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周如磊
(安徽省明光中学 239400)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课堂演示人教版教材《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
实验时,发现4个问题:
(1)短时间内实验现象不明显。

(2)有学生提出,即使导管中倒吸出明显水柱,也不能说明一定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
(3)装置和操作较为繁琐。

(4)实验器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做了一些尝试。

2实验改进方案
2.1改进方案一
2。

1。

1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用锥形瓶代替具支试管,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胶头滴管的玻璃管部分(以下简称“玻璃管”)代替导管.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

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墨水的水。

注意:水不要加太多,没过玻璃管末端即可。

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消除导管末端的“空气柱”。

(2)在锥形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氧气,塞上胶塞。

(3)称取约2g还原铁粉,和等体积的石墨粉,在小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
(4)打开胶塞,快速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摇匀倒入锥形瓶中,塞上胶塞。

捏住乳胶管,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锥形瓶内壁上.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
2.1.2实验现象
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0.5min后液柱开始升高,1min后,液柱高度达30mm,如图2。

注意:用三角板量取液柱高度时,不要触碰到玻璃管.教学过程中,也可目测液柱高度。

图1 图2
2。

1.3实验改进的优点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放大实验现象。

(2)用氧气代替空气,实验可以更好地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

(3)省略实验夹持装置和铁钉的酸洗、水洗等操作,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得以简化。

2.2改进方案二
改进方案一固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演示效果,但是笔者尴尬地发现:在课堂上,由于受学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套或一小组一套实验仪器,只能由教师演示实验,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那么,在基层中学,如何解决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与乐趣呢?请看改进方案二。

2.2.1实验步骤
(1)如图3所示:用100毫升盐水瓶代替锥形瓶,用废弃的水笔芯杆部(以下简称笔芯)代替玻璃管,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

(2)在另一只盐水瓶中,用输液器软管代替导气管,采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用锉刀锉铁钉的方法获得约1g铁粉,用小刀削切2B铅笔芯的方法获得等体积的石墨粉。

取底部平整的废弃塑料瓶瓶底,将铁粉和石墨粉加入其中,混合均匀,用一次性注射器量取2mL饱和食盐水,加入其中。

(4)打开胶塞,快速将混合物摇匀倒入盐水瓶中,塞上胶塞。

用手指按住水笔芯上口,摇晃盐水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内壁上。

松开手指,用铅笔或筷子蘸取一滴墨水点在笔芯的上口处.
2。

3。

2实验现象
0.5min后笔芯顶端的墨水柱开始下降,1min后降幅超过40mm,如图3。

实验结束后,用水冲洗盐水瓶,可发现其内壁附着点点红色锈迹,如图4.
图3 图4 图5
2。

1.3实验改进的优点
(1)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装置大幅简化。

(3)仪器和药品基本上可由生活中获得,该实验改进方案在厨房中即可完成.
(4)笔芯、塑料瓶等实现废物利用,二氧化锰回收利用,实验仪器可重复使用,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结语
在我国的县城和乡镇很多中学,由于受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根本无法获得动手实验的机会,所谓的“科学探究”,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

笔者在近些年的很多刊物上,看到的实验改进方案很多,而改进成“厨房实验"的方案却少之又少。

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实验改进方式,为新课改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