阁。
是天
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结构楼阁。
殿内一层供奉的是玉皇大
帝铜像,二层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彩绘。
这些彩绘现在依然清晰可见,颜色鲜艳,栩栩如生。
大家走在这古风古味的街上,最为抢眼的要算这些色彩夺目、画工
精细的彩绘了,这些都是请了知名的工匠纯手工绘制的。
整条街有
这样的彩绘800余幅,其中有故事情节的300余幅。
整条街的西侧
是以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为内容的彩绘,东侧的内容是从汉代到清
代的传奇故事。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广场,因天后宫而得名。
在天津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为之说。
这里的天后与妈祖同为一人。
其实天津的这座妈
祖庙不仅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还和福建湄洲妈祖庙、台
湾北港朝天宫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妈祖庙。
修建天后宫是为了保佑
出海信民,广场后来就演变成每年妈祖诞辰和出皇会的地方。
这两
根高高的幡杆最初的作用相当于灯塔,高悬的红灯可以为海河上的
船只指路引
航。
后来,每逢妈祖的诞辰和出皇会,这两根幡杆都会各挂24个大
红灯笼,意为期盼出海的人们能够早日平安返航。
对面的戏楼最初
建造的目的,是为了答谢妈祖的护佑而给妈祖演戏用的。
它也是天
津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
我们现在来到了古文化街的南口,地面上铺装的是十二生肖的图案。
它与北口的铜钱铺装图案遥相呼应。
再看这座牌楼,内侧上面书有“晴雪”二字,是指雪后初晴,游人如织的景色;外侧上面书有“津门
故里”四个字,寓示着今日天津市区就是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发展
而来的,而且几百年来始终保持着繁荣,元代诗人张翥曾这样描绘
这里: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
沽上人家千万户,繁荣风景小扬州。
各位朋友,出了这座牌楼,今天的游览活动就结束了。
美好的时光
总是短暂的,谢谢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小双在这里也祝愿大家日后生活、工作顺利,期待和大家的再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